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片女星經濟學

在我們的社會,依據V/P值比,最未能贏得對等尊重與職業聲望的,恐怕是非AV女優莫屬了。若依照我的公式來看,AV女優最少最少,也應該與科學家或是大學教授並列才是!

2006-08-31

自由不一定多元

我們的自由,在經濟理性下的效率思維中限縮,無法跳出以經濟面衡量價值的思考方式。

2006-08-14

老師們的話

老師們口中的「知識」與我們生活中的「常識」如此背道而馳,股友們倒是習以為常,甚至還做為投資的依據。

2006-07-27

人才流動的迷思

知識創新的巧妙幽微之處在於—既不是咱們的人才都外流矽谷最好,但也不是故步自封,所有的人才都留在台灣最好,而是要能達成最大的知識創造與流通的平衡。

2006-07-08

慈善經濟學

巴菲特之所以是「投資之神」,而我們只是凡夫俗子,就在於不管投資金額多麼大,投資領域多麼不同,他都是那麼冷靜,那麼不畏懼與眾不同地回到簡簡單單的價值投資法。

2006-07-07

通訊產業的垂直整合

通路萎縮,和廠商必須跳下來經營或投資自有通路有無必然關係,恐怕是一件有待商榷的問題。

2006-06-23

數量的重要性--部落格的力量

數量龐大的「無名小站」是部落格影響力爆炸性迸發的關鍵。

2006-06-02

棒球所能告訴你的

關於管理,棒球能告訴我們的,並非哪種策略、領導模式、溝通風格、或是拔擢取才方式足堪我們直接複製移植,而是時間悠悠,世事雜漫,關於人,關於組織,到了球場上,突然就清楚了起來。

2006-05-05

享樂的時機,決定你的人生或來生—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能夠「先苦後甘」,願意遞延消費、享樂(delayed gratification)的人,被證明是比較容易成功的。

2006-04-07

心靈的產業

看到網路產業的起落,目睹蘋果iPod和iTunes的大紅大紫,再經過許多學者專家詮釋網路「實體+虛擬」才是主流,科技產業「軟體+硬體」才是王道,我才頓悟,原來葉教授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實踐了這兩條乍看之下很時髦的法則。

2006-03-31

信仰的投資報酬率

哲學家以薩柏林把知識份子和藝術家分成兩大類——狐狸型和刺蝟型,狐狸知道很多事,追尋很多的目標,刺蝟則只知道一件最重要的事,一生專心一致。

2006-03-20

李安與中華隊

臺灣早沒了電影工業,但是我們有李安;中華隊要贏不容易,但是我們有王建民。洋基隊的打擊可比中華隊好多了。

200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