陳美慧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資訊部協理  (攝影/洪政偉)

「以數據先行的戰略為主軸,資訊團隊的任務是進行系統架構的轉型。」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資訊部協理陳美慧一句話,點出這一家百年行庫的IT部門,在銀行數位轉型中的重要地位。

採用微服務架構與容器技術重練2大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簡稱臺企銀)這幾年展開數位轉型的第一階段,以數據先行策略,推動全通路的共通與優化。第一件事,將舊有網路銀行打掉重練,從以往的單體式架構,改採用微服務架構與容器技術來打造新一代網銀,連帶行動銀行也用同樣的方式來翻新。陳美慧提到,新網銀與新行動銀行這2大數位通路在去年已雙雙上線,「這項大轉變也讓臺企銀的架構變得更為敏捷。」

新一代網銀是臺企銀採用容器技術打造的第一個系統,陳美慧表示,容器化解決了傳統單體式架構在弱點修復困難與資源使用的瓶頸,帶來快速部署與輕量化的好處。不過,此時,臺企銀IT團隊仍以人工方式部署與監控容器,「維運上,相當耗費資源且效率不佳」。

因此,為提升網銀系統的作業效率,去年,臺企銀導入功能完整的商用容器管理平臺軟體,利用單一平臺管理、維運與監控容器。陳美慧表示:「導入容器管理平臺後有2大好處,自動監控與自動擴充。」她解釋,IT人員可利用系統監控每個容器的資源使用狀況,比如容器資源耗損程度,當容器負載量到達一定程度時,則會自動擴充容器的資源。

不只容器技術,臺企銀新一代網銀與行銀App皆導入了微服務架構。不過,設計微服務架構時,陳美慧提到,微服務的開發與建置過程甚至比容器化來得複雜,比如,微服務切割的顆粒度大小,團隊最擔心的是,顆粒度太細,每個微服務之間的網路互通太頻繁,反而會影響到系統的效能。

這是臺企銀第一次切分微服務,在沒有經驗的狀況下,陳美慧表示,IT團隊參考外部顧問建議,先以業務功能來切分微服務,最後切出了共10個微服務,更在上線前花了較多時間進行測試。

將導入顧問案推動系統微服務化工程與敏捷式開發文化

下階段,將逐步推動系統微服務化工程,陳美慧透露,臺企銀今年將導入另個顧問服務案,以實驗室的作法,率先鎖定經常改變或容易有爆量需求的應用、服務或API,比如銀行顧客最常使用的登錄功能,或像銀行內部需求變動快速的徵授信系統,來進行微服務化工程。甚至,她提到,臺企銀預計今年上線新的端末系統,先以模組化方式切分,再進一步評估是否適合微服務化。

陳美慧坦言,除了要透過顧問案培訓內部IT人員的技術能力,學習微服務切分的精髓之外,同時,也希望透過這項實驗找出更適合的切法,以進一步驗證外部顧問對微服務切分建議的合理性。這是臺企銀IT團隊嘗試將技術主導權抓回手上的關鍵一步。

臺企銀也將同步開始導入敏捷式開發文化,來強化自有開發能力。先鎖定數金單位提出的需求,由顧問以一對一教練式作法,集中火力培訓IT與數金單位共10位核心種子教官,利用敏捷式開發來上線這些需求。同時,企金部、授管部等負責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業務單位,也需列席敏捷式開發的教學說明會,讓業務單位具備敏捷式開發的基礎知識。

另外,趁著導入敏捷式開發,臺企銀也計畫透過流程化管理工具串接各項流程,包括從版本控制、原始碼檢測、一路到壓力測試、部署,將既有人工開發流程串接起來,來縮短應用程式上線的時間。

攝影/洪政偉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資訊部協理陳美慧表示,在數據先行策略下,資訊部扮演建置系統架構的角色,將數據快速提供給各業務單位進一步發展數據價值。

將發展e會員,打造數據池與數據中臺以提供前臺客戶歸戶查詢

環繞數據先行的策略,推動全通路的共通與優化只是臺企銀數位轉型第一步。陳美慧透露,下階段將展開會員e化,透過會員制發展紅利應用,藉此加深顧客與銀行的黏著度。現階段,將從顧客屬性分群開始著手。

