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6月,國外大型零售業者法說會陸續結束。iThome盤點7家零售業者法說會中,與數位通路、科技應用及AI創新的相關做法與戰略。其中,透過強化物流科技及實體建設,是這些巨頭用來強化電商規模的共通策略。AI應用方面,則包括利用AI和大數據來支援供應商,以及輔助個人化行銷等。

Amazon重新設計商品入庫流程,單季一日內送達商品數創歷史新高

2023年,將訂單履行從單一倉儲有可能送到全美目的地,改為更就近送達的模式後,Amazon物流效率迎來一次大幅提升。不過,這只改了出貨流程,到了2025年第一季,Amazon才完成進貨流程的重新設計,因應新出貨模式,來儲存更多元的商品到個別倉庫中。這個做法,再次提高Amazon配送速度,並降低服務成本。在第一季,他們成功於一日內送達的商品數創了歷史新高。

他們計畫,持續優化新入庫流程、擴展當日配送的物流站點,並在倉庫中增加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不只如此,還要持續優化庫存配置,來提供更完整現貨商品選擇、縮短運輸距離、增加多件商品一起包裝的機會,進而加快配送速度。

至於AI創新方面,Amazon僅再次強調前一季法說會中提到的,自家正在開發和使用1,000種以上的AI應用,但沒有進一步揭露更多細節。

Etsy透過App強化顧客經營及資料蒐集,進一步支援用生成式AI來提升顧客體驗

Etsy執行長Josh Silverman表示,如今自家目標是,透過更新、更好的使用者體驗來獲取更多、更優質的數據,來進一步各種AI模型,實現更深入的個人化,提升買家的參與度與使用頻率。

在第一季,Etsy App上的買家轉換率有所提升,且交易金額表現優於行動版網站和桌面版網站等其他通路。目前,App交易金額已經占Etsy總交易金額的44.5%,創下歷史新高。Josh Silverman說,更易於瀏覽的設計,使顧客體驗提升,進而讓Etsy能更好蒐集顧客興趣、品味與習慣等資訊。這些資訊都可以用來訓練更聰明、更強大的大型語言模型(LLMs),以創造更吸引人且個人化的體驗。

他們也打造新電商購物體驗,來嘗試蒐集更多面向的顧客資訊。例如,他們新增十多個依據商品使用情境來分的商品分類,例如送禮、參加婚禮等,來引導顧客用更多方法探索商品,進而了解更多顧客購物習慣。4月初,他們推出「探索導向購物體驗(Discovery Centric Shopping Experience)」,具體做法是,結合AI推薦與素材生成和電商團隊的商品策展能力,提供上千組供顧客探索的商品組合。接著,結合顧客瀏覽與購買紀錄,進行個人化推薦。根據A/B測試,這種個人化頁面的互動率,幾乎是非個人化頁面兩倍。

其他生成式AI應用包括,利用生成式AI撰寫行銷文案,並利用ML機制來推播個人化電子郵件及推播。以及開始和OpenAI Operator、Microsoft Copilot等平臺合作,開始支援AI代理購物功能。

eBay GenAI上架工具滿意度高,有利於快速增加海外市場商家

eBay近一、兩年積極發展圖像處理類的AI與生成式AI,並不斷強化自動商品上架功能。在這一季,他們推出更多商品上架功能升級,例如自動圖片優化技術。並且,整合既有AI上架工具及產品知識圖譜等技術,對美國、英國與德國的所有C2C賣家,正式推出新的簡化版AI商品上架流程。

此新版上架流程的客戶滿意度在各市場均超過90%,且對業績產生正面影響,且大幅提升新商家與重新活躍商家樹目。不只如此,上架流程完成率明顯增加,平均上架費時則顯著下降。平臺上的商品數,與每次商品上架的平均GMV,也都有顯著成長。

eBay還揭露,批次上架工具Magical Bulk Listing Tool自從在美國正式開放B2C類別以來,成功縮短一半以上平均商品上架時間。

Walmart持續強化供應鏈管理,投資智慧物流並支援供應商更多經營工具和大數據分析工具

這次法說會中,Walmart CEO Doug McMillon宣布,慣於打造各式各樣科技平臺的他們,正持續打造並改善第三方市集用的經營平臺,以及第一、第三方供應商用的資料運用平臺Walmart Luminate,希望用這些平臺,使供應鏈更智慧、更靈活、更自動化。他還宣布,後者將開放給墨西哥與加拿大供應商使用。

上次法說會中,他們提到有助於提升整體毛利率和電商成長率的智慧物流能力,這季仍是Walmart投資重點。這包括投資物流中心和門市的電商訂單履行設備。

Doug McMillon還揭露,他們正在持續用AI打造新購物體驗,例如更多由生成式AI驅動的商品搜尋功能,讓顧客更直覺地購物。另外,Walmart先前推出的手機掃描購物功能Scan & Go,可以省去櫃臺結帳和離開時檢查商品的人事成本。儘管只有在20% Sam’s Club啟用,目前已經有三分之一會員會使用此功能。Walmart預計在年底前於全美分店啟用此技術。

Costco也跟上Scan & Go做法,下一步要加強App數位會員行銷

Costco在一兩周推出了效仿Walmart的Scan & Go做法。法說會中,Costco CEO Ron Vachris表示此做法受到會員大力擁抱,並有效加速門市消化人流。

電商方面,Costco透過擴大投資Costco Logistics物流公司,有效提升大型商品運送量,並擴大了電商業務規模。

另外,他們的會員已經有超過一半下載行動App。不過,其中有不少較年輕會員,會籍更新率較低。Costco下一步重點,是透過更有效地與這些數位會員互動,來鼓勵他們到實體門市購物、並提高續約率。

Target電商訂單高達96%靠門市履行,會員帶來的當日配送訂單業績成長36%

Target會員Target Circle 360的當日配送業績,Q1年增長高達36%。Target CEO Brian Cornell表示,這歸功於他們對於物流基礎建設升級。Target的電商訂單履行採取「門市即物流樞紐(Stores as Hubs)」模式,以門市為電商訂單履行中心,強調靠著差異化的門市商品選擇策略,加上門市與顧客地理接近性,來支援快物流。在第一季,Target顧客從點擊購買到商品送達的速度,年增率 20%。不只如此,已經有高達96%電商訂單配送從門市出發。

另外,Target還宣布成立 「企業加速辦公室(Enterprise Acceleration Office)」,由COO Michael Fiddelke領導,來支援跨部門協作,並推廣AI等新興科技應用。

酷澎持續強化物流優勢,提升毛利率還拓展第三方市集規模

一直以強大物流能力自豪的酷澎持續強化自動化揀貨、包裝和分類系統。酷澎財務長Gaurav Anand表示,酷澎Q1毛利年成長17%,以固定匯率計算則成長了 28%,一大要素是來自供應鏈管理技術優化,降低物流成本。不只如此,擴大替第三方供應商處理物流,降低數萬家小型商家成本和進入門檻,使酷澎第三方市集業務規模能持續擴大。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