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歐盟網路安全管理署(ENISA)

歐盟網路安全管理署(European Union Agency for Cybersecurity,ENISA)周一(5/13)宣布,歐盟漏洞資料庫(European Vulnerability Database,EUVD)已正式上線,這是一個互連資料庫,目標是確保來自不同來源的公開漏洞資訊得以互通,同時採用CVE(Common Vulnerabilities and Exposures,常見漏洞披露)編號與EUVD編號。外界則將它視為美國CVE資料的替代品。

最近漏洞資料庫特別受到矚目,是因為原本受到全球仰賴的CVE資料庫傳出可能停擺的消息,主要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大砍行政預算,使得美國國土安全部未能與負責維護CVE資料庫的非營利組織MITRE續約,雙方合約的到期日為4月16日。

CVE最初的設計目的是成為全球安全漏洞的唯一編號,並由CVE編號機構(CVE Numbering Authority,CNA)負責分配,全球約有來自39個國家的353個CNA,像是Adobe、蘋果、Amazon、Google、微軟或眾多資安業者都有權分配CVE,而ENISA也在2024年1月成為CNA

此外,其實ENISA在歐盟網路與資訊安全2指令(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2 Directive,NIS2)的要求下,已於去年6月著手開發EUVD,只是一直到CVE出現可能不穩定的訊號才加快腳步,於今年4月展開封閉測試,本月正式上線。

至此,EUVD所扮演的角色也從著重於歐盟地區擴大到全球。ENISA說明,EUVD的目標是確保各國的電腦資安事件應變小組(Computer Security Incident Response Team,CSIRT)、供應商與現有漏洞資料庫等不同來源的資訊能夠互連與互通,採用可管理及查詢多個來源之漏洞資訊的Vulnerability-Lookup開源軟體,來促進漏洞的關聯性,以強化網路安全風險管理。

EUVD提供3種檢視儀表板,一是CVSS風險評分超過9的重大(Critical)漏洞,二是已被利用(Exploited)的安全漏洞,三則是來自EU CSIRT協調的安全漏洞,此外,EUVD不僅採用CVE編號,每個CVE編號還會有相對應的EUVD編號。

ENISA解釋,EUVD編號是建立在CVE編號系統之上,如果某個漏洞已符合CVE的編號範圍,就會採用CVE編號,而EUVD則是用來整合並強化漏洞資訊。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或許是因為CVE編號是由美國MITRE及CNA網路管理,EUVD則是由歐盟管理,確保歐盟的數位主權;此外,有些漏洞不屬於CVE的收錄範圍,但可能會被列入EUVD;歐盟也可能需要透過EUVD收錄與追蹤來自歐盟成員國,或者是對歐盟影響重大的安全漏洞。

ENISA表示,該組織正與MITRE聯繫,以了解有關CVE的後續發展與影響,而且不管是CVE資料,或是由ICT供應商所提供的資料,都會自動轉移至EUVD。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