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王若樸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出席國際半導體大展論壇指出,摩爾定律至今依然活躍,但衡量半導體的方法應改為電晶體密度和運算能力,而非傳統的節點(Node),也就是俗稱的幾奈米。
他表示,半導體是臺灣總產業附加價值最高的產業(占比四分之一),而回顧半導體進展,台積電7奈米製程量產已進入第二年,已生產100萬片12吋晶圓;5奈米製程也已完成研發階段,準備要量產,預計明年可擴大量產規模。目前,台積電研發部門正進行3奈米製程研發,而2奈米則在研究階段,而且「每周都有新進展,十分振奮。」
但從客戶角度來看,台積電發現,為發展AI和5G,客戶皆有大量運算的需求,但半導體的進展只是節點微縮,也就是奈米數越來越小,實際上卻無法滿足這些大量運算的需求。也因此,劉德音認為,半導體應有新的衡量指標,而非以節點來衡量。
台積電技術研發副總經理黃漢森指出,許多人認為半導體節點越小、性能就越好,比如5奈米、3奈米,但受到摩爾定律影響,更多人認為半導體到了1奈米就再無路可走了。「其實不然,節點只是行銷手法,不是真正衡量半導體價值的指標。」他認為,半導體該考量的一大重點,就是電晶體密度和成本效益。要是電晶體密度不足,就沒有足夠的記憶體,也不會有加速機器學習推論的加速器,更沒辦法打造多核心的晶片,或造成延遲。這對未來發展邊緣AI來說,「格外重要。」。他則建議,未來30年,半導體發展可以有三大新方向,包括記憶體邏輯的整合、持續發展先進晶片和記憶體技術,以及發展高度連結的整合系統。
劉德音則認為,未來10年內,5G低延遲、高頻寬的特性,將加速IoT發展和巨量資料的流動,這也將進一步推動AI應用,比如AI數據分析和決策建議。而這兩方面的需求能帶動半導體的進步,而企業和政府可利用結合先進半導體的AI、5G平臺,來推動智慧製造應用,「為全國產業帶來加成效果。」他建議,臺灣半導體產業未來60年要繼續發光發熱,可以聚焦四大方向,整合半導體產業鏈、加強半導體基礎研發動能、發展綠色製造,以及推動AI和5G在臺灣先進製造的應用等。文◎王若樸
熱門新聞
2024-09-06
2024-09-09
2024-09-09
2024-09-09
2024-09-09
2024-09-09
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