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初,希臘發生嚴重的火車對撞事故,已造成57人罹難,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如果業者如期設置現代化安全系統,就不會發生貨運列車與客運列車行駛在同一條軌道的危險狀況,因為會出現警示聲音提醒相關人員注意,並且啟動自動剎車,然而,過去10年以來,希臘鐵路系統雖然已獲得7億歐元資金,為的就是推動現代化的改造工程,但是,這項大眾運輸服務至今仍名列歐洲最危險的鐵路,而未能預防本次重大交通事故的發生,確保所有乘客與貨運安全。
根據上述報導,在此之前,歐盟持續推動27個成員國能安裝精密的新機制,名為「歐洲列車控制系統」,期盼在2030年能完成,以便監督列車狀態,控制車速過快、闖越紅燈禁行警示或行駛在錯誤軌道等狀況,遺憾的是,希臘竟遲遲未導入,甚至從來都沒有建置與使用國家級的自動化安全系統,以這次出事的拉里薩(Larissa)路段而言,轉轍系統不完備的狀況已持續多年,就連基本的訊號處理傳輸設備的運作都有問題,部分零件丟失正是原因之一。
為何希臘不積極針對鐵路運輸採用更完善的安全系統?他們面臨許多現實經濟上的因素,像是國家財政預算吃緊、因COVID-19而導致的供應鏈問題、官僚主義造成的拖延,以及合約糾紛。
對於許多企業與組織而言,過去幾年以來,因為疫情的關係而大力推動數位轉型,然而,我們也歷經了中美貿易戰、晶片短缺、貨櫃塞港、烏克蘭戰爭爆發、極端氣候變遷、劇烈的通貨膨脹等種種危機,導致難以樂觀看待未來的全球與區域經濟走勢,因此,有不少人會選擇撙節、縮減不必要的開支,希望能度過眼前仍看不到盡頭的各式難關,然而,節省開銷雖然是大環境的共通氛圍,卻不該以寶貴的生命做為代價,因為大家固然可以忍耐不方便、共體時艱,安全性卻不能輕易妥協。
而且,科技的突破與普及並非只帶來便利性,在現今這個自然與人力資源持續短缺的狀況下,我們其實更需要仰賴技術來實現以少作多(Do more with less)的槓桿效益,提供更有效率、更有彈性,以及具備更大韌性的運作方式。
回顧過去的IT架構發展,不論是從主從式架構、多層式架構到網站應用程式、行動App,或是從內部網路、主機代管到雲端服務、物聯網,或是個人電腦/伺服器、整合應用/嵌入式設備,到運算虛擬化、容器、無伺服器,在當下我們總會懷疑,為何要一次次地進行架構的轉移與兼容並蓄?
事實上,IT領域已持續經歷過多次典範轉移,每個階段都面臨不同程度的數位化變革,例如,從封閉走向開放(大型主機vs. 個人電腦),由集中趨於分散(伺服器服務由單體走向多體,用戶端設備從個人電腦擴展至行動裝置),將多機整併於少機執行(伺服器虛擬化、融合式架構、超融合基礎架構),從地端走向雲端(私有雲、公有雲、混合雲、從邊緣運算連至公有雲)。
基於這些長期推進的IT改革,無疑替大家帶來更多工作與生活的機會與選擇,而且,無論是大型企業或是中小企業、公私組織與機構、家庭、個人,都能找到各自適合的解決方案,但最終仍有個關卡是必須由組織或個人本身來決定的,那就是何時採用。
基於許多現實考量,尤其是財務的壓力,我們總是找得到各種理由來表達不用新科技的意願,當然,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接受與否的時程,以及繼續尋求與現況相去不遠且代價少的替代方案,但也必須思考長期不用、不接受的代價划得來嗎?是否有一天會高到自己會後悔的地步。而且,有時我們也不僅只是考慮個人與組織單位既有習慣,也需要了解整個外在環境需求的變化,若涉及親友、客戶、合作夥伴,為了確保他們的福祉(well-being)與安全,我們咬著牙也必須調整本身的作業方式,勇敢踏上改革道路。
對此,資訊科技過往的發展已不斷做出示範,未來不論是面對多極(multipolar)化的全球競爭合作局勢,或是積極響應2050淨零排放的環保淨零排放勢,資訊科技本身仍必須持續推動現代化的改良與鋪極,才能在這些變化之下,提供更多確保眾人生存的手段。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09-16
2024-09-17
2024-09-16
2024-09-13
2024-09-16
2024-09-17
2024-09-16
202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