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簡報過程中,給予人們視覺上的呈現,雖說是想法與資訊傳遞的載體,不代表你得將想傳達的內容全數刊載上去,傳達資訊的元素除了文字之外,亦可輔以適當的圖片與動畫,讓講者的想法與資訊,有效地被觀眾所接受。

不單是文字的文字
若對簡報製作沒有經驗,或者是未曾觀摩過他人成功簡報的人來說,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一字不漏地將想講演內容置入簡報中,講者雖可避免遺忘簡報內容,然而結果就是聽者既沒有從講者口中聽到資訊,也無法或沒有耐心從簡報中看清內容。

簡報中的文字基本上是講演的綱要,細節則由講者傳遞,談到綱要,許多人會想到列點說明,列點就是列出重點,因而別在單頁或甚至以多頁列出太多的點,不然反而沒有重點。

要想限制文字的數量,放大文字是個方式。最極端的就是「高橋流簡報法」,日本Ruby協會會長高橋征義在2001年臨時演講前,因為沒有簡報工具或繪圖軟體可使用,採取以巨大文字搭配極快節奏進行講演,無論是視覺或聽覺都極具衝擊性。

撇開機關槍式講演考驗講者能力來說,在簡報檔製作上,寫得太詳細就不可能放大文字,巨大文字是迫使你非得寫出重點的方式,對觀眾在視覺上來說,也暗示著文字就是重點。

其實,除了可透過文字大小來進行暗示,亦可透過字型與顏色來塑造意涵,單是將顏色帶入高橋流簡報法中,就可呈現更多的效果,邱建勳醫師在〈簡報製作技巧:大「字」若愚?高橋流 transform!〉中就示範了幾個實際案例。

對於技術簡報時,還有什麼是文字呢?

在一段程式碼或組態內容示範時,雖然內容就有本身要傳達的意義,然而單是把一堆程式碼貼在上頭,效果並不好(除非你想呈現語法囉嗦之類的情境),放大程式碼可強制刪掉不必要的部份,利用編輯工具將關鍵字著色,可強調出語法的特色。

如果非得保留程式文脈(Context),又不想單獨放大某段程式碼令視覺上過於突兀,那麼改變重點程式碼的字型與顏色,就可讓觀眾明顯區分文脈中關鍵的部份。

簡報中還有不是文字的文字,那就是「留白」。

相較於高橋流簡報法以巨大文字充斥,迫使不必要的細節退出簡報空間,留白則是僅讓文字佔據小部份空間,留下簡報中大部份空白,因為文字空間小,你得留下重點,空白部份也因而有了想像與運用的空間。如果簡報過程中有數個段落,在段落前的留白,也暗示著上一階段傳達的資訊即將結束。

一圖解千文

俗話說「一圖解千文」,當事情的邏輯脈絡難以描述時,使用文字只會讓人更如墜入五里霧中,在程式設計領域尤其如此,講者與其看著腦袋中的流程圖來解釋程式原理,不如將那張流程圖放在簡報檔中,如此你看得到,觀眾也看得到。

除了複雜邏輯脈絡之外,心中的差異性也可以使用圖片具體化,當看著滿表數字解釋著這邊與那邊有什麼差異時,你的心中其實有個落差極大的圖像,把那張圖直接呈現出來。

一圖解千文的意思就是,你的想法其實在腦袋中早已構成一張圖,別用千言萬語來訴說那張圖長什麼樣,把圖放進簡報中,讓觀眾也能看得到它。

在技術簡報中,常見電影、漫畫中擷取的畫面片段,過去舉辦過的「WebConf Taiwan 2013」就因此有段趣事,幾位講者一開始不約而同地以漫畫《七龍珠》為橋段,造就後續許多講者的跟風,從而形成大會特色之一。

