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論壇有篇巨量資料遷移文章,引發熱議。這位網友表示,老闆要他將好幾TB的資料送到公司的另一個據點保存,但如果透過網路傳輸這些內容,可能要耗費一個星期之久,而且無法保證傳輸過程不會中斷,而在該篇貼文底下,有很多人提出的建議都很實用,其中一種就是:將資料備份到硬碟,直接派人開車或搭大眾交通工具將硬碟送去當地。
這方法很簡單、技術門檻也不高,而且,很多公司或個人工作者在交付大型檔案時,都會採用,早期甚至會燒錄成光碟,或是儲存在外接硬碟、隨身碟或記憶卡,委託專人或快遞業者將這些儲存裝置送至對方手上。但現在大眾已習於透過網路傳輸各種資料,因此,可能並不會馬上想到。
隨著全球數位化程度大幅提升,不論企業與組織管理的資料中心,或位於網路邊緣位置的各種工作現場,需要處理的資料規模與日俱增,雖然皆可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連線,持續將擷取到的資料轉送至雲端服務或資料中心,然而,在很多狀況下,仍會在單一站點環境內蓄積大量資料,因此,需一口氣將多達數TB的資料搬運到另一個站點,以便後續進行分析、記錄保存的需求,可能越來越常見,然而,各站點對外的網路,由於受限於成本、技術等因素,頻寬提升的速度勢必趕不上傳輸資料增長的速度,若一味仰賴網路來完成所有資料的傳遞,恐怕會付出相當龐大的時間成本。
單就儲存裝置而言,要以此存放、搬運TB等級的資料量,從技術規格的角度來看,應該是可行的,因為目前硬碟單臺容量最大可提供到28 TB,例如WD去年11月發表的新款SMR硬碟Ultrastar DC HC680,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市面上將出現30 TB以上的產品,至於固態硬碟則為61.44 TB,如Solidigm去年推出的D5-P5336(但企業可能要預先採購、儲備,因為不一定想買就能馬上拿到)。
這類設備的抗震、防塵、防濕、溫度容忍都非常有限,當我們以人工將這些設備攜至遠處時,需避免碰撞,並考量移動過程中的環境變化,搭配適當的實體保護機制。
企業與組織若需要更專業、可靠度更高的大容量儲存遷移設備,我們過去曾陸續報導這類產品。
像是Seagate在2020年發表的Lyve系列,其中的Lyve Mobile Shuttle,有兩種款式可選,分別是:8 TB(2臺4 TB SATA固態硬碟),以及16 TB(1臺16 TB SATA硬碟);另一個Lyve Mobile Array,有下列3種組態:最早可搭配6臺SAS固態硬碟,提供46 TB與92 TB,2021年增設6臺SAS硬碟的搭配選項,提供60 TB與96 TB,到了2023年底,Seagate宣布可在此搭配8臺NVMe固態硬碟,提供122 TB。
WD也在2021年推出支援邊緣運算的儲存伺服器Ultrastar Edge系列,配備8臺7.68容量的NVMe固態硬碟,總共可提供61.44 TB的儲存空間。可快速存放大量資料之餘,這批設備也搭配伺服器級處理器、512 GB記憶體、雙埠100GbE網路卡,以及Nvidia資料中心GPU產品T4。關於可攜性與實體防護力,WD也特別提供商用搬移箱與硬體強固搬移箱,可置入上述伺服器與帶至其他現場。今年1月WD也悄悄推出新款機型Ultrastar Transporter,單臺設備的NVMe固態儲存容量提升至368 TB,網路介面升級為200 GbE。
以硬體設備協助用戶進行大量資料遷移作業的IT廠商,其實不只是上述公司,我們看到三大公有雲業者也提供這類服務,例如AWS的Snowball、Azure的Data Box、Google Cloud的Transfer Service。
從上述我們找到的產品與服務來看,若不想經由網路將大量資料傳輸至其他地點,存在許多選擇,在考量省時省力的前提之下,也請大家在評估時,要特別注意資料的機密性。因為,並非每種解決方案都提供加密保護,若內建這方面特色,需確認是否預設啟用,相反地,就必須額外搭配其他方式強化安全性。因為,考量搭乘各種交通工具時,存在各種遺失狀況的風險,若未對這些透過實體運輸進行搬遷的資料進行加密,有可能反而導致大量資料外洩的事故,不可不慎!
相關報導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09-10
2024-09-09
2024-09-09
2024-09-06
2024-09-09
2024-09-10
2024-09-10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