臺企銀已經建置了一個顧客紅利平臺,對衍生服務更有不少點子,例如要將紅利結合銀行其他金融商品,或者運用紅利進行促銷活動,「讓顧客累積的紅利盡量用於銀行的其他金融商品,」陳美慧指出,這正是臺企銀在思考的另一種金融效益。

她坦言,這些應用所涉及的系統規畫層面更大,包括建置數據池、數據中臺、流程中臺,甚至是業務中臺,都是臺企銀數位轉型中期的重點發展目標。

下一步,臺企銀將先建置數據池,來整合各種異質資料庫,達到異質資料互通的目的。目前,臺企銀內部已有資料倉儲分析過後的結構化資料,及用來處理非結構化資料的Hadoop資料庫,接下來,陳美慧透露,他們打算建置操作型資料庫,來存放每筆交易明細的資料。甚至,包括如外匯主機、徵審主機等系統,都可成為數據池的資料來源之一。

整合異質資料庫之後,臺企銀正在規畫從頭開始建置一個數據中臺,要取代以往系統一對一串接資料的作法。未來,前臺就能透過數據中臺的轉介,來取得數據池的資料。陳美慧進一步說明數據中臺可以帶來的影響,例如原有架構中,前端徵授信業務需要帳務主機的資料時,因為缺乏數據轉接機制,得靠系統一對一串接,才能整合各式資訊如臺幣存款、放款、外幣存款、基金等,對前端提供資訊的速度稍嫌落後。

但是,未來透過數據中臺,前臺能快速查詢客戶的歸戶資料,像是該名顧客與臺企銀往來哪些金融產品、貢獻度高低,甚至是哪些產品曾有還款逾期記錄等。陳美慧表示,在此架構下,「臺企銀預計在今年底將客戶歸戶資料的時間落差縮短到1小時。」例如,徵審人員可即時查詢到顧客1小時前與臺企銀往來的所有產品變化,作為徵審的參考依據。

除了提供面向客戶端的前臺應用,她提到,數據池與數據中臺也將提供給總行取用動態即時的資料,來製作統計型資料報表、晨報等,預計今年底提供服務。至於,未來臺企銀如何善用數據進一步加值,陳美慧提到,資訊部的角色是建置起系統架構與提供工具,將數據快速提供給各業務單位使用,所以,將由業務單位進一步挖掘更多數據價值。

建置流程中臺作為交易流向轉接樞紐,更要做到流量與權限控管

不只數據中臺,臺企銀也要建構流程中臺。陳美慧表示,雖然臺企銀的IBM帳務主機在2019年完成核心帳務單主機更新,甚至2020年,上線了同地備援的核心帳務雙主機平行系統。但是,這套主機的開放度不夠,IT團隊本來就發展出一套類似流程轉接的機制,來進行閘道的轉接。但是,這套流程轉接機制難以進行更細緻的設定,促使臺企銀也決定打造一套流程中臺,她提到:「流程中臺不只要做到交易的流向轉接,還得負責流量的控管與權限的控管。」

臺企銀在核心系統架構的準則是穩定,將核心帳務留在核心主機,而需快速應付前端需求的系統,則可從核心拆離後往前移動,利用流程中臺與數據中臺串接,來支應前臺的需求。

甚至,臺企銀未來計畫進一步建置業務中臺,將帳務主機中具有業務共通性的功能或系統,比如額度控管、開戶控管、支付系統等,逐個往外拆離到業務中臺上,來讓帳務主機輕量化。此外,除了帳務主機外,如報表系統、反洗錢系統等業務共用的系統,也計畫整合到業務中臺上,來取代以往當前端有需求時,需一對一設定來串接系統的作法。

「不管是流程中臺、數據中臺、業務中臺,都得像萬用插頭一般,接收到前端需求時,做到服務的轉向與提供。」陳美慧如此形容中臺的特性。

未來,臺企銀打算與第三方業者合作來經營金融生態圈,這是更為長期的數位轉型規畫。她表示,預計今年3月上線API管理平臺,對外開放Open API,讓第三方業者能測試串接,加速實現金融生態圈。

