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知名便利商店7-Eleven在今年初打造了無人商店「X-STORE」,已經開放內部員工測試。從消費者進入商店,經由門禁識別人臉確認Openpoint會員身分,到自助結帳臺透過圖像辨識系確認商品,以icash結帳,未來若再靠人臉串起會員與支付機制,將讓我們看到未來零售店可能的支付新風貌。(攝影/洪政偉)

在多元支付的討論聲浪下,隨著臉部辨識技術的發展,人臉支付應用也受到不小的關注。畢竟之前的行動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出現與普及,就改變了過往現金、刷卡的交易方式,而現在的人臉支付又讓我們看到更多可能性。

在零售與POS系統發展多年的NEC,他們也在幫助推動這樣的應用,該公司共通解決方案技術部工程師李建志表示,以臺灣的人臉支付發展而言,雖然目前看到的情境還不像國外Amazon Go,可以直接從貨架上拿了就走,顯得更加酷炫,但其實也是有更多考量存在。技術上不是問題,不過零售業基於營運考量而有不同思考方向,像是讓客戶在店內停留時間越長,對店家而言,其實可拓展更多商機,若是結帳流程太過方便,是否也可能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不然,自動販賣機也是一種替代選擇。而且,如何與會員制、支付平臺結合也是關鍵。

從支付寶人臉支付看臺灣適用性

至於其他國家的人臉支付經驗又是如何?近期刷臉應用發展迅速的中國大陸,就有不少例子,而支付寶是最具代表性的典範。

支付寶的人臉辨識功能自2015年開通,從一開始的用戶登入功能,擴展到實名認證、找回密碼與支付風險驗證等應用場景,在2017年9月也擴及零售支付,並出現首個商用試點。

中國杭州肯德基旗下餐廳「K Pro」,就是支付寶人臉辨識的試點餐廳。從它的使用情境來看,消費者只要在餐廳中的自助點餐機前,對著大觸控螢幕選擇餐點後,付款時就可以選擇用支付寶臉部辨識。一旦消費者經臉部辨識做身分確認後,接著在螢幕上輸入支付寶綁定的手機號碼,即完成點餐與支付的動作,然後就可以等候取餐,做到真正靠人臉就能吃飯的境界。

對於上述案例,臺灣企業該如何看待?NEC李建志表示,因為臺灣並沒有第三方支付業者獨大,因此國內的業者的作法,會以配合悠遊卡、一卡通、icash等方式更容易。而對於這些代付機制而言,如何將人臉的規範定義,與卡片視為同樣的權重,就是另一關注的面向,企業可參考快速身分認證聯盟FIDO(Fast IDentity Online)的身份認證標準發展。

至於其他相關應用中,像是蘋果手機上的Face ID功能,若能用於授權Apple Pay,也可幫助行動支付上的身分驗證。

但我們也要回過頭來思考,在臺灣的金融支付工具中,消費者最熟悉的還是信用卡、悠遊卡等,行動支付更是處於10多家爭鳴、應用起飛的階段。至於人臉支付,雖然讓驗證方式可以更直接,而不用透過外物,但是否真能替代其他應用,或是創造更便利的消費環境,還是只能拭目以待。

2018人臉辨識趨勢相關內容:
人臉辨識應用全面爆發!AI加持與終端應用是關鍵
用臉部辨識確認客戶,幫助存提款與接待
利用人臉辨識分析,做到資訊蒐集與精準行銷
人臉辨識應用聚焦實體安防與簡化操作流程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