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食安事件層出不窮,為了強化食品追溯與追蹤能力,行政院科技會報於12月22日正式發表食品雲,預計明年2月起,不止食用油脂業者,包括肉品、乳品加工、水產品、餐盒、食品添加物等業者,都要在食品雲申報供應商和產品流向等資訊,而食品大廠義美與團膳業者興農食品等,也分享了建置食品雲的經驗。
行政院科技會報執行秘書鐘嘉德表示,食品雲計畫自2011年開始推動,透過要求業者將食材資訊上傳到食品雲,食品安全事件一旦發生,就可以「向上追溯源頭、向下追蹤流向」,也就是可以從有問題產品端快速追溯食品原料供應商資訊,也可以從有問題的原料來追蹤產品流向,以在第一時間內,停用或下架該產品,而使用者也可以透過App等,追蹤食品的生產履歷。
衛服部食藥署代理署長姜郁美表示,食藥署除了在今年10月底,已經要求食用油脂業者上網登錄,而未來,肉品、乳品加工、水產品、餐盒、食品添加物等食品業者,都要在2015年2月5日起,上食品雲申報供應商和產品流向等資訊,若不實申報或拒絕申報的業者,政府可以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處罰3萬至300萬元。
而在企業應用方面,有多家企業分享了建置經驗,到底要如何應用食品雲,來確保企業的食材安全,而不是如果食材出問題,就推給供應商,食品業者有責任追溯源頭,經過不斷的檢驗與確認,以確保食材安全。
義美呼籲政府,應協助酪農業者提升資訊能力
以屢次安然度過食安風暴的義美為例,義美也投入建置食品雲,不過在建置食品履歷時,因為需要和上游酪農業者合作,以取得他們的生產資料,但是,義美表示,多數酪農業者都缺乏資訊設備,更何況輸入資料與建置完整的資訊系統,也就是說前端業者要導入食品雲,難度相當高。因此,義美呼籲政府需多花時間輔導酪農業者,協助他們建置資訊系統。
義美表示,義美從1984年,就已經開始進行自主管理,因此,食品雲追溯系統只是自主管理的一部分,目前有超過上千項食品,因此以分批導入的方式,以熱門的食品先行導入,至今已經上傳了300多項。另外,義美會將食品雲串聯ERP等系統,與開發App,讓民眾可以透過App查詢各食品的生產履歷,也可以透過掃描產品上的QR Code,以查詢產品的生產履歷。
消費合作社與學生餐廳也將納入食品雲
而在各學校方面,鐘嘉德表示,過去,當發生食安問題時,教育部會先通知各地方政府教育局,教育局再轉通知各學校,各校才再聯繫團膳的供應商,詢問食材來源等,如果供應商有使用,但不承認,學校一點辦法都沒有,更會讓家長急得跳腳。
因此,在今年9月初,教育部透過在和團膳業者簽訂商業契約時,要求業者在食品雲中,全面上傳食材來源,目前已經在今年9月初,完成了5都5縣,總共2,142所國中、國小的午餐食材,未來計畫擴展到全國5千多所學校。
在擴展時程方面,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表示,預計明年2月起,全國大專院校、中小學和公立幼稚園的營養午餐等團膳食材,都將納入食品雲。一旦發生食安事件,各學校就可以透過食品雲,確認食材是否中鏢,以在第一時間內下架。
陳德華進一步表示,除了針對團膳業者,教育部也將要求學生餐廳與員工消費合作社的業者,要登錄食材來源,如登錄不實或拒絕登錄,就會被列為拒絕往來戶。
興農食品強調源頭管理的重要性
而多家供應學生午餐的團膳業者也加入了食品雲,興農公司為例,興農食品廠廠長陳慶芳表示,會建置食品雲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從源頭管理原物料供應商,也就是才能掌握清楚的食材來源與流向,且當食安事件發生時,才能在第一時間內找到源頭廠商,以在第一時間內下架。
陳慶芳表示,業者自己就要做好源頭管理,如果僅用低成本來篩選供應商,很可能會讓公司陷入危機,陳慶芳表示,團膳業者由於會用到的食材範圍,從肉、蛋、蔬菜、油、穀類甚至包括紙餐盒,相當廣泛,所以需要納入食品雲的資料就變得相當龐大。
對團膳業者來說,陳慶芳表示,要確認食譜、食材的正確性,再到即時上傳資料,並將資訊迅速揭露給消費者相當不容易,舉例來說,興農食品每天在供餐時,從一早進貨到11點以前出餐到學校過程中,要做到下單、驗收入庫、檢驗、出庫、前處理或分類、烹飪、分裝等過程,如何維持資料的正確性與即時性,就是一大考驗。因此,陳慶芳說,要和供應商維持長期的合作關係,再搭配定期的查訪與檢驗,才能維持系統穩定度。
目前在團膳系統中,可以查詢到各個供應商的食材來源,包括輸入食材批號、料號、品名、廠商代碼、廠商名稱、時間等資料。若發生食安事件,興農就可以進入食品雲中,以追蹤食材流向,從輸入日期廠商、到選擇異常食材,再用批號查詢該食材用於何種產品,再查詢該產品流向,最後追蹤是否通報政府。
熱門新聞
2024-09-02
2024-09-02
2024-09-06
2024-09-02
2024-09-02
2024-09-03
2024-09-04
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