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iThome

先讓首長了解資訊應用的價值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項靖 

政府推動組織改造的同時,行政院研考會也順勢推動資訊長制度,希望能夠在各級機關設立資訊長一職。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項靖相當肯定政府設立資訊長職務的重要性。

過去資訊主管由副首長兼任,項靖認為,一來副首長多半不是資訊專業背景出身,另一方面採取兼任形式並非是副首長的工作重心,「能夠具備專業能力才是重點。」他說。

項靖指出:「首長才是臺灣推動電子化政府的關鍵。」他進一步解釋,臺灣有很多政府機關的首長並不了解推動資訊的重要性,也不清楚善用網路和資訊科技,能夠對政府運作發揮多大的功效。

再加上臺灣政府施政,經常受到選舉文化的影響。對選民而言,首長推動電子化政府不一定能夠得到選票,所以,政府機關的首長往往不會將電子化政府視為最重要的事情,「資訊主管不容易得到很多支持。」項靖說。

目前,行政院研考會舉辦了很多公務人員的教育訓練,來培養公務人員的資訊能力。但是,項靖認為公務人員即使具備很好的資訊能力,也沒有辦法運用與落實,他說:「當務之急,是要如何讓各級首長了解資訊應用的價值,而不是訓練底下的公務人員。」

項靖建議,例如可以讓首長了解其他縣市或其他國家的發展程度,電子化政府帶給他們哪些無形或有形的好處,「先讓首長知道,才能夠讓每個機關的電子化政府有好發展。」項靖說。

 

提升資訊部門的公務參與層次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 黃朝盟 

行政院研考會在資訊改造的推動過程中,先從資訊部門法治化開始著手,並由副首長兼任政府機關資訊長的方式,再逐漸發展到專職的資訊長。

對於行政院研考會的改造規畫,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黃朝盟認為:「名稱並非是重點,重點是資訊主管有沒有做事,資訊長要解決的是策略性的問題。」

他認為,如果政府機關設立了資訊長以後,還是像過去由副首長擔任很多委員會主席一樣,擔任資訊長的副首長只是在資訊會議中主持會議,「沒有考績壓力、也沒有被強迫要達成哪些資訊服務,資訊長只有象徵性,沒有實質性。」

在實質作法上,黃朝盟認為,政府應該提升資訊部門參與公務的層次,不能只是讓資訊部門視為負責修理電腦的單位。

黃朝盟指出,資訊部門所推動的電子化政府工作,不只是開發軟體給大家使用,而是要改變所有公務人員的作業流程。

因為每一個公務人員處理的事情多半都需要使用電腦,每次資訊部門開發出新的系統時,公務人員的工作方式都會有一點變化,或者會出現新的規定,黃朝盟說:「因為影響範圍非常大,資訊負責人不能只是幫你修電腦而已。」

現在很多政府機關中,還是由資訊室來統籌資訊架構,黃朝盟認為:「層級不夠高,未來要推動資訊組織改造,必須賦予資訊人員更重要的角色。」

 

兼任行政與資訊職恐影響專業
 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郭耀昌 

對於政府資訊改造時,要推動資訊長制度,並且先由副首長兼任的方式開始實施,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郭耀昌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讓資訊長同時兼具行政和資訊的職務時,會影響其發揮資訊專業的功能。

郭耀昌從一般的組織設計角度來看資訊長制度,他認為:「資訊人員本來就是定調為技術角色,最高職務就是資訊長。在一般企業中,也不是每一間公司都設立了資訊長一職,而是要看企業營運需求,或者是業務特性,來決定是否需要設立。」

若是由原本負責行政事務的副首長來兼任資訊長,郭耀昌認為:「恐怕會發生行政角色和技術角色的衝突。」他進一步解釋,行政角色重視協調,而技術往往講究理性,兩種文化不容易融合,就像是很多技術人員其實不願意負責行政工作。

以行政和技術分立的方式來看,當政府機關首長需要決策時,專業的資訊人員能夠提供技術角度的意見,即使和行政人員有衝突,最後,再由首長做出裁決。

郭耀昌:「副首長已經是屬於執行長層次的角色,其實具有行政特質。當資訊角色又有行政特質時,資訊長要如何提出建議?」

比如說,要針對一個系統提出執行效率的衡量時,首長會有不同角度衡量方式,包括像是技術標準、行政標準,甚至是政治上的效率標準,「這些都不一樣,甚至會互相衝突,當資訊長同時兼具行政和技術角色時,恐怕很難拿捏。」

 

結合產業力量推動資訊長制度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蕭乃沂 

藉由政府推動組織再造的機會,行政院研考會也順勢改善資訊部門的層級,將資訊部門集中到二級機關。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蕭乃沂認為,這樣的作法反而容易因為草案影響範圍太廣,反而不容易成功。

行政院很早就開始推動組織再造工程,過去已經五次將組織改造相關草案送到立法院審議,今年推動的組織再造草案,打算將原有的37個部會,整併成29個部會。蕭乃沂認為:「將資訊長制度結合組織再造是一個機會,但從實務角度來看,整個改造工程太大,我覺得不容易成功。」

蕭乃沂指出,因為資訊部門在政府部門中的作用,多屬於工具性,而沒有政治性。所以,不論是哪一個黨派的首長或民意代表,多半對於資訊工作採取尊重專業的方式,只有因為施政優先順序不同,而影響到首長重視資訊的程度,但是,對於資訊部門能夠在政府機關中扮演的角色和功能,不至於引起太多爭議。

但是,蕭乃沂分析,在行政院的組織改造中,一次推動了近四十個單位的改造工作,「一方面改造規模龐大,執行速度就會很緩慢,另一方面,其中還有一些政治性敏感度很高的部會,很容易出現爭議點,這樣就會連帶影響到草案的審查。」

所以,蕭乃沂反而建議行政院研考會,可以考慮單獨推動資訊部門的組織改造工作,而不是和整個行政院的組織改造工作結合,「企業通常樂見政府的資訊化發展,若能結合產業力量一起推動資訊部門升級,我覺得是可考慮的選擇。」他說。

 

【相關報導請參考「邁向eGov 2.0 優質網路政府」】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