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Wi-Fi無線網路,在16年前問市時,不過是為了方便連結網路的替代品。一開始的第一代Wi-Fi,資料傳輸的規格只有2Mbps,勉強能用來上上網,實用價值不高;過了2年後的第二代Wi-Fi規格802.11b,傳輸速度大幅提升至11Mbps,並且在英特爾大力推動Centrino無線筆電平臺的帶動下,Wi-Fi開始成為電腦無線網路的主流。

自802.11b之後,每一代Wi-Fi在速度上都有很大的躍進,近幾年的發展速度更是快得嚇人。第三代Wi-Fi規格802.11g,傳輸速度的規格為54Mbps,雖然接下來的第四代Wi-Fi規格802.11n隔了快5年才推出,但因採用了革命性的多通道多天線等技術,傳輸速度的規格衝到600Mbps,逐漸逼近有線網路。

接著又隔了5年,最新的第五代Wi-Fi規格802.11ac在2012年問市,傳輸速度的規格不僅一舉突破Gbps門檻,正式成為Gigabit等級的Wi-Fi,理論上的最高速度更飆到將近7Gbps;雖然目前實作出來的產品無法達到這麼高,卻也都超過1Gbps,代表Wi-Fi無線網路足以與有線網路匹敵。未來第五代Wi-Fi(5G Wi-Fi)成熟且普及之後,Wi-Fi不僅只是方便連線的替代品,甚至是取代有線網路成為主流了。

過去這16年,Wi-Fi的傳輸速度有數百倍的成長,但是因為Wi-Fi一開始的設計是為了方便連結網路,在管理及安全性方面的改善速度,卻未如傳輸速度一樣有驚人的表現。

然而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以及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帶設備上班風潮的興起,根據iThome 2013年CIO大調查的結果,有比較多的企業確實開始認真要建置無線網路,而當Wi-Fi基地臺的數量變多了,無線網路的管理問題就越顯重要與迫切。

管理5臺無線AP的工作與複雜度,可能跟管理1臺差不了多少,相同的工作重複5遍可能影響不太大;然而一旦你要管理10臺、20臺無線AP,問題就來了。如果你沒有一個集中控管的管理平臺,哪怕是最基本的韌體更新或是連線密碼重設,都得一臺臺操作;另一方面,使用者在不同的無線AP之間漫遊,如何確保連線的穩定與安全性,亦是個大問題。

於是,將無線基地臺的管理功能集中,統一由中央控制器來提供管理功能的概念──Thin AP架構,就因應而生。因為無線AP本身不負責連線管理等使用政策,功能變精簡了,可說是瘦AP,相對地傳統的無線AP也就是胖AP(Fat AP)了。透過本期企業採購大特輯的產品測試,你就可以了解目前Thin AP的管理方式。

然而即使有了瘦AP的架構,無線網路的管理機制未來可還有許多挑戰。一來是使用無線網路的裝置變得多樣,再者是新一代Wi-Fi無線網路已是Gigabit等級,這麼大的頻寬全都匯集到中央控制器,那麼集中控管的瓶頸問題會更加劇烈。因而有另一種新的無線管理型態興起,那就是雲端AP。

雲端AP試圖以雲端運算的架構,把瘦AP的中央控制器變成雲端服務,以解決集中化造成的瓶頸問題。在雲端AP的架構下,每一臺無線基地臺是直接連上網際網路,連結到該廠牌的雲端管理機房,管理者透過網頁介面即可設定每臺無線AP,以及套用網路政策。

雲端AP模式根本不必架設中央控制器,徹底把無線AP當成只是前端的網路接收器,只要接上網路線即可,這大概不需要什麼專業技能,在部署的速度上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不過,雲端AP也不是完美的模式,很明顯的弱點在於網際網路的連線狀況,網路斷線或連線塞車,這個模式也就沒輒了。

從胖AP、瘦AP到雲端AP,無線網路的管理機制雖然發展不比傳輸規格快,不過倒也是提供了更多企業可選擇的方法。

吳其勳/iThome電腦報周刊總編輯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