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田咖啡創辦人周詠珵(右)希望將好咖啡用不同的商業模式端到全臺灣,因此將咖啡跟ICO結合,接下來也要結合各方力量,在今年推動國內ICO自律規範的生成。圖左為沃田咖啡技術工程負責人陳威庭。(攝影/洪政偉)

全球瘋ICO(首次代幣發行)的熱潮不見趨緩,根據CoinDesk的統計數據,到2017年11月26日為止,全球ICO累計吸金約40億美元,這個由區塊鏈而起的新世界正開始百花齊放。

尤其,以太坊(Ethereum)的開源社群在去年9月份時,確立了透過以太坊智能合約發行代幣的標準:ERC20。這套標準從2015年被提出,直到2017年正式確定,讓透過以太坊發行代幣有了一套準則,也讓代幣生態系可以更快速的蓬勃發展。新創或企業想要發行代幣,也變得輕而易舉。不過,代幣所代表的意義各不相同,可能是購買憑證、也可能代表著公司的股權等,端看發行者的定義。

ICO的熱潮從去年的夏天開始爆發,臺灣也在2017年底時出現了一例有趣的ICO,即沃田咖啡。他們是國內首家實體商品ICO的案例,也是採用以太坊的ERC20的標準。持有以太幣的消費者,可以認購由沃田咖啡所發行的咖啡幣(Bean),並且藉由所持有的咖啡幣來兌換沃田咖啡推出的精品咖啡豆等商品。

創辦人周詠珵表示,十分看好區塊鏈未來的可能性,「我認為ICO會是未來的走向,它可以創造很多新的商業模式。」

先推咖啡幣小試身手,內嵌MetaMask錢包優化消費流程

談起咖啡,周詠珵有聊不完的話題。他表示,自高中開始就愛上手沖咖啡,至今除當兵外的每一天都要自己煮咖啡。他曾經在科技媒體Inside擔任業務總監,後來又投入電影特效的事業。

最終,是「海龜島」咖啡豆給了他啟發。周詠珵表示,上次喝到海龜島咖啡是在20年前,再次喝到海龜島這支好咖啡,相隔多年,使他萌生出把好咖啡端給消費者的念頭。因此,投身自己最愛的興趣中,在2016年時,成立沃田咖啡來實現夢想。

只不過,他思考,要怎麼樣用不一樣的商業模式,將好咖啡端到全臺灣,不僅僅是從一家小咖啡廳出發而已。而且推廣手沖咖啡的同時,也兼顧科技思維,希望鼓勵更多人用虛擬貨幣的方式進行交易。

周詠珵觀察市場已久,決定以ICO的方式發行咖啡幣。找來幾位信任的夥伴,籌備了半年左右發行。現在,持有以太幣的消費者,可以認購由沃田所發行的咖啡幣。消費者用咖啡幣可以較優惠的價格兌換沃田的咖啡豆。

而咖啡幣會跟臺幣以1:1掛勾,「價值不穩定,會讓人不敢買這個東西,因為這是實際上的消費品。」當被問到為何選擇和臺幣1:1掛勾,周詠珵回答道,若初步沒有錨定價格,一杯咖啡現在一百元,明天卻變成兩三百元,虛擬貨幣價格的浮動,讓消費者很難進入這個市場。近期,沃田咖啡也因應消費者需求,開始推出現金的方案。

現階段,沃田咖啡因為法規的不確定因素,而選擇採用類似禮券兌換的方式進行。沃田咖啡法務顧問馬紹恆表示,沃田將咖啡幣作為Utility token(消費券),「因為金融法規比較嚴格,我們不希望監管單位還沒有明確表態前去踩到紅線。」

沃田咖啡的技術工程負責人陳威庭也指出,「技術是通用的,所以還是要看你公司在哪,受哪裡的法規監管。」他表示,ERC20已經有很多範例,標準也已經成熟,開發速度也很快。此外,選擇大家最常用的ERC20標準,也不需要再教育市場。

目前,沃田的ICO技術工程跟官網網站的打造,都由陳威庭一手主導。為了優化選購、結帳的速度,沃田使用了安裝在瀏覽器的MetaMask錢包,讓消費者可以點選付錢,簡單地結帳。

