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沒人理應用程式了,數據才重要。」Pure Storage全球技術長Alex McMullan直言,應用程式開發者已經不再管VM了,新的應用程式,大都是原生容器雲端應用程式,可以同時部署在內部資料中心、代管主機(Co-location),以及AWS、Azure等雲端環境,甚至也不需在乎是什麼架構,開發者更在意應用程式數據、應用程式狀態(Application State),如何進一步分析運用,不只用來推動企業數位轉型,甚至用這些數據分析創造新營收,發展出新的商業營運模式。
容器儲存新架構開始在企業儲存市場嶄露頭角
一般來說,儲存架構是跟隨著企業IT架構演進發展,從早期大型主機、Client/Server主從式架構、虛擬化到雲端架構,乃至於現在當紅的容器(Container)架構都是如此。隨著容器技術在IT系統部署與管理的應用上,已經日益普及,Alex McMullan表示,以容器架構,搭配持續性儲存特性的容器儲存(Container Storage)應用,也開始在企業儲存市場逐步嶄露頭角。
不同於傳統VM(虛擬機)為主的儲存架構,Alex McMullan指出,容器儲存架構,因為具備有更快啟動速度、更高可擴充性,以及軟體式管理的特性,因此讓它短時間就獲得為數不少的儲存廠商的青睞,紛紛加入對於容器應用的支援行列,要讓容器應用程式,也能具備有跟企業儲存等級一般的高穩定、高可用的資料儲存設計。Pure Storage是其中一家。
Pure Storage自2年前就開始搶進容器儲存市場,除了針對儲存陣列產品的作業系統平臺Purity//FA,率先支援Docker Persistent Volumes,讓快閃儲存陣列能夠延伸到容器化應用程式,來提供長期且穩定容器服務,隔年,還推出容器儲存即服務Pure Service Orchestrator,接下來,更整合了容器調度及管理工具Kubernetes,可支援多陣列的檔案(File)、區塊儲存(Block),讓本地容器環境也可導入儲存即服務,並可支援基於容器、微服務架構的應用程式。
更重要的是,「透過容器儲存架構,也可以讓本地端和公有雲應用程式之間橋接或移轉更加平順,能夠用來滿足企業發展混合雲、多雲應用架構的需求。」Alex McMullan說。
容器天生到處移動的特性,衝擊傳統儲存架構
他也進一步補充,由於容器特性和儲存天生上就格格不入,因此許多現有的儲存傳輸介面或管理機制,難以適用於容器架構環境,例如,光纖儲存網路(Fiber Channel)、儲存分區(Storage Zoning)、遮罩(Masking)等,這些就不符合容器應用一直移動的特性,無法像容器應用一樣,隨時可以跟任何網路連接或讓資料到處移動。但是,容器儲存也帶來更大的挑戰。Alex McMullan就表示,不像傳統的IT儲存架構,在設計上,是針對固定在同一個地方的應用來進行監控,對於現在需要到處移動的容器為主的應用架構,「因為,根本不知道應用跑在哪裡,也不會知道資料存在哪,如何管理成了大問題。」他說。
所以,對於企業來說,這些底層儲存基礎架構,也得要有能力能像容器一樣,能夠對應容器應用移動而跟著一起變動,才能夠讓這些容器應用程式獲得更高可用,以及服務高穩定性。
又如一些老舊的應用程式,到現在仍不支援容器架構,例如銀行核心系統等,現在用的都還是10多年前大型主機,適用的都是過去的儲存方案,同樣不適合在新的容器儲存環境上執行。
這些種種因素,也提高企業進入門檻,得先翻新IT架構,甚至還要採用新一代儲存技術,才有能力能夠應對劇烈變動的需求。Alex McMullan自己形容更貼切:「這就好比一位父親帶著自己女兒參加舞會,然後,讓已經上年紀的爸爸跟女兒的朋友一起跳舞。」也反映出,容器對於過去10多年儲存技術帶來的衝擊。
圖片來源/Pure Storage
容器技術將會是新一代儲存產品必備的技術
