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一齣由史帝芬史匹柏執導的電影──「關鍵報告」,因為劇情描述未來2054年中,有一套用以預防犯罪的完美「犯罪先知系統」,而引起了不少討論與省思。

這套系統的設計者顯然是性惡論者,預設人類的暴戾之氣難以根絕,於是衍生出一個概念:若能事先預知犯罪者的意圖,及早在犯罪成立之前就逮捕罪犯,那麼犯罪就無法成立了。雖然人類終究是不完美,但卻可藉此系統讓犯罪未曾發生過,以維護世界的和平。

劇中主角湯姆克魯斯身肩打擊犯罪的重責大任,他藉由先知者所提供的關鍵訊息,以找出可能的犯罪者。只見他站在一面透明玻璃前,雙手騰空操作,在既龐大又複雜的資料庫中搜尋、拚湊資訊,搶在行兇前的關鍵時刻,找到嫌疑犯的所在位置。

姑且不論這齣科幻電影所描繪的犯罪先知系統的合理性,但卻點出了預測技術的重要性與爭議性。

在企業經營領域,每一家企業也想要有這麼一套銷售先知系統,擁有預測市場與消費者需求的能力。若能預知市場的競爭態勢,就能事先調整策略;若能預知消費者的喜好與採購傾向,就能事先調節產能、分配適當的供貨與庫存,創造最大的效益。

在關鍵報告電影中,先知者為湯姆克魯斯提供預測;而在現今世界裏,企業雖沒有先知者,卻累積了不少銷售資料,只差以更為聰明的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來分析。

為了掌握快速變動的商場訊息,有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已經採納商業智慧的作法,例如設立企業戰情室,統一彙整商業情報、營業資訊,讓重要的決策人員快速地討論與做出決策。

不過,商業智慧乍聽之下,總是引起不少誤解。有人認為,智慧型的系統顯然非得是一套大型系統不可,應該只有大型企業才有能力採納;也有人認為,商業智慧是否就像人工智慧一般,與其相信機器的智慧,不如相信人腦的智慧;持反工具論立場的人則會說,殊不知傳統雜貨店的老闆,即便沒有商業智慧軟體可用,也是有其商業智慧的判斷。

上述說法點出了部分事實,但全加起來也未必正確,因為起碼我們就發現,除了大型企業,現今已有不少流通零售業者,開始採用商業智慧系統,以掌握銷售動態,立即反應銷售策略。

其中,有的公司以BI分析運動鞋的銷售策略,藉由BI分析,確切得知運動鞋與偶像劇搭配行銷的成效不錯,進而在短時間內再採取相同的策略以提升銷售量;亦有大型連鎖超市藉由BI讓各門市擁有推出最佳促銷組合的決策能力,各門市掌握了銷售狀況的分析報表,即可迅速調整商品的促銷與進銷存,找到最有助於提升獲利的促銷方案。

在以往沒有BI工具的時代,企業必須雇用統計專家,才能在龐大的數據資料中理出頭緒,現在,BI工具讓企業輕易就擁有統計專家的功能。我們走訪這些企業後,發現BI對他們而言儼然是決策、銷售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雖然他們都礙於商業機密而不願透露BI帶來多大的效益,但從他們的運用方式,我們可以體會到BI的威力,請見本期封面故事──「BI的威力」的深入分析報導。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