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卡中心大數據平臺分析發現,去年民眾持信用卡於醫院、診所的簽帳筆數是近5年新高,全年度預計還可高達652萬筆、500億元。

圖片來源: 

聯卡中心

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簡稱聯卡中心)日前分析民眾在醫院、診所使用信用卡的消費樣態,發現2022年民眾就醫使用信用卡簽帳的筆數,是近5年新高,全年度金額預估可達500億元,醫院信用卡小於500元的小額支付也逐年成長。但他們也比對健保署資料,發現使用信用卡支付的民眾,才占總就醫人次的4%,顯示行動支付於醫療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進一步來說,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民眾在醫院和診所使用信用卡簽帳的筆數和金額,分別是507萬筆、490億元,在疫情嚴峻的2020年與2021年,簽帳筆數分別為近500萬筆和515萬筆,但金額下滑,2021年為432億元。疫情趨緩後,去年(至2022年10月底),民眾就醫的信用卡簽帳金額高達533萬筆,創近5年新高,聯卡中心還預估,全年度還能增長至652萬筆、達500億元。(如下圖)

在占比上也有新發現,醫院刷卡筆數雖然占8成以上,但消費金額卻逐年下降。有趣的是,聯卡中心觀察到,醫院小額支付筆數逐年提高,小於500元的筆數占比從2018年的32.2%上升至去年的45%。也就是說,民眾在醫院,用信用卡支付掛號費等小額費用的比例增加了。(如下圖)

從消費族群來看,聯卡中心發現,診所信用卡消費主力是30至49歲的民眾,簽帳筆數和金額就占了所有年齡層的6成。有別於診所,醫院信用卡消費主力年齡層較高,為40歲以上民眾,筆數和金額占了7、8成。特別的是,醫院也有不少60歲以上的民眾,使用信用卡簽帳筆數和金額,占比超過2成,顯示年長者也習慣用信用卡支付。就消費力來看,診所50至59歲、醫院60歲以上的族群,是所有年齡層中,單筆金額最高的。(如下圖)

不過,聯卡中心也搭配健保署公開資料計算,發現在醫院門診和住院使用信用卡支付的民眾,只占總就醫人次4%,近5年也沒有明顯增長(如下圖)。聯卡中心還進一步在主要平臺進行輿情分析,發現民眾討論重點多半是:支援信用卡和行動支付的醫院太少、行動支付App有時無法支付醫療費用,以及以信用卡支付大額醫療費用有無回饋,這幾點也是醫界和相關機構待克服的挑戰。

總的來說,疫情加速金融支付在醫院和診所的滲透,有成長潛力,但聯卡中心認為,行動支付要在醫院、診所落地深根,還有賴於整合各醫院IT系統、集中式導入。如此,也才能更好地數位化串聯臨櫃掛號、看診、領藥和繳費等流程,甚至有助於遠距看診和電子處方箋的整合應用。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