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向來提倡企業網路設備應採用單一廠牌,但Gartner研究報告指出,企業導入多廠牌網路架構反而可以降低成本。

圖片來源: 

思科

去年11月Gartner在「Debucking the Myth of the Single-Vendor Network」報告中指出,企業應該打破單一廠牌的迷思,改導入多廠牌(Multi-vendor)網路架構,不僅不會造成網路架構複雜、互通障礙或人力負擔等問題,反而能在未來5年內,降低企業15%到25%的TCO。

市占7成的思科向來以齊全的產品線與獨家技術,鼓勵企業導入單一廠牌(Single-vendor)網路架構,藉此簡化網路架構、確保運作穩定,以及降低整體擁有成本(TCO)。然而,Gartner表示,單一廠牌思科的產品價格和維護費用高昂,加上不同產品線的管理工具欠缺整合,造成投資成本與網路管理的負擔,企業可在網路架構中導入其他廠牌來降低TCO。

單一廠牌簡化架構vs.多廠牌降低成本

Gartner該篇報告蒐集數百家企業的資料,並深入訪談9家採用多廠牌網路架構的企業,發現這些企業並未發生設備之間難互通或不穩定等問題,也未增加新的網管人力,相較於純粹採用思科品牌的企業,多廠牌網路架構甚至能簡化網管的複雜度,並使投資成本降低30%~50%,維護費用也比思科SMARTnet服務減少40%~95%。

思科發言人則以捍衛Single-vendor的觀點回應Gartner的說法,思科表示,企業為支援未來的營運發展,需要整套彈性、安全和穩定的IT基礎架構,如視訊溝通、執行一致的政策或安全透明的行動應用等。因而企業可透過思科提供的CCIE證照與端到端解決方案,來確保網管人才專業技術能力,並建置系統化的端到端網路架構。

除了Multi-vendor的論點之外,Gartner還指出思科網路架構向來的爭議,包括IOS版本複雜、產品價格費用高昂等問題。

版本複雜維護不易 vs. 專屬功能按需強化

思科IOS在1987年問世,發展至今,版本複雜的確是一個問題。Juniper香港臺灣區技術總監游源濱表示,思科的網路設備作業系統IOS,針對不同產品就推出不同的版本,使得版本過於繁雜,造成版本管理與互通的障礙,而且思科許多併購而來的產品線,只是更改為與IOS相仿的指令介面(CLI),其系統架構仍無法與IOS互通,使得網管人員設定時容易出現人為錯誤。

例如,網管人員預期可透過相同指令,在不同設備上執行QoS功能,卻不知道不同IOS版本的系統架構不同,執行該功能的方式可能不同,如果設定相同的指令,就會造成網路設備出錯,而且很難發現是哪一臺出問題。

有些企業也表示,IOS版本複雜可能造成版本更新的障礙。中華電信研究所寬頻網路研究室的IPv6專案計畫經理曹志誠表示,當網管人員升級IOS版本時,由於不同類型的設備具備不同IOS版本,網管人員必須一臺臺升級,而且不同時期的網路設備,其IOS版本就會不同,舊有的設備必須遭汰換或擴充記憶體,才能支援新版IOS。

不過,思科也企圖統整IOS的多元版本,在2008年時,思科針對不同產品線推出各種新的作業系統,如IOS XR、IOS XE、NX-OS等,試圖將過往IOS版本統整為更單純的線路,達到更好的互通與版本控制。此外,思科也強調,針對不同產品線推出不同的OS,可依據使用者不同需求,提供最佳化的版本,執行更多強化的功能。

義大醫院資訊處副處長莊博昭表示,由於思科網通產品的類型繁多,針對不同類型的產品推出不同版本的IOS,可以提供專屬的功能。例如,思科交換器依照路由功能的有無,分為兩種類型,IOS也分為兩套版本,可提供專屬的功能,但不至於無法和其他廠牌介接。另外,雖然有些IOS版本採用舊的系統架構,但是操作方式同樣採取CLI,熟悉思科IOS的網管人員不會因版本不同,而有操作或互通的負擔。

