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Web與開源之道

經過多年的發展,今年HTML5已制定完成,正式成為W3C推薦標準。加上Mozilla等組織付出的努力,open web已經帶我們脫離了以往舊IE年代封閉的桎梏,讓我們有快速的瀏覽器可使用之外,更讓我們在各種裝置上都有良好的使用者體驗。在這個趨勢下,許多企業體認到擁抱open source對企業帶來的效益。連Microsoft也將其整體策略大幅調整,將.NET開源化、收購R語言工具公司,向open source社群靠攏。

圖:微軟CEO Satya Nadella在公開活動上表示『Microsoft loves Linux』

2015年7月,Adobe Flash連續爆出重大安全性漏洞,引起了Mozilla、Google、Facebook的同聲表示反對立場。大量使用Flex打造企業應用的公司紛紛採取動作,加快其往open web轉移的速度。

前端技術景觀(Technical Landscape)

Google、Facebook、Twitter等網路服務迅速成長,這幾家網路大廠也紛紛釋出自家發展的framework或library(如Google的Angular、Facebook的React、Twitter的Bootstrap),並在初期即將其開源,供開發者使用或延續其開發,激盪出許多開源的火花。有了這樣的良性循環,前端技術之發展也因而較後端明顯迅速且多樣化。因此,開發者及企業架構人員往往需持續關注其發展,以跟上市場的腳步

我們先將業界最值得了解關注的開源前端技術加以分門別類,並將各類別中名字最響亮的佼佼者(其中不乏德高望重的前輩,也有後起新秀)的技術名稱直接列出,並簡單講述其優缺點(表1)。

MVC (or MV*) Framework:協助架構整體前端程式,使其層次分明且好維護。提供資料與畫面的雙向繫結(資料變動時,畫面上的顯示值會跟著變動,反之亦然),與各種好用的utility(如:與後台的溝通、字串日期處理、流程控制等等);但不提供任何具體的UI widget或CSS style。最具代表性的框架為Google提供的Angular JS 。

Style Framework:提供簡單好用的CSS class協助架構網站的RWD (Responsive Web Design)行為,並提供簡單的UI widgets。代表為Twitter提供的Bootstrap。

DOM Manipulation Library:提供簡單語法,來選取網頁上的元件並進行操作,方便撰寫UI邏輯;另亦提供多種utility。代表即為歷久不衰的jQuery。

Widget Library:提供特定或是一系列的UI widget。如以jQuery為基礎的jQuery UI與jQuery Mobile,前者專注於桌面,提供表單、表格、拖拉等元件,後者則專注手機的使用者體驗,提供手機上的UI元件。另外也有許多特定功能的widget library,如提供rich text editing的CKEditor[註1]等等,實在是族繁不及備載。Angular UI提供了許多angular directive形式的UI widget供使用;Ionic則是以Angular為基礎的輕量級手機widget library。

Visualization Library:提供資料視覺化、圖表繪製功能的library。SVG為web上的動態向量圖標準,有放大不失真的特性,較符合RWD的需求;但若資料點或圖形數目過多,則容易造成頁面效能不佳。Canvas則是HTML5提供的畫板繪圖方式,不會因圖形數量影響效能,常用於複雜的繪圖與遊戲上。一般商用圖表仍以SVG方式為大宗,以D3為代表。

Monolithic Framework/Library:市面上亦有開源的技術,提供從UI架構面到桌面及行動UI widget都全包的一站式(one-stop)解決方案。代表為Ext JS[註1]。

Next-generation Component Framework:Web component為下一代標準的網頁元件化技術,代表為Polymer。React也是基於類似概念,專注於view component的技術(但不是web component)。因使用VDOM技術減少了不必要的render,效能相當傑出,且加上flux架構的支援,可以做到在後台render(即isomorphic),因此不需擔心瀏覽器相容性問題。已經廣泛應用於Facebook、AirBnB等網站。

Miscellaneous  Libraries:為了滿足多樣化的需求,當然還有許多未被提到的技術:如icon library(如Font Awesome)、純粹幫助templating的語法(如hogan、handlebar.js)、處理特定資料的 JS utility (如處理excel的sheet.js)等等。

表1:值得一提的前端開源技術及其扮演的角色類型

經常聽見這樣的疑惑:到底哪些技術屬於framework,哪些應該稱為library呢?Framework提供了整體前端的架構性,如Angular為MVC framework、Bootstrap為style framework;Library則較無架構性,僅提供較特定的功能,大多不會貫串整個前端程式,需要時候將其include進程式內即可使用。如jQuery、林林總總的小UI Widgets、圖表library等等。

