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iKala
重點新聞(1203~1206)
iKala 企業文化 人才招募
iKala執行長分享企業經營心法,強調要以人才形塑文化,再善用目標成果框架來領導企業
雲端供應商iKala近期啟動徵才,這家已超過160人的SaaS服務公司,明年將一口氣擴張到200~250人,是國內SaaS服務中少見的企業規模。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也在徵才說明會上分享10年iKala經營心法。
「彼得杜拉克曾經說過一句話,文化會把策略當早餐吃掉。」程世嘉引述這位活躍於19世紀的管理大師名言指出,無論一家企業定下多好的經營策略,若團隊沒能夠與企業文化融合,去執行這些策略,那策略的成效就會大打折扣,凸現出文化之於企業的重要性。他也進一步說明,任何一個組織都有他的文化,「文化就是一個群體展現出來的慣性與行為,」雖然看不見,但文化就像影子一樣,會如影隨形的跟在企業身後,跟著群體的行為而改變,造就了企業文化獨一無二且不易改變的特性。
因此,談要如何培養文化,程世嘉點出:「文化源自於人才。」尤其在資訊時代,已不同於工業時代只將人力視為勞動力,更重視人才對公司帶來的影響,「每一個人進來或離開一家公司,都會為整個組織帶來化學變化。」在這個宗旨下,iKala的人才招募哲學是,人才除了得擁有專業,更要符合自家企業的文化,「因為一家成功的公司,不是只靠單打獨鬥建立起來。」
他更比喻,招聘人才的重要性,就像是工程師不陌生的「技術債」概念,當你尋求短期解決方案來開發程式時,未來就有很大的機會,必須將原有的程式重構汰換;人才也是如此,在缺工時不設招聘門濫用人力,企業主就會欠下人才債。
程世嘉也提出iKala的正在努力形塑的企業文化特質,同時也是看重的人才特質。其一,是自由與責任,比如疫情期間iKala雖然改採遠距工作,但員工的工作成效並無受到遠距工作影響,甚至在9月疫情較趨緩之後,iKala給予員工選擇工作型態的自由,大約有一半員工維持在家工作,但也同時藉由目標導向的責任制度,要求員工應達成的階段性目標,「這就是所謂自由與責任的真諦,也是企業運作的理想狀態。」
其二,則是成長心態,程世嘉解釋:「遇到困難想著要克服,而不是先閃避,這就是有沒有成長心態的差別。」這也意味著,人才必須具備企圖心跟學習能力,願意透過學習來成長,而不是只固守現在的能力而原地踏步。其他iKala核心聚焦的價值還包括,顧客至上、擁抱真相、追求公開透明與尊重多元等。
除了建立企業文化,iKala也善用目標與關鍵成果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的框架,來進行組織管理與運作,設定包括個人創新、部門目標、年度目標到企業願景,讓組織能夠有效進行討論、溝通,並建立共識,來達到對齊目標、上下一致的成效,且從策略訂定到執行,也有一套更完整的框架來遵循。
1111 2022潛力職業 工程師
1111盤點2022年10大潛力職業,資安、AI、AR/VR工程師、數據分析師都上榜
1111人力銀行近期盤點2022年十大前景看好的職務,排行第一就是資安工程師,根據1111的資料,資安工程師入行起薪約4.6萬元,平均起薪比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3.7萬,高出24%,具有實戰經驗與競賽佳績的求職者,薪資水平還能再提升;第二即為數據分析師,1111認為,疫情下電商大力擁抱Big Data、AI,期待從數據中挖掘出商機,因而催化了對數據分析師的需求,新鮮人起薪也達到4萬元;第三則為數位行銷專家,同樣受到疫情催化影響,使企業更重視OMO的顧客樣態,對於數位行銷專才的需求也為之提升,入行起薪甚至可達4~4.5萬元;第四則為AI工程師,根據國發會的人才調查,未來三年AI應用服務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最為迫切,工程師年薪約150~200萬元。
擠進第9、第10名的職缺則為AR/VR工程師與ESG永續管理師。前者跟上元宇宙浪潮,AR及VR將成為體驗元宇宙的載具,目前活動、展覽、娛樂等產業,都已經開始應用沉浸式體驗,進一步推升AR/VR工程師需求熱度,年薪可達80萬~120萬。另外,跟上企業永續發展浪潮,推升了大型企業對於ESG永續管理師的需求,1111分析,ESG不只是品牌管理的一環,更能成為企業的競爭核心,握有證照的永續管理師入行起薪至少5萬元起跳。(詳全文)
Linkedin 2022人才趨勢預測
工作市場大洗牌時代來臨!Linkedin公布2022年5大人才預測
後疫情時代迎來了工作市場的大洗牌時代(the Great Reshuffle),員工與雇主紛紛重新思考如何工作、在哪裡工作以及為何工作。在這個大趨勢下,Linkedin發布了5大人才預測,說明人才如何因應大環境的改變而調整自身想法。其一,彈性的工作環境驅動了人才的離開與獲取,81%管理階層正在改變策略,來提供更彈性的工作環境給員工,同時,87%的員工偏好半數以上的工作時間採取遠距工作模式,顯示工作的彈性已經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的因素;其二,聘僱已不再過度看重文憑與學位,從2019年開始,缺乏傳統4年大學學位條件的管理人員,受聘人數已提升了20%。