電影、漫畫本身有其情節與橋段,技術簡報中搭配內容文脈,斷章取義地移花接木,往往會突顯想傳達資訊的意涵,如果觀眾看過畫面片段原本完整的橋段,這類移花接木也易於產生共嗚,不過不可否認地,由於擷取自電影、漫畫片段,這類運用多半游走於版權邊緣。

圖片的應用目的之一,是讓概念具體化,常見電影、漫畫中擷取的畫面片段,則是試圖結合觀眾過去的生活經驗,讓概念自然而然地被觀眾吸收。

圖片的應用目的之二是保留想像空間,同樣圖像在不同人心中,其實會有著各自的解讀,先前談到文字留白,文字外的空間就經常結合圖片,角落幾個文字結合引導意境的大幅圖片,對於想給予觀眾各自思考空間時特別適用。

動畫是片段資訊的接著劑

現在簡報軟體中多半提供一些動畫效果,不過這並不是讓你調戲觀眾,讓他們發出「哇、酷、哇」的道具,疲乏、毫無意義的亂動,只會讓觀眾覺得你是小丑。

既然稱為動畫,就得將它用在需要連續動作的情境,像是流程圖,與其拿著投影筆在上頭讓光點亂飛以引導流程,適時地使用動畫讓流程圖自行呈現流程,就是動畫運用的好時機。

除此之外,當簡報中多數都是靜態的文字與圖片,突然出現動態元素時,暗示著這邊會是個得留意的重點,比方說程式碼中,某段或某個關鍵字閃動或放大,自然會吸引觀眾的目光,趁著此時講解該段程式碼的重要性,就可讓觀眾印象深刻。

其實只要你開始逐頁播放簡報,就已經在運用動畫了,逐頁地播放簡報,本身就是個動畫,這是影格(Frame)的概念,也意謂著動畫亦可用來逐步呈現資訊。

當簡報中有幾點條列式綱要,而你希望在逐一講解綱要時,觀眾不要分心於下個綱要,而講解過的每個綱要,又想留下來輔助已列示之綱要時,將每個綱要用動畫逐步呈現,就可以達到想要的效果。這個手法用於打算逐條講解程式碼時,亦有用,每講解完一條程式碼,就留下更多的程式文脈,等到全部講解完畢,觀眾也可以從簡報畫面上看到完整的程式。

在簡報中加入動畫,有個經常被忽略的要點,那就是留意後續簡報只能以靜態分享,無法播放動畫時,資訊是否被重疊覆蓋,像是上傳至SlideShare,或被轉為不包含動畫的格式時。

例如,若在講解完文字後想在其上淡入一張圖片,你可能會將圖片疊於文字之上,並設置淡入效果,然而轉為不包含動畫的格式後,就只會看到圖片覆蓋文字。

別忘了,逐頁地播放簡報,本身就是個動畫,因而像這類情況,建議文字放在一張投影片,複製該投影片後再加入圖片並設置淡入效果,如此簡報現場呈現的動畫效果不變,事後分享簡報檔亦可呈現完整資訊。

考量不同觀眾嘗試各種搭配
紅、綠、藍三原色依不同比例相加,可產生人眼可感受的多樣色光,三原色原理實際上是由生理感受造成,而不是物理原因,紅、綠、藍可對人眼感光細胞產生刺激,然而對有些生物來說有四原色,對有些生物來說只有兩原色。

文字、圖片與動畫就類似光的三原色,它們可以獨立存在,也可以彼此混合搭配,用以產生多樣性的效果,以最後效果來說,這是個視覺呈現,如同我先前專欄〈技術簡報三部曲〉中談過的:「簡報現場是表演的舞臺,不過演出者至少有兩個,一是活生生的人,二是投影片內容,兩者一搭一唱,才能呈現完整內容。」

簡報檔就是個演員,就製作過程來說,你就像是在拍攝短片,你得混合搭配這三個元素作各種嘗試,並以觀眾的角度來看,呈現出來的效果,是否能有效傳遞你的想法。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