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臺灣最大的成衣廠聚陽實業對外界說明下半年的經營情況,聚陽實業董事長周理平表示,因為原物料漲價,使得下半年的成本可能會增加到5%,但是他卻預期全年的毛利率不會因此而降低,反而會比去年增加3%,毛利率可望挑戰23%,而EPS上看11元。

聚陽的營運狀況,是讓大家對於傳統產業另眼相看的案例之一。幾年前,紡織成衣業還是夕陽產業的最佳代表,但現今存活下來的紡織成衣公司,卻完全打破了這個刻板印象,不僅毛利超越科技製造公司,連年終獎金也不輸人。

然而,在原物料成本升高這個難以抗拒的趨勢下,聚陽是怎麼有辦法讓獲利不僅是不打折扣,毛利率還能夠提升?周理平表示,這是供應鏈管理及全球運籌發揮了效益。

在這個微利時代裡,聚陽實業副總經理王謙表示,IT是一個還能夠為企業節省3%~5%管理成本的投資。聚陽透過供應鏈管理與全球運籌體系,在接單的同時,就能夠找出最低成本的產區,判斷「最佳生產地點」。現在聚陽能夠以每周為單位,掌握每個產區的產能,協助找出最合適的生產工廠。

2005紡織業配額制取消後,聚陽必須面臨來全球紡織業者的競爭,新的全球化衝擊,使得企業必須更重視全球運籌。周理平曾說,如果不做e化這件事,就會死掉,不管花多少錢,都要做好e化。王謙表示,聚陽斥資打造堅實的IT平臺,所帶來的效益更有助於聚陽在全球運籌布局上既快速且正確,在生產上更增加彈性。而這個策略布局的結果,就是在成本增加5%的情況下,毛利率不減反增3%。

幾年前全球化問題早就發生了,許多製造業開始發展成跨國企業,運用世界工廠的架構,來達到成本與交期的需求。但是,這還不夠,企業不能只靠在低勞力成本的國家設立工廠而已,因為消費市場競爭激烈,客戶需要交期更短、成本更低,製造業者的彈性要更高,而這有賴更透明的資訊流、更快速的反應能力。在新一波的全球化挑戰下,企業必須改變營運模式,朝全球運籌發展,而e化是其中的重要關鍵之一。

中央大學資管系教授范錚強指出,企業要從傳統的多國多工廠架構,發展成有神經中樞的多工廠生產架構。以往,總部有ERP,各個工廠也各自有ERP,雖然透過串連也可掌握資訊,但是反應速度不能夠因應新的挑戰。總部可以接單,各個工廠也可以接單,在這個架構下不見得能達到依訂單找到最佳的生產地點,可能接單的工廠就開始生產了;在中樞神經式多工廠架構下,則是統一由總部接單,再依據全球運籌體系找到最合適的生產地點及流程。

要轉為新的全球運籌模式,整個IT架構就會跟以往大不相同,如同一位資訊主管所言,全球運籌勢在必行,而IT的挑戰一定很大,然而,這個潮流是抵擋不住的,它將是臺灣企業下個10年產業e化必須面對的課題,請見本期封面故事的分析報導。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