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副總經理張秀珍(攝影/洪政偉)

日成交超過300萬筆的臺灣證券市場,靠一雙看不見的手,處理全市場證券交易的結算交割。這雙手,正是素有金融市場大後臺之稱的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以下簡稱集保),不只負責全股市交易資訊流的正確性,還肩負了基金、期貨、債票券、跨境保管等多項金融交易服務後臺的維運。

過去,集保的傳統核心業務,就是擔當這5大類資本市場的後臺資訊處理角色。但近年來,集保業務朝向多元發展,「除了傳統核心業務,集保也開始發展面對顧客(2C)的服務,更要建立數據驅動的業務創新思維。」下轄三大資訊部門的集保副總經理張秀珍,一句話點明集保的重要發展方向。

為了支持新的業務發展策略,集保IT更大力展開轉型。不僅大改造了支援傳統證券業務的核心系統,也因應對外服務型態與服務對象的轉變,打造出行動化App與API來提供多種顧客服務,更從過去金融市場的資料保管者,搖身一變,成了資料的應用加值者,要利用多年累積的大數據資料,更主動支援主管機關對金融市場的監管。

「集保服務對象是整個市場,在這裡的成就感也會高於單一金融機構。」張秀珍自豪地點出集保業務的獨特性,一項新服務的上線,可以嘉惠全市場的參加者與所有投資人,但這也意味著,集保IT的每一項變革,都必須有十足把握,否則就可能連帶影響全金融市場的穩定運作。這正是集保IT轉型的挑戰與價值所在。

突破瓶頸:核心系統4年大改造

集保IT的主要任務,是支持金融市場的結算交割、集中保管等作業,也依據市場類別建立了5大核心系統。其中掌管最大宗業務的證券存託系統,幾乎從集保成立之初就開始服役,在超過20年的開發維運之下,逐漸面臨了系統疊床架屋、模組化的能力不足等問題。因此,集保從2014年開始,展開證券存託系統的4年大改造,改以開放式系統搭配關聯式資料庫的架構,來取代大型主機搭配傳統階層式資料庫的封閉式架構。

轉換過程中,集保IT面臨了重重改造挑戰。尤其證券存託系統的業務繁重,當時平均每天要處理的證券交易資料,就超過170萬筆,更串連了多達29個周邊系統,轉換工程非常龐大,甚至,系統轉換期間稍有出錯,都可能導致股市無法開盤的危機。

維持證券市場穩定不出錯的壓力下,集保IT還得做到不停機的轉換。張秀珍形容:「就像大家常說的,穿著西裝改西裝,如何在不停機的狀態下轉換,又要確保新舊系統功能不能有落差,就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為此,集保導入了平行測試的工具,在舊系統運作時,自動將每一筆資料同步匯入新系統執行,來驗證新系統的執行結果是否與舊系統一致,也因新舊系統的架構、技術、資料結構截然不同,集保IT還花了一番功夫,自行開發自動比對測試結果的功能,來節省龐大人工比對作業,更動員了所有業務單位,分別檢查各業務資料或報表的正確性。

新系統正式上線之前,集保還在假日舉行了2次全證券市場的聯合測試,找來全股市上千個參加者,確保都能連線無虞,最後,才選定了一個3天以上的連續假期,展開這場長達40多小時的新舊系統轉換。

從2018年核心完成轉換至今,辛苦代價也換來甜美果實,張秀珍指出,過去封閉式系統遇到效能瓶頸時,只能購買更多的主機資源來提升處理效能,但在開放式架構中,IT就能運用平行處理的技術,來縮短批次處理的時間,且開放式系統具備模組化的能力,也讓IT能更彈性的開發系統功能,快速因應業務需求。

與時俱進:打造顧客端行動化應用

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副總經理張秀珍表示,除了傳統核心業務,集保也開始發展面對顧客的服務,更要建立數據驅動的業務創新思維。(攝影/洪政偉)

