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范錚強,整理⊙王宏仁



范錚強

中央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曾任國立中央大學資管系主任多年,任內創立資管所碩士班,曾應邀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任客座教授。學術方面,擔任過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以及第三、四屆理事長。

范教授長期擔任多項政 府專案審查人,包括經濟部軟五計畫、ABCDE計畫、企業體系電子化計畫、商業體系電子化計畫、物流運籌業電子化計畫、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旗艦計畫等。
 

有次,我在課堂上問學生一個問題:你認為IT和其他部門的關係是什麼?同事、敵人還是顧客?多數人的答案不是同事就是顧客,但沒有一個學生選擇敵人。我告訴他們,錯了,其實三者都有。因為彼此都在同一家公司裡,有時難免要競爭資源,所以也會是敵人。但更多時候,IT部門不知不覺就變成了公司裡的監理單位,而員工只是管理的對象而非顧客。

很多企業的IT部門,因為高層要求、資安考量或法規要求,經常限制使用者,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原本IT部門是要提供服務的,結果卻變成管家婆的角色。這樣的IT部門以為做了這些事就是服務,其實做的只是監理者的工作。

但是,監理者往往不覺得自己做的是監理工作,反而以為是提供服務。關鍵就是你實際服務的對象是誰?你提供的服務只照顧到了公司的需求?還是使用者真正的需求?

要提供服務,IT部門應該要將其他單位當成內部顧客,而且要真的有對待顧客的樣子。

就像是一個好的服務生,在點餐的時候,不會只是向顧客介紹菜色而已,他會告訴顧客,什麼樣餐點搭配起來更好吃,也更便宜。要提供好服務,你要幫顧客想出替代方案,甚至會觀察顧客當天的心情,同伴是父母還是情人,考量到顧客不同的需求來推薦搭配方式,讓顧客吃到比自己點菜更美好的一餐。

若服務生只是公事公辦地說明菜色,就說不上是不好的服務,那樣只是按照程序完成表訂工作而已。IT部門也不能只是照單行事,而是要能告訴員工,這樣做不行,但那樣做就可以,主動提出替代方案。

如果服務生只是等著顧客開口要求,自己沒有主動提出建議,也不會讓顧客感受到好的服務品質。好的服務是要解決顧客真正想要的需求,甚至是他們想不到的需求。

IT部門本來就要執行很多監理性質的任務,比如說,公司為了避免員工任意帶走內部資料,要求IT部門將員工桌上的個人電腦USB孔密封,不讓員工使用,這種事情常讓使用者部門認為IT部門只是一昧管制。

其實,真正的問題不是USB管制問題,而是員工需要帶走某些文件資料時,有沒有管理方法。IT部門有沒有考慮到這些員工的需求,在管制USB時,也提供了其他的配套措施,可以滿足例外的情況。

有些爸爸媽媽也會這樣,在小孩做事的時候他們不幫忙,等到做完了,他們就說這樣不對,那樣不對,監理單位就是這樣。若爸媽是服務單位,就不會有這樣的行為,做事的時候不但會幫忙小孩完成,而且還會提供各種建議。

就像政府單位中負責管理駕照的監理所,若只是按照法律要求提出一套駕照申辦程序,監理所的角色還是監理,但是若可以考量到民眾的需求,提供各種不同的申辦管道,甚至自動連線到戶政機關取得相關身分資訊,協助民眾完成申辦時需要填寫的表格,簡化申辦作業,那就變成是服務單位了。

CIO們,你喜歡你自己是哪一種角色?你現在又是哪一種?

IT成為服務角色其實不難,完全只是心態轉換的問題,但更令人擔憂的是,你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只做到了監理,卻忘了服務。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