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長吳政忠揭露今年科技部政策發展方向,包括基礎科研與人才、前言科技研究,以及創新轉型等。

圖片來源: 

攝影/洪政偉

科技部今(13日)揭露2021年發展方向,鎖定先進網路、A世代半導體與量子電腦、精準健康、資安等4大領域,要在今年完成國家級海纜交換中心的初步建置,並建立國家級生醫資料分享平臺、成立資安卓越中心(CoE)。同時,科技部也瞄準太空和衛星產業,不只將《太空發展法》草案交由行政院送審,更要發展B5G低軌通訊衛星,來補足5G通訊需求。科技部部長吳政忠也透露,科技部還將評估、建置嘉義和屏東軟體科學園區。

300億元發展基礎科研與人才培育

回顧2020年,科技部除延續既有基礎科研和人才培育作業外,還成立了量子國家隊、國防科技學研中心,也推動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案、簽訂臺美科學及技術合作協定。今年,吳政忠將2021年科技發展策略分為三大部分,也就是基礎科研與人才培育、前沿科技研究,以及創新轉型。

就基礎科研與人才培育來說,今年,科技部爭取到300億元預算,要來鞏固基礎研究資源和制度。科技部表示,今年將鼓勵更多女性投入STEM(即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透過專題計畫補助方式來推動。

就科普而言,去年,科技部舉辦一系列科普活動,如科學家的秘密基地、Kiss Science、科普列車等,今年,科技部將跨部會擴大辦理,將經濟部和教育部等部會納入,並嘗試公私協力來推動。

建置國家級海纜交換中心、國家級生醫資料分享平臺

接下來是科技部的發展重點:前沿科技研究,可分為4大任務,包括先進網路、A世代半導體和量子電腦、精準健康、資安。

針對先進網路,吳政忠坦言,國內的網路建設,在過去十年未有大規模的建設。而去年,「正好是個轉折點,」因為Google、臉書大舉投資,要建置全球最大的跨國海纜,從美國一路連至香港,但後來因故暫停。

而科技部自去年初,就開始布局海纜建設,今年,更要建置國家級海纜介接交換中心,預計年底會有初步成果。吳政忠指出,這個海纜交換中心將落腳臺灣南部,海纜將串聯至南向國家,再到歐洲。他表示,國家級海纜中心的建置,不只能提升民間和政府的網路順暢度,更能吸引國際業者來臺設立內容傳遞網路(CDN)、建置資料中心,讓臺灣成為亞太資料樞紐。

就A世代半導體和量子電腦來說,科技部將著重半導體人才培育,從大學教育開始著手。吳政忠表示,AI世代半導體的佈局,也是為因應未來AI更高速、更微小化的運算需求。

至於精準健康,去年,科技部已提出「臺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案」,同時透過會議將生技產業領域擴大,除原本的醫藥、醫材業者外,還多納入ICT業者。今年,科技部要整合這些產業,並跨部會與衛福部、經濟部共同推動精準健康大數據永續平臺,來發展預防、診斷、治療、照護相關的智慧應用。

除此之外,科技部還要建置國家級的生醫資料分享平臺,以及轉譯生醫巨量資料庫,並研議智慧醫療法規的沙盒實驗架構。

再來,科技部前沿科技研究的最後一個任務:資安,則是要建置資安卓越中心(CoE),還要輸出臺灣資安產品至國際,目標是要成為亞洲高捷資安人才及技術創新基地。

評估設置嘉義、屏東軟體科學園區

科技部2021年的創新轉型策略中,有3大重點。首先是推動新創資金扶助機制,科技部在去年聯手經濟部、國發會,建立一套新創接棒育成機制,針對新創需求,在不同階段給予資金,而今年,才是要持續推動跨部會的新創資金協助政策。此外,科技部也將持續推動TTA黑卡機制,來吸引國外人才進駐臺灣。

第二個重點是科學園區的發展。吳政忠透露,今年,科技部將委由南科管理局評估嘉義和屏東科學園區的建置可能性,包括考量當地產業、高鐵站點的分布等。他強調,這2處科學園區將以新型態概念來規畫,也就是小而美、低耗能,並以「軟體為主,」結合當地產業特色。

第三個重點是太空發展和衛星產業。去年12月,科技部已研擬《太空發展法》草案,並將草案送審行政院,今年將於立法院審議。太空發展法草案分為4面向,包括法制基礎、產業發展、太空活動和生活福祉,來明定主管機關、研修配套法規,以及提供和管理發射場域等細節。

除了法規,為推動太空產業發展,科技部也啟動立方衛星計畫,要培育國內新一代太空技術人才,並驗證國產相關元件。吳政忠解釋,立方衛星體積雖小(約10公分x10公分x20公分),但仍能發揮作用,比如追蹤全球的飛機飛行軌跡、監測環境變化等。目前,臺灣有3顆國產立方衛星,其中2顆將於1月21日由SpaceX火箭發射,可說是臺灣第一起大規模立方衛星發射活動。

最後,科技部也將B5G(Beyond 5G)低軌通訊衛星納入發展重點。這是因為,5G時代網路傳輸需求量大增、IoT應用也不斷擴增,可靠B5G衛星來擴大通訊範圍,「讓通訊無死角。」吳政忠表示,今年將啟動低軌通訊衛星計畫,要跨部會開發低軌通訊衛星技術和系統。文◎王若樸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