雖然,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容器技術已漸趨成熟,進到正式環境的大量應用部署階段,但是想要提供長期、穩定的容器應用服務,Alex McMullan指出,許多開發者現在最期待的是,就是可將更多一級儲存應用(Tier 1)管理功能帶進容器,包括快照(Snapshot)、加密(Encryption)、複製(Replication),以及異地備援(HA)等,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在容器應用執行環境中,就能獲得這些企業儲存管理上提供的高可用、高穩定,以及安全保護等機制。
他表示,雖然這些都是傳統儲存管理常見功能,「但是隨著應用程式都變成了容器應用,開發者也意識到舊有的儲存管理對於容器應用的重要性,也想要在容器儲存架構下來使用。」他說。
甚至,Alex McMullan堅信不疑地說:「容器將是儲存下一個階段的關鍵技術。」他說,因為容器應用,在設計上就是可以隨需擴展、迅速增長,並隨著工作負載執行狀況來動態調整規模,「這就是儲存未來要走的方向。」
以Pure Storage作法為例,他表示,自幾年前,該公司開始讓自家企業儲存系統能夠支援容器,並且對於一些主要容器調度與管理平臺,如紅帽PaaS平臺Red Hat OpenShift或其他開放式自動化環境等,提供驗證設計、開放參考架構與全套工具,讓這些容器化儲存設備可以透過REST API介接方式相互溝通,來調度和管理儲存陣列資源,甚至更進一步引進當紅的容器叢集調度和管理工具Kubernetes,來提供支援容器化環境的持續性儲存環境。
容器調度及管理工具Kubernetes的出現,解決了大量容器管理難題
Alex McMullan指出,不像早期,容器主要以開發測試環境居多,這時需要管理的Docker Container個數不多,約1到5個左右,但是當進到正式環境之後,因應業務需求增長,單一應用程式最多可能需要開啟數十到上百個容器,管理起來就會很複雜。雖然市面上有推出一些容器叢集管理工具,如Docker Swarm等,能夠在多臺不同實體機器上執行和管理Docker容器,但終究還是無法管到上百到上千個容器規模。
「Kubernetes的出現以後,才真正解決了大量容器管理難題。」他表示,尤其是,當這些容器需要使用很多不同類型的資源時,Kubernetes就可以發揮到很好的調度和管理作用。
Kubernetes不只改變了容器應用規模擴充能力,他還指出,跟傳統IT架構相比,Kubernetes也更容易用於容器管理,例如Kubernetes允許容器應用程式可以定義為一個Pod(Kubernetes部署的最小組成單位),每個Pod可以封裝一個到多個應用容器,可以讓多個Container同時跑在同一個Pod裏面,以簡化容器的部署和管理工作。甚至也因為所有Container都在同一個Pod,所以也可以很容易共享應用程式使用的網路資源與通訊。
不光只是Kubernetes,Alex McMullan認為,容器化儲存要能夠成為企業翻新IT架構採用的新一代儲存技術,容器技術的成熟是關鍵。Alex McMullan特別指出,安全性是容器還不如VM的地方,所以,現在企業的許多容器應用,都還是以在VM上執行容器應用居多,以便獲得更高的安全保護,這也阻礙了容器應用發展。
他認為,只有當容器安全得到確保以後,用戶才可以從VM將容器拿出,讓容器可以真正獨立運用,不再靠VM,也有助於在容器應用架構加入更多不同儲存管理的機制。
除了容器儲存的興起,Alex McMullan還觀察到另一個儲存應用型態,在過去幾年迅速萌牙,他表示,一些主要公有雲廠商和大型儲存業者,近年來都開始積極向混合雲儲存(Hybrid Cloud Storage)靠攏,想要透過混合雲儲存,來提供同時兼顧本地端與雲端儲存優點的儲存應用服務或產品,也讓混合雲儲存成為另一個跨雲儲存的新興儲存應用領域。
但這也帶來本地端儲存與雲端儲存的管理挑戰。Alex McMullan指出,現在,企業許多的應用程式,甚至是關鍵核心系統,不再只是放在自己機房,而是選擇將這些系統搬上雲端,甚至部署在混合雲、多雲架構, 藉此降低IT設備維護和營運管理成本,也加快新應用及服務的推出。
