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臺灣IBM的同仁而言,除了公司配發的筆電外,同仁可以跟公司申請,選擇使用自己購買的Mac筆電,也可以使用自己的iPhone,都有助於彼此的溝通效率。

早在這股讓員工自帶設備的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風潮興起之前,IBM就已大規模地在全球170個國家據點,允許42萬名員工,可以選擇使用自己購買的私人Mac筆記型電腦來存取內部各項應用,而不使用公司配發的筆電上班。這是IBM推動行動辦公室計畫的一環。

隨著IBM員工的工作型態越來越具有機動性,員工不見得隨時隨地都要待在辦公室裡面,但卻需要隨時隨地能夠存取電子郵件、行事曆、協同作業和不同的應用程式等。而隨著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IBM也開放員工透過上述行動裝置,存取IBM提供給員工使用的、一定範圍內的系統服務。

到了2010年,IBM更針對員工自帶行動設備存取IBM內部網路進行測試計畫,到了2011年底,已經有10萬名IBM員工可以透過行動裝置,存取IBM相關網路。

根據美國IBM的資料,目前全球約有12萬名員工使用行動裝置存取IBM的網路,其中8萬是使用員工自己的行動裝置(以iOS和Android平臺為主);其他4萬名則是使用由IBM提供的智慧型手機(以黑莓機為主)。

臺灣IBM全球資訊科技服務事業部協理陳俊昌表示,IBM很早就推動員工可以行動辦公,對於員工行動化裝置的管控,也逐漸從開放筆記型電腦有第二種作業系統的選擇後,手持式裝置也從早期的黑莓機(Blackberry),逐步開放到iOS和Android手機平臺。

陳俊昌指出,IBM基於商業需求,開放員工可以使用除了黑莓機以外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目前也已經區域性的開始推動與允許員工自帶設備,包括歐洲、中東、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等地,亞洲地區則是推動進度略晚的地區。IBM原本就提供高階主管黑莓機,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員工希望能夠使用自己的行動裝置用於工作領域的需求則逐漸興起。

滿足員工對Mac需求,筆電優先開放第二作業系統

傳統企業採購包括筆記型電腦等硬體設備時,一般都認為,只要能夠做到規格統一,集中化管理不僅可以降低IT部門的管理負擔,還能夠做到大幅降低採購成本和維護成本,並且可以減少使用者面臨企業使用各種軟、硬體的故障或需要另外調校的情形。而陳俊昌表示,IBM很早就大量提供員工使用自家生產的筆記型電腦產品,來滿足行動辦公的需求。

不過,IBM原本預設提供給員工使用的筆記型電腦,都是微軟的作業系統,而隨著美國部分研發同仁發覺,有一些研發工作若是在蘋果Mac作業系統下進行開發,整體開發成效不錯。因此,IBM便開始考慮,從筆記型電腦開始,提供員工可以使用第二種作業系統的筆記型電腦。

陳俊昌表示,美國IBM以及特定地區的IBM公司,已經可以提供員工Mac作業系統的筆記型電腦,臺灣IBM則還沒有提供第二種作業系統的筆記型電腦選項。但是他說,員工只要是工作有需要並且獲得主管同意後,都可以跟公司申請使用自己購買的Mac作業系統的筆記型電腦,取代公司發放的筆記型電腦。

不過,IBM在允許員工可以申請使用自行購買的Mac筆記型電腦時,也面臨如何做到標準化的問題。首先,臺灣IBM允許員工使用自行購買的設備取代公司配發的筆記型電腦,不過,這個自帶設備的政策,並不是適用於每一個員工,都必須經過申請和主管同意後,才能夠使用。

陳俊昌指出,有需求的員工提出申請時,都必須簽署一份實體的文件,除了宣告使用自己購買的筆記型電腦取代公司配發的設備外,也必須負起保護該設備上的文件安全性,同時該臺筆記型電腦也必須符合IBM規定的所有安全設定才行。

