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Analysis Group的調查,蘋果App Store、Google Play、Amazon Appstore、Samsung Galaxy Store以及Microsoft Store,向付費程式或訂閱服務所收取的拆帳比例皆為30%;App Store與Google Play都在用戶訂閱一年後,將拆帳比例下調到15%,Amazon Appstore影音串流訂閱服務則只收取20%的分潤。圖片來源/Analysis Group

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House Judiciary Committee)下周將要求蘋果、Amazon、Google及臉書的高層參與聽證會,主要是為了檢視這些美國高科技業者是否妨礙市場競爭。而同時在歐洲及美國遭到壟斷調查的蘋果,繼日前透過第三方研究機構Analysis Group公布了App Store生態體系規模,以解釋蘋果所創造的生態體系大過於蘋果從中的獲利之外,本周再度揭露了App Store與其它程式市集或數位市集的差異,企圖彰顯其實所有的市集所收取的費用都大同小異,幾乎都低於或至少等同於實體商店所收取的費用。

Analysis Group的調查對象涵蓋了行動程式市集,從App Store、Google Play、Amazon Appstore、Galaxy Store到Microsoft Store,還有包括Xbox、PlayStation、Nintendo、Steam與Epic Games的遊戲市集,以及專門散布影片、電子書、有聲書、播客的數位內容市集,以及提供零售、旅遊、共乘、食物外送及票務等服務的電子商務市集,可說是納入了所有向開發者/創作者收取上架及拆帳費用的所有平臺,再將它們與實體賣場進行比較,指出其實這些數位市集所拆分的利潤,並未高於傳統的實體賣場。

在行動程式市集中,不管是App Store、Google Play、Amazon Appstore、Samsung Galaxy Store或Microsoft Store,向付費程式或訂閱服務所收取的拆帳比例皆為30%,App Store與Google Play都在用戶訂閱一年後,將拆帳比例下調到15%,Amazon Appstore影音串流訂閱服務則只收取20%的分潤。

在遊戲市集中,Xbox、PlayStation與Nintendo針對付費遊戲的拆帳比例為30%,Steam則根據遊戲的銷售規模而有20%到30%不等的拆帳比例,Epic Games的拆帳比例為12%。

在影音平臺上,YouTube向嵌入廣告的影片作者收取45%的廣告分潤;若在Amazon平臺上提供影片的購買或租賃,Amazon則收取50%的分潤;而Roku則是在消費者購買影片時取得20%的分潤,若是基於廣告的影片則是收取30%的廣告分潤。

包括Kindle、Nook、Kobo等電子書平臺,向出版商收取的分潤則介於30~35%之間;Amazon對有聲書的分潤高達60~75%,Kobo則是55~68%;Spotify旗下的Anchor對播客內容收取30%的廣告分潤,若是聽眾的打賞則是收取9.5%。

像是Amazon、Walmart、eBay與Etsy等電子商務平臺,通常向賣家收取5~20%的商品售價,旅遊平臺的手續費則介於14~20%之間,共乘平臺的手續費介於20~25%,食物外送平臺通常收取30%的費用,售票系統則是拆分30~37%。

在上述的各種數位平臺尚未興起前,消費者主要仰賴實體商店購買各種產品及服務,不管是程式、遊戲或書籍,Analysis Group的分析指出,在遊戲上,開發者及出版商通常只獲得遊戲售價的45%,其它都流向了經銷商及賣場。在軟體銷售上,開發者則只取得銷售價格的30~40%。在書籍上,Amazon在紙本書上的拆帳與傳統書局差不多,介於40%到60%之間,而Kindle及Barnes & Noble對於電子書的拆帳比例為30~35%,高於包括Apple App Store在內的其它數位市集。

這份研究報告看起來不只可幫蘋果解套,還能幫其它的線上市集解套,不過,目前並不確定歐洲或美國的反壟斷機構,會從哪些角度看待相關業者的商業模式。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