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控旗下金融業子公司客戶資料共享有了最新進展,金管會預計今年底發布金融機構間資料共享的應注意事項。(攝影/洪政偉)

1204~1210

 金管會   資料共享   風控模型  
金控旗下金融業子公司客戶資料共享新進展,金管會年底將發布共享應注意事項訂出可共享範圍
金管會在去年8月底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在資料共享面有一大推動措施是金控旗下金融業子公司(銀行、保險、證券)客戶資料共享。因為現有法律規範,金控公司目前還不能為旗下子公司建置數據資料庫,以集團整體的客戶建立風控模型,作為子公司認識客戶及評估客戶風險的參考。對此,金管會綜合規劃處處長胡則華揭露了最新進程,今年,金管會已召開2次公聽會,就此議題與金融業相關公會與業者代表進行討論。

她表示,今年底,金管會將發布金融機構間資料共享的應注意事項。但是,胡則華強調,金控必須在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的狀況,以及符合金融機構間資料共享應注意事項的規範下,同時,完成金控內控機制,就能將各子公司客戶資料彙集到金控端,建立客戶風險管理資料庫與建置風控模型。

這將帶來2面向的好處,其一是可減少金控旗下各子公司重複建置的成本,更可交叉比對及利用以大數據建立的模型,估算客戶的風險等級,預先處理潛在風險。另一項好處是,胡則華提到,能提高客戶便利性的目的,她舉例,客戶到同一金控旗下的銀行端首次開戶時,若以往在如證券端已完成開戶,在客戶的同意下,就能將證券的資料帶過來銀行端,作為開戶時銀行認識客戶的參考依據。

金管會認為,即便是金控旗下子公司間的資料共享,也需要做到一定程度的控管。所以,她進一步說明,包括個資保護,比如金控旗下子公司在分享資料時,雙方必須具備一致的資料保護水準等。胡則華也透露,金管會將在今年12月前對外公布更多資料共享細節。

 數位金融管理規範   金管會   跨業  
金管會委託政大訂定數位金融服務管理規範的可行性,先聚焦金融3業需求最大的數位身分驗證
為了因應跨業及場景金融的發展,金管會在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的基礎工程之一,便是法規調適。在法規調適的第一步,金管會綜合規劃處處長胡則華表示,金管會已整理與增修金融服務各業別現有的數位金融服務相關法令或自律規範,逐步放到金管會官網上。

另一項較為長遠的規畫是,考量到數位金融具跨銀行、保險、證券3大業別的特性,金管會希望訂定出一套單一數位金融服務管理規範,可以讓各業別提供金融服務時共同遵循。胡則華表示,目前已由金融科技共創平臺中,擔任監理科技組召集人的集中保管結算所,在今年8月委外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單一數位金融服務管理規範的可行性,研究計畫則為期1年。

她進一步說明,統整各業別業者意見後,發現業者對數位身分驗證的需求相當高,因此,委外研究主要聚焦多元數位身分驗證機制,其中也包含了電子簽章的研究。胡則華表示,研究方向將會蒐集國際上在數位身分驗證的相關機制與作法,比如英國、瑞典、歐盟、澳洲,並針對相關機制進行研究,以及後續要導入國內能否適用,或者在導入時需要進行相關法規的修正等,整體包括了法規面、技術面、相關金融場景的盤點與研究。

 將來銀行   純網銀 
第3家純網銀終於來了!將來銀行取得營業執照,預計明年Q1正式對外開業

臺灣第3家純網銀終於來了,金管會在12月9日正式核發將來銀行營業執照。金管會表示,對將來銀行不只完成書面及實地的審查作業,也針對外界關切事項完成專案查核,要求將來銀行強化內部管理,所以,正式核發國內第3張純網銀營業執照給將來銀行。

將來銀行表示,接下來將與各相關單位進行系統連線串接,開業前將舉行試營運,預計在2022年第一季正式對外開業。將來銀行股東囊括中華電信、兆豐銀行、新光集團、全聯實業、凱基銀行及關貿網路,該行表示,未來開業後更能與不同產業進行合作,將以開放金融與智慧生活為發展目標。