因此, IBM規定,使用Mac作業系統筆記型電腦的使用者,也必須在電腦中安裝標準的電腦安全檢查工具(Workstation Security Tool,簡稱WST),主要的目的是在檢查員工的筆記型電腦的安全設定,是否符合IBM的資安規定,例如,是否有安裝防毒軟體、開始個人防火牆、定期做病毒碼更新、設定螢幕保護程式密碼、設定硬碟密碼,可以透過Lotus Note存取加密文件的功能,筆記型電腦登入的密碼必須每90天更新一次等。

陳俊昌表示,這個WST工具預設在開機時,都會先檢查員工使用筆記型電腦的安全狀態,如果有不符合安全規定時,系統會先寄信給當事人,提醒員工使用的筆電有不合規定之處,盡快進行修正;若未修正,則會寄送檢查報告給員工的主管知悉。

由於員工都必須安裝許多IBM提供給員工使用的軟體與系統,軟體資產是IBM重要的公司資產之一,透過在筆記型電腦中安裝電子資產盤點工具(Electronic Asset Management Tool,簡稱e-AMT),定期檢查該筆電中是否安裝非法軟體,包括容易洩密的P2P軟體等,都可以確保該臺筆記型電腦的安全等級是否有符合IBM的資安規定。

在符合一致性安全規範與標準化需求時,IBM開放員工可以使用第二種作業系統的筆記型電腦時,也面臨軟體安裝、派送的問題。陳俊昌指出,透過使用IBM標準化軟體安裝工具(IBM Standard Software Installer),IBM員工就可以在企業入口網站(EIP)的單一畫面中,安裝IBM合法授權員工使用的軟體,並可以做到派送IBM資安政策與進行端點安全管理。

從開放員工申請使用第二作業系統的筆記型電腦開始,IBM開始步入允許員工自帶設備(BYOD)的階段。但是,陳俊昌認為,面對這種BYOD的趨勢,公司IT部門在管理上的管理觀念必須改變,關注的重點在於,IT部門能夠順暢地提供員工使用公司相關的系統服務和後續維護,但員工自帶設備面臨相關的軟、硬體故障,則多由員工自行負責。

以社群力量,解決員工自帶設備使用困擾

為了解決這些自帶設備的技術支援問題,IBM並非完全由IT部門接手維護工作,而是採用社群支援的方式來協助,陳俊昌表示,IBM員工開始自帶設備,尤其是開放員工使用自己的Mac筆記型電腦後,經常會遇到有些公事上需要的應用程式不支援Mac作業系統,如果要等IT部門出面協助處理,時效上往往是緩不濟急。因此,IBM針對全球員工建置一個專屬Mac的社群,透過社群腦力激盪的方式,解決問題、提供所需服務。

例如,IBM員工原本在Mac作業系統中,並無法查詢全球員工名錄(Blue Page),便有相關同仁參與技術採用計畫(Technology Adoption Program),參照應用程式資安開發準則(App Security Guideline),依循內部的作業程式,開發Mac版上可以查詢全球員工名錄(Blue Page)的應用程式,並公布在該社群網站中,提供給Mac筆電使用者下載使用。

陳俊昌說:「透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解決同仁在自帶設備時面臨的問題,還有機會將同仁開發出來的應用程式,思考進一步商品化的可能性。」

IBM開放自帶筆電之後,越來越多的員工提出建議,要求望能使用隨身攜帶的私人手機來處理公事,尤其是透過自己的手機收發公司的郵件,來加快回應客戶信件的速度。

IBM原本只開放高階主管可以使用黑莓機存取公司的重要系統,但開始看到員工的業務需求後,便從使用者的角度開始思考,開放員工使用自己的手機存取公司的業務系統,但也採取了相應控管作法,以兼顧資安需求和使用者便利的平衡。

