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行政院開麥啦

行政院新版「亞洲‧矽谷推動方案」」今日(9/8)終於拍板定案,不再特別強調硬體設施規畫,而改以「鏈結亞洲・連結矽谷」為核心,聚焦「物聯網」與「創新創業」兩大主軸,從人才、資金、法規、創新場域4大方向著手,來打造以研發為主的物聯網創新生態系,並計畫明年編列113億元,其中57億為新興計畫,將提供科技部、經濟部等部會,做為落實數位經濟、物聯網、創新創業等政策。

今年6月,小英政府上任後,為了實現選前提出的亞洲矽谷計畫的承諾,由負責的國發會火速推出了「亞洲矽谷推動方案」,但計畫內容卻被網路新創圈批評仍停留傳統代工思維,而逼得行政院長林全緊急出面喊停,決定暫緩計畫重新傾聽年輕一代的聲音,而首位新世代入閣的準數位政委唐鳳也以亞洲矽谷小組諮詢委員身份居中協調,幫忙政府與新創圈及相關產業溝通,經過2個月磋商後,新版「亞洲‧矽谷推動方案」終於在9月8日拍板定案。

林全在今日院會中表示,亞洲矽谷是新政府五大創新產業的旗艦方案之一,他認為桃園市具備有發展產業聚落的特性,是最具潛力發展亞洲矽谷的地方,未來希望能以桃園做為表率。

不過有別於舊版的亞洲矽谷計畫多聚焦在硬體設施興建,新版方案則避談硬體改強調以「鏈結亞洲・連結矽谷」為精神,聚焦「物聯網」與「創新創業」兩大主軸,並提出4大架構策略與3大連結,以建構一個以研發為主的物聯網創新生態系。這4大架構分別包括體現矽谷精神、連結矽谷創新能量、建立完整物聯網生態系,以及提供創新示範場域。而3大連結則是連結軟硬整合、跨域合作與國際連結。

在體現矽谷精神方面,新版亞洲矽谷的推動策略,計畫將從人才、資金、法規、創新場域4大面向下手,其中資金方面,除了現有的國發基金外,將規畫加碼對早期新創業者的投資,包括由金管會設立天使基金、創新創業基金共20億元,來協助創業者度過前期募資,此外也將透過國家級投資公司管理100億基金,來強化國內新創B輪和C輪的投資,此外也將編列1,000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協助傳統產業的轉型。

法規方面則以數位經濟為重心,將善用線上平臺,因應創新法制議題,來加快法規修改,除了制定資通訊安全、公司法的全盤修正,未來也將建立一套更友善的數位經濟的發展環境,例如將制定一套監理沙盒的運作機制,以提供一個不受現行法規阻撓的實驗場域,讓業者可以測試創新產品或服務,如區塊鏈等,加速創新應用,同時也將逐步推動遠距醫療照護、電子商務、金融科技及共享經濟等相關法規的修法。

不只有可供數位經濟環境發展的法規作配套,培育國內更多創新人才也是另一項重點,除了將規劃提供更多創新場域,來強化年輕一代與國外新創的連結,例如設立青年創業圓夢2.0、青創基地、社企聚落等,同時也要吸引國外優秀創新人才來臺,或利用產學合作等交流方式,來提高臺灣產業人才的競爭力。

 

從矽谷創新連結來看,新政府初期也將規劃以桃園為中心成立一座物聯網創新研發中心,來建立一個測試及標準驗證場域,搶進下一世代物聯網標準與商機,希望能成為一個連結矽谷等國際創新中心的窗口,吸引更多創新技術、募集資金與優秀人才進駐。同時也將打造一個能連結網實環境的亞太物聯網試驗中心,來積極發展物聯網的創新應用,包括了智慧物流、未來汽車、健康照護、智慧機器人應用,以及智慧城市等。

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在報告中表示,未來還將依照創新應用類型,來建立3種不同規模的實驗場域,例如AR、VR、電商等應用就屬於全臺示範場域,代表業者可以在全臺各地來建立實驗聚集地。而智慧物流、智慧電網、商業等則是分屬區域型示範場域,至於需要更大範圍的測試空間,如智慧交通、智慧製造、智慧觀光等應用,則是依照北、中、南分區來打造跨區示範場域,藉此協助業者加快創新產品或服務的商用腳步,甚至「將以8年協助業者推出50個IoT完整解決方案為目標」他說。

政府新版本的亞洲矽谷推動方案拍板通過後,將委由3位政務委員來擔任整個計畫推動的重要推手,這3人分別是國發會主委陳添枝、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還有10月即將上任的數位政委唐鳳,來共同督軍,並由經濟部和科技部為主要負責的部會。同時在他們之下也會設立一個產官學研協調委員會,來協調政府與民間產業不同意見。除此之外還會設有一名執行長和數名主管,如技術長、人力長、財務長等,共同協助計畫的推動。

國發會也將成立專案辦公室,每季定期掌握各部會執行的進度,並按執行程度來輔以滾動式檢討修正。

這項「亞洲.矽谷推動方案」將為期8年推動實施,預計2023年完成,目標讓臺灣成為先進物聯網應用的研發中心與試驗場域,而明年也將規劃編列113億元,其中57億為新興計畫,將提供科技部、經濟部等部會用在推動數位經濟、物聯網、創新創業等相關計畫。

龔明鑫表示,計畫8年要完成5大目標,在短期目標方面,包括將建立1個物聯網產業虛擬教學平臺、完成2家國際級廠商來臺投資,中期目標則是將臺灣物聯網經濟規模產值,從2015年全球3.8%,提升到2020年的4.2%,甚至更進一步提高到2025的5%。而長期目標則促成100家新創在臺設立研發中心。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