但為了要讓這些應用程式可以橫跨不同異質環境執行,必須要讓底層儲存架構的資料可以互通,需要能同時管理本地端與雲端儲存,也成了儲存新挑戰。
他強調,真正挑戰是,如何讓使用者用同一套方法,來管理單一應用程式裡的持續性資料(persistent data),既不用了解這些應用執行的地方、也不用管資料放在哪,甚至也不分是本地端、私有雲,或公有雲都能管。
新一代QLC快閃記憶體儲存技術,開始走進應用儲存市場
除了新興儲存技術和應用型態的出現之外,過去一年在儲存技術也有不少新突破或新進展。尤其是在以NAND快閃記憶體為主的高速儲存架構,Alex McMullan表示,近兩年,企業有很高採用比例,隨著新一代QLC快閃記憶體儲存技術,開始走進企業SSD儲存應用市場,他認為,未來將擴大企業採用比例與部署規模。
雖然QLC快閃記憶體的可靠、穩定性及壽命不如既有TLC快閃記憶體,但他指出,QLC因為具備更低成本、更大容量的儲存特性,將有機會解決傳統SSD容量與價格的瓶頸。
因應QLC NAND儲存晶片正式推出,他認為,接下來,將開始會有越來越多儲存廠商,相繼推出採用此晶片的儲存設備,除了提供的每GB儲存單位成本更低,還可容納更高的儲存容量,而且不只可用於資料備分、復原、歸檔等資料儲存,甚至可以提供做為更複雜的分析所用,如基因分析、精準醫療等。
再者,在高速I/O介面上,他指出,以外接應用為主的NVMe-over-Fabrics(NVMeF)底層連接架構,近來在企業儲存應用市場逐漸普及,成為了企業外部儲存應用的主要連接標準,做為儲存設備與儲存設備之間資料交換的高速傳輸 之用。
最後,從儲存應用類型來看,Alex McMullan也提到,在物件儲存(Object Storage)的應用上,近期,也出現許多在密集型交易處理方面的應用,不再只是像以往多作為資料長期歸檔使用為主,又以亞馬遜AWS S3雲端儲存服務為代表,如Spark等大數據廠商也都有這方面的應用。
CIO小檔案
Pure Storage全球技術長Alex McMullan
學歷:英國利物浦大學電子工程碩士
經歷:曾是一名英國航太資深工程師,負責開發飛機核心軟體,幾年後轉戰金融IT,先後任於瑞士銀行、巴克萊資本等大型金融機構,曾一手主導跨國金融集團基礎架構的整併與管理。2014年接下Pure Storage歐洲區技術長一職,4年後升任全球技術長,負責擬定該公司下一代儲存技術方向
公司檔案
Pure Storage
● 總部:加州Mountain View市
● 成立時間:2009年
● 主要業務: 全快閃儲存系統、資料儲存軟、硬體
● 網址:www.purestorage.com
● 創辦人:John Colgrove、John Hayes
● 執行長:Charles Giancarlo
● 員工數:約2,800人(2019年)
● 年營收:約13.6億美元(2018年)
公司大事記
● 2009年:Pure Storage成立(前身為Os76)
● 2012年:第一代FlashArray儲存陣列產品FA-300推出上市
● 2014年:推出免停機的升級架構儲存產品Evergreen Storage
● 2015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在臺設立Pure Storage服務據點、推出搭配FlashArray儲存陣列的雲端管理平臺Pure1
● 2016年:推出兼具物件與檔案存取的刀鋒式快閃儲存設備FlashBlade
● 2018年:發表具備可擴充AI能力的基礎架構方案AIRI、收購雲端軟體定義儲存StorReduce、容器儲存即服務Pure Service Orchestrator正式問世
● 2019年:推出資料保護平臺ObjectEngine、併購雲端和檔案軟體商Compuverde,強化混合雲架構的檔案處理能力
熱門新聞
2024-12-03
2024-12-02
2024-11-29
2024-12-02
2024-11-30
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