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拜「世界是平的」這本書在臺灣出版之賜,委外的話題頗為熱門。該書作者一開始就描述了美國與印度興起的委外模式:美國的會計師下班後,印度的太陽才剛升起,由他們接手繁瑣的數據統計工作。如此天時地利人合的無間合作,令人不得不熱中。

於是,美國開始採納「境外委外(Offshore Outsourcing)」模式。科技公司尤其是如此,許多美國科技公司都在印度成立研發中心,運用時差以及語言相通的優勢,美國的程式設計師寫好程式後,下班前把程式碼傳給印度公司,由他們接手進行測試與除蟲的工作。透過跨國委派的工作模式,使得工作不受人們生理時間的限制,工作流程持續地進行,儼然是一條7×24不停工的生產線。

委外,早已是企業普遍的現象,少有企業能一手包辦所有業務,多多少少都將部分工作委由其他擅長專精該業務的公司來執行。之所以要採用委外,就是要專心做自己擅長的事,而無益於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工作,就由專業的人來做,或許效果會比自己做來得好,而且成本來得便宜。例如,銀行把催收帳款工作交由催債效果較好的討債公司來執行,雖然討債公司手段備受爭議,但其效果比銀行自己做更好,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IT業務方面,臺灣的企業不乏採取委外的模式,例如銀行將信用卡系統的業務委由專業廠商開發系統、代管及維運,此外,還有更常見的委外開發應用程式,或是委外代管網路設備等等。

在製作本期封面故事──「臺灣IT委外,從降低成本轉向效益導向」時,我們感受到企業越來越能接受IT委外,雖然多數的委外類型仍屬於單一業務型式,未及境外委外或是企業流程委外;不過,企業對於IT委外的觀念已經有所改變,不再只是著眼於成本的降低,而是誰能「做得更好」,更加重視委外的效益。

委外由較專業的人來執行工作,就是最佳的選擇嗎?在面臨即時上市(Time to Market)的壓力之下,委外有時並不是萬靈丹。幾年前當證券公司紛紛搶進網路下單時,有多家券商委由國外廠商開發網路下單系統,雖然國外系統已通過實際驗證,功能完整自不在話下,然而,其開發時間較長;當時,元大京華證券評估開發時程與即時上市,決定自行開發系統以制敵先機,因而搶在同業之前推出第一個網路下單服務。即便該系統的功能一開始不及國外的系統,然而就在同業還困於軟體開發之際,元大京華的網路下單服務已經上線,爭取到多數的使用者了。

在IT預算得有效運用、而企業對於IT的需求卻不斷增加的時代裏,委外是個解決之道;但是,我們傳統上還是不自覺地認為:自己做比較好。一旦要交付其他公司來執行,不知他們能否如期完成,又達成率如何?的確,委外失敗的案例多有所聞,不得不令人對委外又愛又恨。該怎麼做才能讓委外服務成功呢?本期封面故事中,我們找到幾家企業現身說法,分享他們的過來人經驗,幫助大家別再重蹈覆轍。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