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臺灣副總經理暨技術長吳子強也解釋,由於Azure Migrate及VMware virtualization on Azure皆是微軟單方面所提出,目前並不清楚該公司未來可能會推出何種搬遷策略,「目前臺灣VMware並沒有收到相關的企業用戶詢問微軟所推出的解決方案。」

雖VMware vSphere仍穩坐伺服器虛擬化龍頭,但是二當家微軟不時也搬出新策略搶占VMware既有企業用戶,像是去年8月,微軟就發布免費升級Windows Server 2016計畫,在2016至9月至2017年6月間,只要從vSphere轉為使用Hyper-V,可以免費使用Windows Server 2016作業系統。

近日微軟則是祭出新手段,推出免費搬遷服務Azure Migrate,協助企業將vSphere環境搬上雲端。同時微軟也推出VMware virtualization on Azure預覽活動,提供裸機環境,讓企業將VMware環境移植到Azure硬體平臺上運作。在微軟推出上述解決方案後,VMware雲端服務事業部產品開發資深副總裁Ajay Patel也做出回應,表示VMware並未參與此解決方案的開發,也未經過VMware認證。因此,VMware並不建議既有用戶使用。

而VMware臺灣副總經理暨技術長吳子強表示:「目前臺灣VMware並沒有收到相關的企業用戶詢問微軟所推出的解決方案。」

兩大理由不支持VMware用戶採用

而吳子強提出了兩大理由,說明VMware不支持既有用戶使用微軟搬遷解決方案的原因。第一個理由是「VMware無法確認搬遷過程是否順利。」他表示,雖然微軟推出了Azure Migrate服務,讓vSphere可以搬遷至Azure環境,「但據我理解,這是微軟單方面所推出的解決方案」,VMware並沒有參與其中開發、規畫工作,也不清楚微軟這個搬遷工具的架構設計如何。因此,VMware並不確定在搬遷的過程中,微軟是否能確保這些VM正常運作,「可能搬遷過程中就會失敗。」

第二個理由,則是不確定vSphere在Azure環境運作的穩定度。吳子強表示,假若企業使用通過VMware認證硬體,在Azure環境執行vSphere,「從技術層面來說,也許並沒有相容性問題」,但是VMware並未參與相關計畫工作,因此不能確認VM運作是否穩定,「我認為,企業用戶並沒辦法感受到實際好處。」

不停機搬遷的技術門檻相當高

另外,搬遷工作並沒有想像中輕鬆,根據不同服務水準要求,也得規畫相異策略。例如,企業可以選擇下線搬遷,雖然技術門檻較低,但是會造成服務中斷。若企業要求不停機搬遷,「技術門檻就相當高」,吳子強表示,服務不中斷的搬遷工作,最難的問題在於,如何解決網路連線不中斷,「延遲性跟頻寬都還是次要問題。」

吳子強舉例,像是銀行所提供的網路銀行服務,當使用者存取該服務時,必須得固定的IP存取服務,但是搬遷至公有雲資料中心,該服務也有另外一組獨特IP。在自家資料中心可以使用任意IP,只要內部服務不衝突即可,但是公有雲得要提供多租戶環境,很容易產生IP衝突問題。此外,他表示,目前大多網路架構仍採取實體網路,「網路連線問題成為即時搬遷VM中最大的挑戰。」

搬遷工作靠vMotion還不夠,搞定即時搬遷要靠網路虛擬化NSX

在去年10月時,VMware就已經宣布與AWS合作,推出VMware Cloud on AWS,讓企業可以在AWS公有雲環境中,使用vSphere私有雲環境,而這項服務,直到今年8月才正式落地。吳子強表示,AWS跟VMware合作許多,「原因就在於AWS了解VM環境搬遷的困難」。

而當中的關鍵,就是網路虛擬化技術NSX,「靠著NSX,才能打通即時搬遷的困難。」目前VMware既有可以搬遷的工具,除了VM遷移工具vMotion外,也可使用NSX。吳子強表示,僅靠vMotion搬遷VM到公有雲環境上運作,雖然可行,「但是企業得先提前在公有雲中完成環境建置」,將資料中心與公有雲環境間的資料鏈結層(Layer 2)打通,打造一個大型內部網路架構,才能使用vMotion。他認為,這樣的作法就比較類似傳統電信公司先劃分內部機房,讓企業用戶在機房內架構內網。

而吳子強表示,AWS選擇跟VMware合作,看上的核心技術就是NSX,「靠它才能完成不中斷服務的搬遷任務。」他解釋,傳統的網路結構很複雜,布建網路架構前,得要先切分網段,「這些操作都必須修改底層實體網路設備的組態設定。」而虛擬網路的好處在於,不需要修改底層網路,利用NSX做為虛擬路由器,讓企業在公有雲、私有雲都可以建構任意的網路環境、架構。

多租戶架構、計價方案都得解決才能讓服務上線

不僅如此,在解決網路連線的挑戰之後,想讓企業用戶可以使用新解決方案,AWS及VMware也得要更新多租戶架構及既有計價方式。吳子強表示,為了達到一定經濟規模,公雲廠商的內部系統架構得得要採取多租戶架構,「才能一套環境提供多家企業使用」,因此,VMware與AWS花費許多時間重新設計多租戶架構。他解釋,這是為大型公有雲業者特別規畫,「只有AWS這類有跨區資料中心的服務商,才會碰上這類問題。」

再者,第二個難題是設計新計價模式。原本既有AWS的計價方式,依據硬體規格、頻寬需求會有所差異,此模式與VMware有相當出入,「將公有雲及私有雲計價模式整合也得耗費許多功夫。」

VMware呼籲既有用戶使用VCPP計畫上公雲

目前VMware在全球110多個國家,已經有超過4,300個VMware Cloud供應商加入VMware Cloud供應商計畫(VCPP),而VCPP的前身,就是VMware過去提出的vCloud Air Network合作計畫(vCAN),讓這些合作夥伴可以提供月租模式的公有雲、混合雲服務。而VMware也呼籲,企業可以選擇通過VCPP計畫認證的夥伴,「這樣VMware才可以給予後續服務。」吳子強表示。

吳子強表示,VMware也歡迎微軟加入VCPP的計畫。他解釋,無論是大型雲服務廠商IBM、OVH,或是臺灣本地提供IDC服務的業者如數位通國際、遠傳電信,原先都有自家平臺。在加入VCPP後,除了自家既有的環境外,也另建置vSphere環境。例如,AWS的虛擬化技術是採用Xen,而VMware Cloud on AWS,除了Xen環境外,還能讓完整的SDDC架構在AWS環境上運作,「如果微軟未來願意加入VCPP計畫,VMware也願意全力支援。」吳子強表示。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