其三,內部流動計畫正在復甦。全球經濟正在經歷劇變,且人力市場緊縮的狀態下,對現有員工的技能提升、再培訓與投資,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其四,工作場所文化將以多元性、公平性與包容性(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DEI)為核心,根據Linkedin的調查更顯示,78% Linkedin求職者期待在應聘企業的Linkedin頁面上,看到DEI的相關資訊,顯示DEI即將也應該成為C Level管理階層形塑公司文化的優先級;最後一項,關懷將成為決策制定的重要考量,根據Glint一份調查數據顯示,感到關懷的員工更容易回報他們在工作時感到快樂,是其他員工的3.2倍,他們也更容易向他人推薦自家公司的工作,是其他員工的3.7倍。(詳全文)
波士頓諮詢公司 大離職時代 遠距工作
大離職時代來了,全球近萬名數位工作者大調查,超過7成未來3年要換工作
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調查全球9,900名數位工作者,對於遠距工作、工作轉變、理想的工作環境的想法。這份調查發現,73%受訪者期待能夠在未來2~3年轉換職位,且有40%正在找尋工作,使他們成為「大離職(great resignation)」時代的先鋒,而他們選擇離職的主因,是想找到更好的職涯發展機會或新挑戰,另一個主因,則是在從事現在的工作時,感覺沒有完全發揮自身的價值,或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拿捏不恰當。
而且,數位工作者希望能保有工作時間和地點的彈性,有大約95%的受訪者希望一周至少能遠距工作一天,而大多數人想要每週在家工作2~3天。也因為遠距工作的特性,數位工作者也是全球公民,有68%的人願意為不同國家的公司遠距工作,已經高於55%願意出國工作的人,而且,他們的首選的國家是美國,其次是英國,再來是是澳洲、德國,中國與新加坡也榜上有名。(詳全文)
紅帽 IT人才缺口 員工技能培訓
紅帽全球IT領導者報告指出,企業視人才缺口為數位轉型首要挑戰,且更重視人才技能培訓
紅帽發布2022年全球IT領導者技術目標報告,點出在疫情之下,企業加重數位轉型的投資,但是26%企業將人才缺口視為數位轉型的首要挑戰,從去年第二大挑戰上升到第一;而將資源整合視為阻礙的企業比例減少,從27%下降為23%,成為今年第二大挑戰;第三挑戰則是與去年相同,是必須因應不斷變化的IT管理能力;同時,今年也有另一個並列第三的挑戰,是因企業對變革有所抵觸,或在變革時仍選擇依循組織慣性,將其視為挑戰的企業從19%增加為22%。另外,在IT技術和解決方案外的投資經費優先項目中,人才培訓在今年大幅成長,技術和技能培養、人才和流程技能培訓各自成長了4%,分別來到了37%和32%,顯示企業將人才培訓與技能視為優先考量。(詳全文)
Dell 混合辦公 無縫工作體驗
Dell推出混合辦公概念式解決方案,要透過軟硬整合技術打造無縫工作體驗
疫情帶動混合工作模式興起後,員工工作可不受限地點限制,發揮最大效率。不過,在移動到不同的工作環境工作時,可能發生電腦設定跑掉、開會時聽不到聲音等問題,為了讓員工個人裝置能在不同地點之間無縫轉換,Dell展示了三項概念性解決方案。比如一項名為Concept Flow的方案,結合裝置、業界標準的無線充電技術、智慧型軟體應用以及Wi-Fi 6E對接(docking)技術,建構出無縫的用戶體驗,讓員工走進一個智慧化工作環境,在還沒就座之前,筆電即可自動連接到螢幕、滑鼠、鍵盤以及受信任的無線網路,以便能無痛銜接至之前工作中斷之處;甚至在放下筆電時,電腦還能自動無線充電;又或是在移動到下一個地點時,能透過近接感測功能自動斷開所有連線。
科技巨頭 資料聯盟 AI人力資源決策
Meta與IBM等業者成立資料聯盟,要避免AI招聘系統產生偏見
包括Meta與IBM等十多家業者,近期宣布成立資料暨信任聯盟(Data & Trust Alliance),將共同打造一致的標準,來減輕人力資源與勞工決策中存在的資料及演算法偏見,包括招聘、薪資及員工發展等。這是因爲,這些成員企業已經開始利用資料、演算法與人工智慧來尋找人才,但同時,他們認為利用相關技術的最大風險,是可能隱藏著不公平的偏見。
因此,Data & Trust Alliance建立了演算法偏差保護措施(Algorithmic Bias Safeguards),首個計畫就是探討如何維持演算法的安全性,以減少勞動力決策的偏見,要讓企業能根據相關標準,來評估招聘服務的供應商,未來也要將該保護措施,整合到企業的程序中。目前Algorithmic Bias Safeguards設計了13種類別的55個問題,以作為評估供應商的標準,涵蓋訓練資料、模型設計、偏差測試方法、偏差矯正、透明化與問責、AI倫理與多元性承諾等。(詳全文)
更多IT人才動態
責任編輯/翁芊儒
圖片來源/iKala、Boston Consulting Group、紅帽、Dell
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22年1月
熱門新聞
2024-09-13
2024-09-13
2024-09-13
2024-09-13
2024-09-13
2024-09-13
2024-09-13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