 臺企銀   新一代網銀   容器化   微服務  
臺企銀靠容器技術翻新網銀系統,下一步將採微服務方式部署新系統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簡稱臺企銀)對外分享過去3年,資訊團隊導入容器化技術的經歷,接下來還要採用微服務方式部署新系統,還有微服務化使用量大的既有應用,來提升應用的執行效能。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資訊部襄理周聖鈞點出,促使臺企銀導入容器化技術的關鍵是,全面翻新網路銀行的決策。臺企銀期望藉由容器技術具備的彈性、輕便等特性,提升網銀服務的作業效率,2019年時,展開了容器化技術的導入旅程,打掉網路銀行舊系統,用容器化技術重練新網銀。

不過,容器化網銀系統上線初期,IT遭遇各種容器效能不彰問題,包括笨重、無法自動擴充、重啟慢等。因此,臺企銀決定導入全面性的容器管理工具,從單一平臺管理、維運和監控容器,才能真正獲得容器技術的特性,提升網銀系統的作業效率。

有了單一容器管理平臺,可監控應用程式的運作狀況後,下一階段,臺企銀想進一步朝微服務化應用邁進。臺企銀決定逐步推進系統微服務化工程,首先,鎖定笨重、效能較差的容器,要抽出這些容器裡經常改變或常用的應用、服務或API,比如說,銀行顧客最常使用的登錄功能,來進行微服務化工程,提高容器的效能。(詳全文)

 QR Code 跨行提款   中信銀ATM    永豐銀行  
永豐銀行百萬數位帳戶用戶,可在中國信託全臺6,700臺ATM掃QR Code跨行提款

中國信託銀行統計,受疫情影響,今年1月到10月自家全臺ATM無卡提款交易量破320萬筆,其中,QR Code無卡提款服務量相比去年同期,成長了超過3成,反映出民眾對零接觸金融服務使用量持續增加。觀察到此需求成長,近期中信銀行與永豐銀行合作,透過API串接,首創用QR Code進行跨行ATM無卡提款服務,讓永豐銀行百萬數位帳戶用戶,能在中信銀行全臺超過6,700臺ATM掃碼QR Code跨行提款。永豐銀行也表示,不只數位帳戶,該服務預計2022年擴大到永豐銀行的行動銀行App用戶也能使用。

 金融詐騙   智能防詐   刑事局  
刑事局聯手北富銀推動智能防詐,未來可進一步推廣到其他金融機構
近期,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與台北富邦銀行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要聯合建置金融詐騙偵測暨預警機制,利用刑事局多年來查緝詐欺集團的偵查經驗,以及多年累積的犯罪態樣與可疑徵候,由刑事局及北富銀雙方的資訊團隊共同建置智能模型,來分析具有可靠度的異常指標,建立金融詐騙偵測暨預警機制。

此合作案2大執行方向,其一是分析警示帳戶金流樣態,制定異常偵測指標,另一方向是建立警方與銀行間即時通報管道,強化線上打擊犯罪的能力。刑事局也希望透過與北富銀合作智能防詐的首個示範案,未來可以推廣到其他金融機構。

北富銀表示,與刑事局合作智能防詐有兩大目的,一是關懷早一步,二是防詐快一步。當警訊出現時,銀行發現顧客帳戶在網銀、行銀、ATM有異常轉帳的交易出現,就能夠主動關懷、提醒顧客有遭詐騙的風險。另外,當銀行偵測到疑似詐騙收款帳戶的提領交易時,就能主動在線上即時通知警方到場進行盤查,攔阻詐騙案件發生。(詳全文)

攝影/洪政偉;圖片來源/中國信託銀行
責任編輯/李靜宜
 金融科技近期新聞 
1加密貨幣交易中心BitMart遭駭,駭客盜走價值1.5億美元加密貨幣資產
2. 經全球27個指定監管機關許可的加密貨幣、交易中心或電子錢包產品,將可在Meta旗下臉書等平臺刊登廣告
3. 數位支付平臺Square為了迎向區塊鏈(Blockchain),將企業名稱更名為Block
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21年12月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