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iThome

5月中旬,本土COVID-19疫情襲捲全臺,全國迅速進入三級警戒,疫情更從社區重災區往外延燒,進到了高科技業,北部多家電子及半導體廠員工染疫,嚴重甚至有工廠產線被迫暫時停工,連半導體龍頭台積電都有零星確診出現,高科技業染疫風險升溫,也讓竹科產線拉警報。 

在疫情持續蔓延下,臺灣高科技業IT部門扮演更關鍵的角色,如何透過IT防疫,甚至來阻斷疫情傳播鏈,成為高科技業IT所要面對一大考驗。

一位高科技業IT資歷20年的資訊主管,就以他自身IT抗疫經驗分享。他目前是在一家頗具規模的本土電子元件製造商擔任IT主管,這家公司約有一千名員工,其中總公司員工數約占2成,生產工廠則占6成。

就像一般高科技業常見防疫作法,這家公司在抗疫作法上,首先同樣採用分流、輪流或居家上班,來分散及降低染疫風險,也因此,從去年開始,他們就已經提前部署WFH架構,也通過驗證確認可行,讓現有資訊系統,能符合遠端在家工作的情境。在今年疫情持續升溫下,這套WFH架構馬上就派上用場,只需調整網路架構,就能因應多人同時連線需求,也能降低延遲等待的時間。 

大增4成IT預算,大力推動工廠加速轉型自動化工廠

但真正的IT挑戰是在工廠端,這名IT主管直言,不像業務或內勤人員能採分流方式作業,在工廠端產線作業,到現在仍需要有作業員到現場作業,否則將影響到產線運作,因為工廠還沒做到全面自動化,就像最近有電子廠爆發移工群聚染疫後,產線只能暫時全面停工。

他強調,防疫這件事,最終還是得依靠疫苗的施打,所以他們現在能做的事,就是在等待疫苗這段期間,加強產線防疫措施,盡可能降低工廠人員染疫的風險,也因此,在工廠IT防疫上,這家公司也採取一些加強作法,除了要求產線人員全程配戴口罩,也架設紅外線溫度偵測設備,對所有進出人員進行量測。

而在IT防疫上,他們幾年前開始在工廠大規模部署IoT技術,希望透過機聯網,來實現工廠自動化、智能化,在疫情變化期間也有發揮作用,幫助這家公司減少不必要人員接觸。舉例來說,目前該工廠十分之一的機臺都能連網,可以即時監控機臺狀況,管理人員不需要進到現場,就能遠端監看生產狀況,而這些數據蒐集起來後,會再集中到後端一個大數據資料庫分析,並與工廠MES系統整合,透過數據分析,讓整個製程優化也能自動化完成。

相較於前幾年推動智能工廠,他提到說,因這波疫情也加速這家公司的轉型,舉例來說,以前工廠採購生產設備,並不會知會IT,但從今年年初起,廠方就規定以後購買任何機器設備前都要知會IT,甚至將IT部門納入工廠作業SOP裡,這也讓他們在智能工廠上推動,變得更容易許多。

正是因為這些年在工廠轉型的推動,使得這家公司IT部門很早從傳統IT服務範圍,跨入工廠OT範籌,尤其在臺灣疫情加劇的時刻,更讓這家公司CEO看到IT部門的貢獻,能夠幫助他們維持營運不中斷,因而增加對於IT的倚重,甚至賦予他更大任務,帶領公司積極轉型。。

雖然IT影響力變大,但他坦言,接下來IT責任會越來越重,他說,因為這是以前製造從沒走過的路,但正因為如此,「CEO更需要仰賴IT的協助,才能夠把事情做好。 」他表示。

而今年疫情嚴峻,也反映在這家公司IT投資變化上,他表示,今年至少增加3~4成IT預算,用於加速推動工廠智能化,包括IoT等。

另外,他今年也開始規畫要翻新IT架構,汰換已經用了20多年老舊IT系統,甚至也要開始擁抱容器(container)架構,他表示,目前正在測試階段,未來將從現有虛擬化環境,逐步移轉到容器和K8S管理架構,藉此讓整個網路、應用服務與伺服器的控管更加容易,同時使用上也更具彈性,進而提高IT服務效率。 

轉換新IT架構,對於維運團隊在疫情期間管理上也更方便。他表示,現階段內部資訊人員因配合防疫升級採分流上班,約有三分之一的IT人力在家辦公,之後轉換容器化架構後,目標要讓80%的IT維運都能遠端完成,僅少數的情況,需要進到機房維護。 

除了機聯網,這家公司下一步也要導入零接觸AIoT應用,並先從小規模試驗做起,這也和今年iThome CIO大調查中的趨勢不謀而合,越來越多的高科技製造業對於AI採用更為積極。對此,他也提出解釋,認為高科技業今年之所以加大力道投資AI,某種程度上跟疫情加速轉型有關,一來公司高層面對外在嚴峻的疫情考驗,二來,缺工問題依然難解,迫使這些企業得加速催化內部的改革與數位轉型。

他進一步說明,AIoT是兩件事,一個是AI,再加上IoT,也因此,如果沒有IoT,就不會有AI。所以,當有了IoT產生大量數據,AI才有這些龐大資料做訓練與推論。在完成IoT部署後,他下一步就是朝向AIoT應用來發展,並先運用到生產線上的AOI檢驗設備,幫助他們能更準確地找出瑕疵的電子元件。

 相關報導  iThome 2021 CIO大調查 (下)|高科技業IT趨勢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