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今日(22日)宣布,明年1月1日正式啟動AI創新研究中心,經過2階段的審核,從500多件提案計畫中選出67件研究計畫,科技部將在未來5年投入50億,推動AI創新研究中心的計畫,目前分別在臺、清、交、成四所大學,成立4大AI創新中心。臺大負責生醫技術醫療和AI的核心技術,清大則是智慧製造,交大主要聚焦於智慧服務,而成大也是生技醫療方面的研究。
科技部部長陳良基表示,科技部期望整合產學界,並且與國際專家團隊合作,讓臺灣AI能夠真正發會影響力,這次科技部在4所大學成立AI創新研究中心,即是希望透過創新中心的研究計畫,發揮最大的效益,「要讓臺灣在世界AI版圖上不缺席,」他表示,藉由創新中心的機制,以5年為期深耕臺灣AI的基礎技術,為未來AI主導各行各業的時代做好準備。
陳良基也提醒,「4個創新中心是競爭也是合作關係,」科技部每年都會由專家評估計畫成果,若研究成果不理想將會有退場機制,讓不理想的計畫提早退場,進而提供資源給新的計畫。
科技成立AI創新研究中心的目標是,期望可以藉由研究創造出可供產業使用的AI工具,也要創造出適用在不同產業的AI平臺,最後,科技部也預計要提供業界數據上的協助,研究計畫在研究的過程所產生的數據,能夠提估給業界使用。
而研究計畫完成了以後,並不是只發表論文,「這次要玩真的!」陳良基表示,科技部投入AI創新研究中心的經費,雖然與大國相比不算多,但是這次是臺灣投入較多經費於研究的一次,也因此,陳良基對各個計畫主持人有2個期許。
首先,陳良基希望計畫主持人在執行研究計畫的過程中,結盟更多國外知名的專家團隊,將資源擴大化,計畫主持人要找更多的合作夥伴一同參與研究,將更多產業和國際資源納入研究,協助建立臺灣AI未來的機會,「希望國際在談AI的時候,會想到臺灣,」他說。
第二個期許則是期望計畫主持人,能夠為年輕學生的未來設想,也就是教授可以思考如何運用計畫的資源成就學生的未來,他舉例,教授可以協助學生到產業實習,培養學生更多能力,或是能夠不定期的邀請國際相關領域的專家前來交流。
AI研究在眾多不同的領域中,陳良基預計智慧製造的成果會最快顯現,接著可能是自駕車和行動相關的AI應用會出現,而生技醫療相關的AI應用,即使是這次提案計畫中最多的領域,但是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增長,主要是因為醫療相關數據較為敏感,陳良基認為,可行的方案或許是由學界取得資料,建立產業可用的AI模型後,再提供給醫院使用。
熱門新聞
2024-12-10
2024-12-08
2024-12-10
2024-12-10
2024-11-29
2024-12-10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