他也坦言,除了法規的挑戰外,大部分的消費者對ICO還是太陌生,因此還需要另外寫教學圖文,來讓消費者可以順暢完成結帳。

周詠珵表示,沃田咖啡目標在今年年中前完成首輪的ICO計畫,募到2,100萬個咖啡幣。一月初時已達到100萬咖啡幣的募資。接下來,沃田要推動第二輪的夢想:打造咖啡機械手臂。

打造機械手臂,把冠軍咖啡帶給每個咖啡愛好者

在咖啡領域導入機械手臂,是周詠珵的願景。「我希望沃田可以做到翻轉咖啡市場的概念。」他表示,臺灣過去10年來不乏國際頂尖的咖啡師,但是這些冠軍咖啡師最終的結果就是開店。而冠軍咖啡師必須要想辦法創造營收,才能撐起一家咖啡店的持續經營,這樣的作法等於咖啡師必須要暫停自己精進咖啡技藝的步伐,以維持生計為主。

周詠珵的理想是,利用機械手臂來模仿冠軍咖啡師沖咖啡,「把技術封裝起來,變成一套技術。」他說,機械手臂可以成為一家獨立的咖啡店,冠軍咖啡師也可以從營收中抽成,就可擁有被動的收入。用機器人解決營運問題,咖啡店可以不需要員工。所以,咖啡師不需要再擔心生計問題,只要專注做出好咖啡,或維持咖啡技藝即可。

「你在每個地點都可以喝到好咖啡。」他表示,第一階段的ICO不僅僅是市場的熱身,也是第二階段機械手臂的熱身。要先練兵,尤其機械手臂所需的資金約4~5億元臺幣,更鉅額。若沒有咖啡幣先打頭陣,就沒有後續的墊腳石。第一輪ICO目的,是要降低消費者對這件事的遲疑,也增加沃田咖啡做這件事的可信度。會由第一階段所募到的資金,去做機械手臂的雛形設計(Prototype),預計年底前要完成。

講求CP值的臺灣市場,讓好產品被埋沒。周詠珵感受到,現在優先要專注的,就是做出好咖啡。之後第二階段才有更多有關機械手臂的消息釋出。

「ICO會是很好的宣傳管道。」周詠珵表示,第二階段的機械手臂會瞄準全球市場,將市場做大。

「未來我們要面對的世界是去中介化的。」他相信區塊鏈所帶來的未來可能性,希望可以將機械手臂和咖啡的結合做成一個大平臺,面向全世界。

ICO的灰色監管,聯手各單位推動國內自律規範

除此之外,讓最多人憂心的就是ICO的法規不確定性。不僅臺灣面臨這樣的問題,全世界的監管單位也都在觀望ICO的發展。

馬紹恆說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去年中針對DAO遭駭事件發布調查報告,指出DAO所發行的代幣屬於股票性質,受到聯邦證券法的約束。雖然SEC對DAO暫不提起訴訟,但也引起許多人對ICO實質內容的討論。

馬紹恆進一步指出,現在的ICO可以大略分為歸納為金融商品的Security Tokens,或是以消費券形式存在的Utility tokens。臺灣政府未明訂態度,使沃田此次選擇用商品禮券兌換的模式,希望避免金融監管上的爭議。

現階段,沃田咖啡也和金管會積極溝通,同時也不斷觀察他國的案例。「我們不清楚ICO到底適用哪些法規。」他說,現在市場以美國為首,但也仍未有明確的表態,美國SEC也還在觀察技術、市場反應的階段。

但是,美國在以太坊為核心的社群團體中,已有兩方勢力,致力於推動ICO的自律規範:由技術團體Protocol Labs和法律Cooley等單位推動的SAFT專案;以及ConsenSys推動的OpenLaw。

SAFT專案和OpenLaw同樣都是希望在ICO的領域中,找到合適的監管出路,並共同討論出適法的標準流程。「美國SEC完全知道這件事。」馬紹恆表示,雖然美國SEC理解社群推動自律規範的狀況,但還是未輕易表態。

他舉例,許多政府監管者現在會針對ICO發出一些指南(Guidance)或是非官方聲明(Unofficial Speech),雖不具約束力,但可作為外界在監管方向的參考。

「2018年,沃田跟環宇法律事務所跟一些技術公司,會把SAFT這套流程轉化成臺灣的,可以跟全球的ICO標準去做連結。」馬紹恆指出,接下來希望推動國內的業界標準成形。規定白皮書怎麼撰寫、法規如何配合等,一旦有這樣的標準,業者就等同於已經做了一次法規適用,也不會在發行上無所適從。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