首先,確保員工的智慧型手機符合公司的資安規範。陳俊昌表示,IBM開放員工使用自己的智慧型手機,和先前開放員工可以使用自己購買的Mac筆電是一樣的,都必須確保相關設備,都符合IBM的資安政策設定。

IBM員工根據使用手機平臺不同,需要安裝不同的安全設定檔(Security Profile Information,SPI),但基本上都包括Tivoli手機用戶端程式、Lotus Traveler client for push mail、行事曆和通訊錄的用戶端程式、偵測惡意程式應用程式以及新型態的手機瀏覽器等。

安裝了這樣的設定檔與相關的手機端應用程式後後,至少可以確保員工手機的安全性,已經符合IBM的資安政策。例如,IBM規定密碼一定要8碼,但目前iPhone預設的密碼只有4碼,並不符合IBM的資安政策,但安裝SPI設定檔與手機應用程式後,就可以強迫手機密碼從4碼變更為8碼,也強迫啟動螢幕保護程式並設密碼,同樣的,也可以符合IBM使用密碼每90天必須更改的規定。

其次,手機安全性符合IBM的資安政策後,下一個議題是,員工可以使用自己的行動設備,存取哪些公司內部系統。因為電子郵件是同仁之間最主要的溝通方式,所以,IBM先開放員工用私人手機讀取公司電子郵件,但需搭配使用IBM Lotus Traveler這套App。

陳俊昌表示,在手機上讀取公司郵件是需要事先申請的,IBM Lotus Traveler會依照員工的角色與職權設定存取郵件系統和資料的權限。而員工在讀取郵件的過程中,除了要登入員工自己IBM專屬的帳號、密碼外,還可以設定是否要新增其他密碼,以強化手機讀取郵件的安全性。

另外,由於Lotus Notes設定機密郵件可以加密,在手機上無法讀取,使用者必須回到筆記型電腦上才能讀取加密郵件,陳俊昌表示,主要還是避免機密郵件的附件存放在手機上,杜絕機敏資料因為手機遺失等意外要成外洩。

目前IBM針對iOS和Android手機平臺,只開放電子郵件讀取功能,若是員工拿公司配發的黑莓機,除了手機讀取郵件,還可以透過VPN連線,登入EIP、查詢全球員工名錄或銷售產品資料庫等更進階的資料。由於IBM推行BYOD的策略,是全球分區進行,亞太地區目前尚未開放員工在自己的行動裝置上,進行讀取郵件以外的權限。

IBM打造手機App商店「WhirlWind」

只是存取電子郵件,仍無法滿足IBM員工對於行動化的需求,等到兩大智慧手機平臺iOS和Android的App應用起飛,IBM也很快地決定要擴大員工自帶設備的深度。

因此,在2009年時,IBM決定打造一個全球員工專屬的IBM手機App Store「WhirlWind」(龍捲風),來解決員工自帶設備的App部署問題,經過9個月的開發測試,WhirlWind終於在2010年9月上線。

IBM採用了WebSphere 應用伺服器、DB2資料庫、JavaScript工具Dojo來打造WhirlWind,另外,IBM也將這個App Store視為另一個企業入口網,所以,引進了企業標示服務(Enterprise Tagging Service)、評比服務(Ratings Service),讓這個App Store和一般的Apple或Google的App Store一樣,可以即時得知有哪些最新的App可以下載,有哪些人對哪些App有不同的評價;為了確保使用者的確是IBM的員工,WhirlWind也導入IBM相關的身分認證服務(Authentication services)。

WhirlWind整個計畫一開始,先挑選了100個熟悉智慧型手機的員工進行開發、測試,後來找了400位同仁做第一波的測試,並讓所開發的App更為好用。接下來大規模測試時,在沒有任何宣傳下,總共有5千名IBM員工加入測試。等到WhirlWind正式發表後,前6周就有2萬名員工加入使用,且使用人數持續增加。

