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大會今日邁入第二天,由長期在臺灣從事區塊鏈研究的工研院資通所所長闕志克,擔任今天首場Keynote講者,他也以臺灣區塊鏈研究講起,從而如何透過區塊鏈技術研究,來協助臺灣金融和其他產業可以加速創新。闕志克會中更直言,目前算得上真正的區塊鏈應用還是極少數,隨著區塊鏈應用逐漸成熟,他認為,未來在公有鏈和私有鏈以外,還將發展出全新的混合鏈模式,幫助企業找到更多產業應用。

闕志克表示,要研究區塊鏈得先從了解區塊鏈的設計原理著手,就他來說,區塊鏈的設計原則,在於確保區塊鏈上資料記錄的不可竄改性,所以在設計上採用了分散式帳本的資料庫技術,來防止已經被寫入帳本的記錄被惡意竄改。區塊鏈把這些寫入帳本的資料記錄,組成一個一個區塊(block),並且只允許新的資料區塊加入,而不允許修改舊有的區塊內的資料記錄,並透過數學演算機制,確保每一個區塊都是唯一代表,並和前面所有的區塊緊密相聯,一旦要修改某個區塊內容,其他區塊也須同步跟著異動,使得要更改區塊鏈上的任一個區塊內容變得極為困難,透過這個機制來建立新的信任機制。

不過區塊鏈發展至今,並不是沒有挑戰,闕志克也舉了目前實際在區塊鏈應用面臨的幾大考驗,其中一個就是區塊鏈的處理效能太慢,因為要完成每筆帳本記錄需要經過好幾道流程步驟,使得區塊鏈存放資料的速度比傳統資料庫系統慢非常多,例如區塊鏈的資料庫每筆更新,比起傳統資料庫慢了最少快1,000倍 。

資料正確性(data veracity)則是另一項挑戰。「雖然我們一直強調區塊鏈在設計上,可以確保資料寫入帳本資料庫之後,不會被竄改,但是並不能保證資料寫入的瞬間是正確無誤的。」他並以在區塊鏈上記錄下一段“自己擁有畢卡索名畫”的文字記錄當例子,雖然資料寫入區塊鏈後不會被竄改,但是這個資料本身就是錯誤的內容,原本就不應該被寫入,「這是區塊鏈設計上存在的盲點,也是當前區塊鏈需要加以解決的問題。」他說

最後,闕志克提到,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投入區塊鏈應用,但就他觀察,目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區塊鏈應用還是極少數,這也是目前區塊鏈發展遇到的另一個瓶頸。

他表示,現在最具有代表性的區塊鏈應用例子是比特幣,但除了比特幣以外,很難再找出其他屬於真正的區塊鏈應用例子,「雖然現在,很多標榜著區塊鏈的產業應用,但其實,這些應用並一定非得都要靠區塊鏈才能實現」,他也舉例,像是有些產業應用採用區塊鏈的目的,只是需要一個公開的資料庫,來確保資料庫裡的資料是不能被竄改,但比起用區塊鏈來做,他認為,其實還有更好的作法,例如透過集中式的資料庫,就可以做到相同的效果,而且處理速度更快。

至於哪些是屬於可以真正應用的區塊鏈例子,他舉例,用區塊鏈解決行動支付的問題,就是一個很適合用到區塊鏈技術的例子,因為都和比特幣一樣,涉及到金錢的移轉,必須要建立一套可信的信任機制,所以用區塊鏈很適合,甚至銀行之間也可以建立屬於他們自己的私有區塊鏈。「這也是我們目前正在做的事。」他說。

對於未來區塊鏈的發展趨勢,闕志克也提到,現在大家都在談區塊鏈,而公共區塊鏈是一大熱門,不過他觀察到,開始有企業也在發展私有鏈,而這兩種區塊鏈的運作方式,各有其優缺點,例如,公共區塊鏈雖然強調信任機制,但效能差,而私有鏈,處理速度較快,但信任機制就沒有公有鏈高,所以,隨著區塊鏈應用逐漸成熟,闕志克認為,未來的區塊鏈運作模式,除了公有和私有鏈之外,還將會產生出新的一種混合鏈的運作模式,可以結合兩者的優勢來做,這也是未來值得觀察與區塊鏈研究的新方向。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