除了傳統核心業務,集保業務多元化的新方向之一,就是從B2B走向B2B2C模式。張秀珍解釋:「因為我們是受高度監管的機構,如果可以直接提供顧客端的服務,讓投資人不用經過券商,直接從集保取得集中保管帳戶資訊,就能增強投資人對集保制度的信心。」

比如集保近年透過開放API,與券商App整合,就能將過去得臨櫃辦理的服務數位化。舉例來說,投資人可以直接操作App,在不同券商的本人帳戶中匯撥股票,還能透過集保開發的e存摺App,來查詢相關的異動,增強對理財資訊的掌握。

這款在2017年推出的集保e存摺App,也已經累積超過180萬用戶,成為投資人投資規劃的必備工具之一。去年,集保在開放銀行的浪潮下,更轉型為TSP的角色,開始與多家銀行合作,將銀行帳戶資訊也串接到App中,來提供一站式查閱更多類金融資產資訊的服務。

然而,要從原先B2B為主的業務,走向面對投資大眾的服務,IT不但要更靈活因應顧客需求,還得熟悉行動化App的開發與維運,從IT技術、工具、人才、開發方法甚至企業文化,都必須改變,才能支持顧客端業務的發展。

張秀珍坦言,當年打造e存摺App時,歷經了一段摸索過程,「因為我們不擅長行動化技術,也不擅長直接面對投資人的需求,一路上走得跌跌撞撞。」但是,從做中學,集保自己培養熟悉App開發、UI/UX設計的人才,逐漸強化了App的功能。

去年,集保為了整合銀行帳戶資訊到App,更開始導入敏捷開發方法,跨部門組成了一個10人團隊,每天站報來討論需求變化,讓App新版本功能更快交付,同時也動態檢討與改進,取代了沿用多年的瀑布式專案管理流程。

不只是從小團隊實作敏捷,集保也同步形塑整體企業的敏捷文化,積極對內部主管與員工展開教育訓練,培養他們具備敏捷思維。張秀珍指出,這不只是為了強化業務人員與IT人員的緊密合作,加速軟體開發與上線,更要將集保重塑為一個學習型組織,從文化上帶動數位轉型。

創新服務:用大數據協助金融市場監理

為了強化投資市場的穩健與安全性,集保不只要提供第一手資訊給投資者,更要利用多年累積的大數據資料,協助主管機關監管金融市場。不過,不同於過去身為資料保管者,主要提供靜態報表,在大數據應用興起後,集保也建立大數據平臺與資料分析機制,來提供視覺化的動態市場監理資訊,轉而以大數據來輔助各種官方的監管需求。

但是要從資料保管的「守」,到變成創新加值的「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資料處理思維。

幾年前的核心系統轉換,是用新架構和技術來再現原有熟悉的舊系統,但要建置一套利於分析的大數據平臺,卻是要用新技術來實現未知的應用架構,集保IT再一次面臨了極大的挑戰。

大數據平臺規畫初期,由於IT團隊不熟悉大數據技術和建置方法,因而衍生了溝通的困難,產生專案延宕的情況,IT針對業務部門提出的需求,也沒有一套排序與管理的方法,導致專案範圍過大,無法如期上線。再加上,平臺建置初期沒有訂定一套明確的使用規範,也造成了資料源混亂的挑戰。

為了克服這些挑戰,集保找來外部顧問協助,依循「Think Big、Start Small」概念重新調整專案規畫,從小規模的分析功能開始做起,來縮短開發時程。集保IT也導入了敏捷開發方法,以每兩周一個循環,快速產出初步的結果,尋求相關使用單位反饋來修正方向後,再進入下一個開發循環,直到開發完成。

運用敏捷開發方法後,集保幾乎每季都能上線新的分析功能。而且,為了讓業務單位快速上手資料分析應用,集保更舉辦超過30場的內部教育訓練,不只要讓各單位了解大數據的重要性,更藉此培訓業務人員,學會如何自己操作BI,並建立起視覺化分析圖表的能力。

