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營運仰賴IT,雖然可以減少許多書面文件的用量,但數位資料增長的速度之快,卻也使得儲存空間不敷使用成為一件令人頭痛的事。

然而,在與資料累積速度相互競賽的過程中,大家卻逐漸發現,資料累積速度過快是個問題,但磁碟儲存空間利用率不佳也是個大問題。所以,儲存架構從儲存設備直接連結單一主機的DAS架構(Direct Attached Storage),發展成將儲存資源統整為一個共用儲存池的網路儲存(Network Storage)架構,讓前端的多臺伺服器能夠共用一臺儲存系統的儲存空間,或是將多臺儲存系統的部分儲存空間整合成一臺邏輯磁碟機,供應給某一臺伺服器使用。

網路儲存架構看似已經讓儲存資源的使用保有相當大的彈性,但是,當企業陸續建置不同廠牌的儲存系統,異質儲存架構日趨龐大複雜,卻發現網路儲存架構仍有局限。

例如,一臺擁有動態調整儲存空間功能的儲存系統,在容量未達飽合之前,只要伺服器被分配到的LUN空間不足,即可動態調整,多數情況下伺服器甚至不必重新開機,對於使用這個儲存系統的伺服器而言,因為有了動態調整空間的功能,都算是享有儲存網路彈性的優點。

然而,一旦這個儲存系統的空間不夠了,需要擴充使用其他儲存系統空間,那麼問題就來了。理論上,在同一個SAN(Storage Area Network)環境下的所有儲存系統,其儲存資源應該都可以共用或挪用,但實務上,不同廠牌的儲存系統時常難以共享儲存空間,而且,設定工作麻煩,設定後通常又需要重新開機。因為擴充或轉移儲存空間,而使得前端伺服器必須停機,對有些企業而言,如此造成營運中斷就是個很大的問題。甚至,有些資料轉移作業是必須先關掉主機的連線,再進行資料的搬移,搬移大量資料耗時過久所造成營運中斷的問題更大。

最近我們觀察到有些企業開始採納儲存虛擬化產品,在前端伺服器與後端儲存網路之間,再加上一層儲存虛擬層,由這個中介層來代理伺服器與儲存系統的關連性,藉此打破了硬體層級的限制,使其在擴充儲存空間或調整儲存架構時,不再遇到異質儲存平臺或伺服器必須停機的限制。

本期的封面故事,我們要把焦點放在探討網路儲存架構的虛擬化,藉由分析儲存虛擬化在應用上的優缺點,以及多家企業導入儲存虛擬化的經驗,讓你找到改善儲存架構的方法。

此外,自從Google來臺灣成立研發中心後,進Google工作就成為許多軟體工程師的願望,但是,別以為只要夠聰明就能進Google。Google在找什麼特質的工程師?本期我們特別採訪臺灣Google第一批工程師,現身說法Google在找什麼樣的工程師。

本期還有一篇技術專題要推薦給你。為了解決無線網路能夠兼顧連線容易與安全設定的問題,今年初有一項產業標準已經開始推行,而目前已有幾款先期產品開始採用這項功能,請見本期我們搶先實測具備WiFi Protected Area的3款無線網路基地臺。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