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除了用於監控、救災、物流配送,以及橋梁、水庫等重大公共基礎建設的安全巡檢之外,未來也可能用於居家照護上。

國內受到少子化的影響正步入高齡化社會,今年資訊月針對銀髮的健康照護需求展示最新科技應用,中央大學與台北電腦公會、航見科技展示一項無人機居家照護應用,結合智慧攝影裝置、無人機及穿戴裝置,當家中的親人跌倒時,自動控制無人機起飛拍攝影像畫面,上傳到雲端,同時透過Line發送警示資訊給其他親人。

這套居家照護機制的基礎是建立在受照護者家中布署的多組智慧攝影裝置,研究團隊利用樹莓派電腦、攝影鏡頭及無線通訊打造智慧攝影裝置,只要在室內環境的四周架設多臺攝影裝置,就能從不同視角拍攝的影像,判斷受照護者是否發生跌倒,並透過跳點廣播克服室內網路不穩定的缺點,傳送警示訊息至家中的小主機。

研究團隊以樹莓派電腦、攝影機與通訊裝置打造的智慧攝影裝置,可搭配行動電源供電,擺脫電線的限制,架設受照護者家中的角落,現場以三臺智慧攝影裝置組成監護網,隨時監護被照護者的安全,一旦偵測到跌倒事件發生,立即傳送警示訊息給家中的小主機:

小主機收到警示訊息後,除了以Line通知其他親人之外,同時也發送訊息給待命中的室內無人機,無人機起飛抵達客廳或臥室,即時將影像畫面送到小主機,再上傳至雲端,其他親人就可以立即檢視畫面。另外,無人機經由藍牙與跌倒者配戴的智慧手環連接,蒐集心跳等生理數據,回傳到小主機。

中央大學資訊電機學院通訊工程學系副教授胡誌麟表示,原先的研究是以機器人建立家居照護機制,由於機器人移動時容易受到室內障礙物遮避,以及地板的高低起伏影響,轉而與無人機業者合作,結合具有深度偵測的鏡頭,感測室內位置,控制無人機起飛,避開牆壁或家俱,抵達送出跌倒警示的攝影裝置所在的客廳或臥室。

胡誌麟指出,系統控制無人機飛行在一定的高度,一方面避開室內天花板例如吊燈、吊扇等障礙,飛行在一定的高度也能避免傢俱等障礙物,較容易捕捉到跌倒者的影像畫面。未來若能建立室內3D模型,有助於提升室內無人機的定位、飛行控制。

中央大學與航見科技合作,在無人機上配置兩個鏡頭,仿照人類的左右眼,偵測周遭物體的距離,搭配無人機上的樹莓派電腦,控制無人機飛行至發生跌倒事件的周圍,搭配魚眼鏡頭捕捉跌倒者的身影,並以藍牙和其配戴的智慧手環連線,取得即時的生理數據:

在遠方的親人就能透過無人機,即時觀看影像檢視親人的安全和生理數據。胡誌麟表示,未來若進一步結合網路電話,其他親人甚至通過無人機,直接和即使跌倒但仍具有意識的親人對話,若親人不幸因跌倒而失去意識,在外的家人則可以與緊急救護單位聯絡,降低事件的風險和傷害。

目前中央大學和義大醫院的智慧醫療中心合作,在兩個病房內各自部署一臺智慧攝影裝置,以降低護理人員的照護負擔,當病人發生緊急事件時,能即時通知護理人員。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