為了維持數據應用的資料品質,並增加使用者對大數據平臺的信賴度,集保也訂定了一套資料治理規範,建立起符合資安與隱私保護的資料使用原則。張秀珍指出,集保正著手建置資料字典,要清楚定義每個資料欄位意涵,來避免後續分析時誤用資料。

這套大數據平臺,已經從2019年開始落地應用,去年開始提供央行與銀行局短期票券的監理資訊,後續也完成了國際債券、基金及其他業務分析功能的開發。未來,集保不只要提供內部與監管機關使用,更要提供企業與投資者資料分析的服務,且為了更近一步發掘資料價值,集保也組成了AI團隊,要從當前的BI應用走向AI,運用跨參加者、跨市場的資料,來找出更多市場洞察。

建置雲端沙盒試驗新環境,來形塑IT創新文化

導入敏捷文化後,集保IT變得更加彈性、靈活,但IT開發的過程中,仍會受限於金融機構內外規的要求,欠缺嘗試開發一項新IT服務的彈性。

「傳統進行開發前,要先開立硬體規格和資源、進行採購、建置、部署,完成整套IT環境設定後,才能開始投入開發。」張秀珍解釋,這對IT開發來說,耗費許多時間成本,若專案失敗或不如預期,新購資源也可能閒置而浪費。

為了讓IT能更靈活進行實驗性的開發,集保去年採購了公有雲的雲端服務,作為雲端沙盒實驗環境來使用。IT人員要開發新應用時,不需先向基礎架構團隊提出硬體採購需求,只要開發需求通過審核,就能直接用雲端PaaS環境來進行開發工作。張秀珍強調,只要沒有涉及個資、機敏性資料的應用,都能透過雲端沙盒來進行創新或PoC。

比如集保試行的Chatbot就採用了這項雲端沙盒實驗環境,不用等待漫長硬體準備期,利用雲端PaaS資源,IT與業務單位可以快速合作,先訓練出一個FAQ問答機器人,透過實驗試行讓內部先了解Chatbot的效果和導入挑戰,讓有意採用單位,更容易釐清需求和問題,有助於未來導入外部解決方案時的評估。

張秀珍指出,雲端沙盒應用不一定會直接落地,更重要的是進行試驗的過程,及其容錯的特性,藉此來鼓勵IT形塑創新的開發文化。

 CIO小檔案 

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副總經理 張秀珍

經歷:從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成立的1989年,就進入集保資訊部門服務,2002年至2007年轉任業務部副理,接著一路擔任了企劃部經理、金融資訊部經理、業務部經理、資訊規劃部協理,2020年則升任主任秘書,又在2021農曆年前,升職副總經理,下轄資訊規劃部、金融資訊部、資訊作業部等三大資訊單位

 公司檔案 

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

● 成立時間:1989年

● 地址:台北市復興北路363號11樓

● 員工人數:500人

● 主要業務:提供股票、債/票券、期貨、跨境保管以及基金相關服務,涵蓋保管、結算、交割、帳簿劃撥、保管、股務等作業

● 董事長:林修銘

● 總經理:朱漢強

● 資本額:38.9億元

● 年營收:69.7億元(2020年)

 資訊部門檔案 

● 資訊部門名稱:資訊規劃部、金融資訊部、資訊作業部

● 資訊部門人數:資訊3部共214人

● 每年IT預算:2021年預算10億元

● 資訊部門分工:資訊規劃部、金融資訊部負責軟體開發相關作業,資訊作業部負責IT基礎建設及日常維運作業

 公司大事記 

● 2011年:有價證券全面無實體化

● 2012年:境外基金資訊傳輸服務上線

● 2014年:STP跨國投票直通傳輸上線

● 2015年:股東e票通電子投票App上線

● 2016年:洗錢防制查詢系統上線

● 2017年:集保e存摺手機存摺App上線

● 2018年:公司負責人及主要股東申報平臺上線

● 2019年:大數據分析應用平臺上線

● 2020年:建置雲端應用、區塊鏈應用;導入RPA流程自動化、取得IS022301認證

● 2021年:提供TSP開放銀行業務、預計上線SupTech票券監理科技平臺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