數位轉型帶給CIO多項管理新挑戰

在管理面向,從基層一路升至資訊長的陳美慧坦言,面臨的課題是難以放下過往經驗,容易沈浸在過於底層的細節檢視,可能造成無法綜觀全局的狀況。此外,她在去年升任資訊長後,深刻體會到從事資訊的人員,相較於過往,越來越難實現上下班時間模糊的模式,加上各業界對於IT人才的需求大,讓這類人才有更多外部選擇。因此,如何拿捏對IT團隊的管理強度,也是她正在學習的課題。

另一大管理挑戰是,資訊部執掌的8科中,有些科別不只要負責業務系統開發與維護的主要工作,還得同時兼任行政角色,執行採購規畫、預算編列等事宜,容易發生正業與副業無法兼顧的窘況。因此,她提到,資訊部正進行組織型態的調整,將行政與技術面的工作拆分清楚,讓技術人員專心技術領域,行政部分則由熟練這塊領域的人力接手。

另外,陳美慧打算採取組織架構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她解釋,組織階層越多,就會衍生越多問題,扁平化管理的好處是,發現問題時能馬上橫向溝通來處理問題。比如,底層科員遇到不合理的業務單位需求時,能夠更快向上反應,改由主管出面與業務單位溝通。

「希望讓資訊部上下溝通都能更即時,不要讓底層員科員單獨面對無法處理的難題。」這位浸淫金融業30年之久的資訊長,總是站在第一線員工的角度來思考。

 CIO小檔案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資訊部協理 陳美慧 

學歷:臺北工專電子工程科畢業

經歷:在臺灣中小企業銀行擁有30年豐富資歷,一路從該行資訊部負責資料庫管理,到擔任程式設計師、襄理、副理等職位;2021年9月升任臺企銀資訊部協理,統領資訊團隊共245人,負責倉儲系統轉置、中心帳務雙主機平行系統轉置、新世代網銀轉置、數位轉型資訊基礎規畫

 公司檔案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

●成立時間:1915年

●主要業務:提供金融服務

●董事長:林謙浩

●總經理:張志堅

●資本額:逾774.31億元

●員工人數:5,353人

 資訊部門檔案 

●資訊部門名稱:資訊部

●直屬主管:邱松歲 副總經理

●資訊部門主管:陳美慧

●資訊部門人數:245人

●資訊部門分工:共分為8科,其中分析設計共5科,負責業務系統開發與維護,另3科分別為資料處理科、連線管理科、資料管制科

 IT大事記 

●2016年:建置新版官網、行動企網App;完成上海、武漢分行人民幣資訊系統、大數據資料分析作業、境外網路交易代收代付系統;完成智慧型分行交易預約填單功能、建置稽核管理系統

●2017年:新增財金跨境電子支付平臺服務、行動銀行QR Code掃描支付業務;上線感應式金融卡系統、新增ATM無卡提款功能、建置全行匯利率看板系統

●2018年:建置跨境e匯通系統、分行導入指靜脈辨識系統、行動銀行開放可透過生物特徵或圖型辨識碼、新版財富管理系統、資料倉儲擴增建置非結構化資料儲存平臺

●2019年:完成中心帳務主機單主機更新、會計結帳流程簡化、HCE雲支付系統上線;建置開放式報表產製平臺、台灣Pay特約商店管理系統、Open API平臺;完成海外分行AS400移機及資料庫欄位加密、SWIFT專機工作站集中作業、分行物聯網設備網段區隔

●2020年:中心帳務雙主機平行系統上線、建置智能客服系統、台灣Pay紅利積點平臺、完成行動銀行App應用系統及軟硬體設備更新及建置雙因素互動式推播行動認證平臺

●2021年:重建端末系統暨流程改造、容器化電子銀行系統、線上貸款申請平臺、遠距辦公桌面虛擬系統、手機門號Mobile ID身分認證、徵授信引入企業財報資訊自動化、導入RPA輔助防制洗錢告警調查流程、企業輿情分析與應用、容器管理平臺建置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