開發更多手機App,提升員工工作效率

在WhirlWind上,除了可以自主開發原生的App外,也可以納入其他第三方的App。根據IBM統計,最受歡迎的App包括:IBM員工最愛的全球員工名錄(Blue Page)外,還有軟體產品導覽、手機多媒體工具(Mobile Media Library),每一個IBM員工都在使用的即時通訊軟體Sametime IM for Mobile、工時系統(Time Reporting)以及差旅所需的應用程式。

WhirlWind是一個可以同時在手機與電腦端同步的應用程式,陳俊昌表示,當員工登入WhirlWind後,可以直接在手機上,搜尋、瀏覽、下載並安裝所需的App,也可以對該App進行評分;同樣的,也可以在電腦上與手機進行App同步。這樣的使用經驗和使用iOS或Android手機,利用App Store安裝所需的App經驗是一致的。

目前WhirlWind支援Apple iOS、Google Android及Blackberry等三個手機平臺,透過WhirlWind這個手機App的EIP網站,彙整IBM員工自行開發和常用的第三方應用程式,不論員工是從手機或者是電腦登入,都可以找到所需要的App。

WhirlWind中,有員工針對許多IBM軟體版本,開發出支援相關軟體的App供員工使用,因為解決了員工原本只能在電腦、不能在手機上使用的困擾,對於員工生產力有大幅提升。陳俊昌舉例,原本iPhone沒有全球員工名錄(Blue Page)的App,但有IBM同仁開發並釋出給員工下載後,IBM員工只要在全球IBM辦公室所提供的無線網路環境下,都可以在iPhone上使用該App查詢全球員工的名錄。

陳俊昌指出,至於該怎麼判定員工處於IBM的內網環境,除了登入網域、輸入IBM提供給每一個員工,單一的無線網路登入密碼外,還可以透過所在IP位址,判定員工的所在位置。同樣的,員工也可以下載針對Lotus Connections的App,作為和公司內部同仁或回饋App開發的溝通管道。

陳俊昌認為,開放員工使用自己的行動裝置,最大的效果還是在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IBM便透過針對員工開發手機報帳App,加速同仁的報帳程序,也提高工作效率。

以往,IBM員工要報帳,都必須登入電腦介面的報帳系統,因為過程複雜,經常得等到進辦公室後,才能完成報帳程序,過程中,又可能因為拖了一段時間,不是丟了發票就是忘了時間、事由,反而必須花更多時間去彌補。

但是,透過手機App報帳時,登入並開啟App後,利用GPS定位功能,自動輸入員工請客報帳的地點,透過語音辨識功能輸入報帳用途,最後透過手機照相功能拍下發票,便可作為報帳憑證。從繁瑣到簡便的報帳程序,就是提升員工效率的例證。也因為IBM提供了這樣的App發布平臺,也讓內部有開發能力的員工,可以自己改善工作流程,並且分享給更多員工使用。

目前,WhirlWind上的App下載總次數超過4萬次以上,以美國和亞洲的下載次數最多。每個月App下載次數超過4千次,App數量為585個,員工自行開發的App達數十個,還持續增加中。

陳俊昌指出,目前臺灣IBM在BYOD的推動上,雖然還必須遵照總部的計畫,依序推動、逐步推廣,但光是開放允許員工在自己的手機上讀取公司的電子郵件,便已經達到提高生產力的初步效果。負責公司內部和媒體公關聯繫的高級專員鍾淑娟便說,開放員工申請BYOD以來,許多中、高階主管的溝通效率,從以往每件訊息聯繫平均2天才能有結果,現在最晚只要半天就有答案了,溝通效率比以往提升許多。

臺灣IBM全球資訊科技服務事業部協理陳俊昌表示,IBM是有計畫的推動BYOD,從有Mac筆電選擇開始,到開放員工使用自己的智慧型手機,都遵循同樣的步調推動。


相關報導請參考「讓員工自帶設備上班?──BYOD的兩難」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