註1:雖為開源且提供開源授權,但在企業內部程式不開源的情況下仍需購買商業授權之軟體。需注意開源與免費並不能畫上等號,企業使用前需了解其授權類型。

壁壘分明的兩條改革路線

從以上列出的技術可以發現,有些技術可以共同搭配、相輔相成,以實現前端所需的所有功能;有些則會互斥。除了大多只會選擇一種主框架(如Angular、React之間的選擇)之外,我們也可以發現似乎有個明顯的界線存在monilithic framework與其他framework/library之間。

圖:Monolithic與 open-source-mashup 兩種改革路線示意圖

 

Monolithic路線

Monolithic路線的framework的目標是讓開發者以一套技術解決所有前端複雜的需求,以ExtJS為代表。ExtJS已經是個歷史悠久的開源套件,他原先是個Yahoo YUI的擴充,出現於2007年。在2010年,Ext與其他技術整併後成立了Sencha這間公司,方向轉為偏向對企業的支援。Sencha號稱是業界唯一提供純JavaScript的web application + widget framework,並以公司的力量支援企業,且提供IDE的公司。主力除了Ext JS之外,還有針對Mobile UI的Sencha Touch。ExtJS適合製作UI較為複雜的應用,我們在Synology與QNAP的NAS後台,以及中華電信的客服網站都可看見其蹤影。

在下圖,我們大略將前端技術分為View及Logic/Data兩大塊。View部分包含了widgets(如表單裡的元件、下拉選單、可以排序與篩選的表格、美觀的彈跳視窗、圖表等等),另外也控制的整個single page application (SPA)頁面的外觀與排版。Logic/Data部分則是負責頁面的UI邏輯(如操作流程、表單驗證等等)及與後台資料串接(如Ajax與data model)。整體的架構以及data binding則屬於橫跨view與data的範疇。Monolithic framework野心勃勃地將所有功能都囊括進自己肚子內。

圖:Monolithic framework幾乎將所有前端需要的功能都全包,唯有少數可以直接透過HTML5標準API來實作,不需要framework。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中最新推出的6.x版,Sencha將Ext JS與Sencha Touch合併,以達到企業希望在桌面及手機版的web程式都能共用程式碼的目標。以前一直未能合併的原因,歸咎於手機版的使用者行為實在是與桌機的widget差異性太大,很難藉由RWD來做到良好的mobile UX;另外則可能還有行動裝置上的效能問題。在Ext JS 6,將手機與桌面合併的方式其實是透過兩個不同的view:給手機的稱為『modern』,給桌面的稱為『classic』,但是背後的logic/data部分可共用程式碼。雖然不是真正的single code base,但似乎已經是不錯的折衷方案。

圖:Ext JS 6將Ext JS與Sencha Touch合併後的架構(來源:Sencha Blog)

Open-Source-Mashup路線

來看開源這個陣營,可豐富許多了!我們舉Angular JS為例,來作為整體架構。Angular也是個超級英雄等級的framework,提供了相當良好的架構與dependency injection機制,讓開發者進行模組化開發,也提供許多logic/data相關的支援。但是他不包含UI widget以及style/layout的部分。

於是,開發者必須自行將剩餘的拼圖找齊,以實作出完整的web app。Style/layout的部分比較簡單,只要套用Bootstrap即可擁有RWD layout以及簡單的佈景主題。但是在widget部分,恐怕就沒那麼單純了。

企業應用所需要的widget百百款,我們可能需要集結非常多的第三方元件(需以Angular撰寫,或提供Angular directive的使用方式)以達成各種需求。在這種大雜燴的情況下會遇到兩個課題:一是企業內部需要有個標準的技術集合,讓開發者遵循,避免各自尋找元件造成技術發散;第二則是需要統合不同的第三方套件往往有不同的外觀及行為。因此,企業需要安排專屬的人力或template團隊,管理集結後的技術及版本,定義各種技術的用槍時機,並負責維持UI外觀及操作體驗的一致性。

圖:Open-source-mashup的作法,通常是選定的基本的framework之後,再加上企業所需的各種UI widget元件及style來達成。以Angular架構為例,在widget上常使用Angular UI提供的各種widget,在手機上則使用Angular Ionic的元件

結語

未來的前端趨勢無疑是朝著多樣化的open-source library以及component-based型態來前進,但對企業來說,若要創造一個公司內部的標準方案,則需自行拼湊出適合的組合。本文探討的兩個主要路線,企業仍需評估其人力與web app的實際需求來進行最佳的決策權衡。 在這個前端技術爆炸的年代,企業若能掌握其脈動並實際嘗試,無論最終是否導入,均會是非常寶貴的知識經驗資產。

關於JSDC
JSDC (JavaScript Developer Conference) 是台灣最⼤的JavaScript年度性技術研討會,旨在提供台灣JavaScript最新技術與討論 與分享,以及JavaScript人才的媒合。
更多介紹請看http://2015.jsdc.tw/zh_tw/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