除了IOS的問題之外,相較於HP與Juniper的網路設備支援標準通訊協定,提供開放網路架構,思科部分網路設備確實支援獨有的通訊協定,但不會造成與其他廠牌介接的困難。思科內部技術人員表示,思科網路設備會同時支援獨有與標準的通訊協定,當設備支援獨有協定如EIGRP,可提供比標準協定更好的效能,如果需要介接其他廠牌的設備,只要在IOS操作介面上改為標準通訊協定OSPF,就能與其他廠牌互通。

價格昂貴維護費用高 vs. 降低營運風險

最後一項問題則是思科的產品價格及維護費用高昂,莊博昭表示,思科網通產品雖較其他廠牌昂貴,但價格與多年前相比已有調降。舉例來說,6年前思科的48埠交換器開價10萬元,現在已降為3萬元,相較之下,HP同等級的交換器產品大約2萬元,D-link為1萬元,多數企業為了降低營運風險,仍會選擇較為昂貴的廠牌。

至於保固與維護費用方面,思科網通產品將軟硬體保固與SMARTnet維護服務區隔開來,標準軟硬體保固為90天,特定產品才提供1年或有限終身保固,保固內容不含電源和風扇,換貨時間為10天,企業需要另外簽訂SMARTnet服務的合約,才能享有技術支援、隔日或幾小時內到府換貨、韌體更新,以及維護和診斷網路設備故障問題並即時預警的裝置,另外,企業若簽定SMARTnet Onsite,才有思科技術工程師到場安裝更換後的設備。

某家高科技公司的工程師表示,一開始,企業可以向思科簽定3年的SMARTnet的合約,服務內容包含維護和軟硬體保固,3年之後,兩種服務會一併消失,用戶必須另外簽定維護合約,或支付延長保固的費用。

不過,莊博昭表示,在臺灣,思科SMARTnet服務團隊較為普及,SI廠商的選擇較多,而且取得CCIE證照的技術人員的能力較有保障,義大醫院為了確保IT服務不中斷,向思科的SI廠商簽定長期維護合約,維護費用約占投資成本的四分之一,費用確實不斐,但企業多了一層排除風險的保障,也降低網管人員的負擔。

 

Gartner反駁多廠牌網路架構5大迷思

迷思1 技術認證

思科網通技術證照與技術人力普及,企業很難招募其他廠牌的技術人力。

[Gartner反駁]不同廠牌之間的網通知識可互通,思科網通技術可轉移到其他廠牌的技術。

 

迷思2 相容性

兩家廠牌的網路設備無法相容互通,因而無法維持穩定運作。

[Gartner反駁] 企業可執行以下步驟,來克服多廠牌網路設備不相容的問題。

步驟1    

將網路架構區分為不同的領域,如核心、邊緣和WAN路由。

步驟2    

同一個網通領域盡量採用同廠牌的網路設備。

步驟3    

依照標準通訊協定建置網路架構,減少獨有的通訊協定。

步驟4    

新的廠商能夠協助企業解決相容性的問題。

步驟5    

進行POC概念驗證。

 

迷思3 網路架構複雜

企業導入多廠牌,將使網路架構更加複雜。

[Gartner反駁] 相較於單純的思科網路架構,導入多廠牌反而使網路設備的運作更一致、OS版本更少。

 

迷思4 網路管理

企業導入多廠牌網路架構,必須增加新的網管人員與網管工具。

[Gartner反駁] 經Gartner訪談過的企業,在導入多廠牌網路架構後,並未增加新的網管人員。不過,確實需要導入支援SNMP協定的網管工具。

 

迷思5 產品和維護服務

企業導入單一廠牌可降低產品價格與維護費用。

[Gartner反駁] 相較於思科,導入其他廠牌的網路設備,整體投資成本可降低30~50%,維護費用可降低40~95%。

 


相關報導請參考「HP Networking能否改變網通市場?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