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許多IT廠商紛紛將銷售目標轉向臺灣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政府也積極推動中小企業E化,希望協助中小企業轉型。不過,中小企業的生態與中大企業截然不同,他們之中有員工數超過百人的,也有不到30人的家族型企業,對於IT的需求自然也是大不相同。

前陣子與一位想開拓中小企業市場的業者討論此事,他們以「田中企業」來代表臺灣的中小企業型態。在嘉南平原上,一家家座落在稻田之中的工廠,可能正在製造外銷用的五金,也可能正在製造汽車廠所需要的引擎零件。雖然這些田中企業是毫不起眼的工廠,但年營業額可能達數億元。

臺灣中小企業擁有靈活彈性、反應快速的優勢,也是臺灣經濟發展活力的代表。他們有許多是靠技術白手起家,在不斷強化技術、精進品質之際,公司營業額逐年增加,生意越做越大;然而,現今在各個產業裏,大者恒大的趨勢幾乎已成定則,中小企業主面臨生存壓力,無不力求企業轉型,於是大家都會想到藉助E化來精簡成本、提升效率,以強化競爭力。

中小企業主尋求E化之際,大多有機會停下來檢視創業至今的發展,才發現彈性靈活優勢的另一面,其實是缺乏管理制度與系統化流程。於是,他們企盼E化能帶來效率提升的同時,也引進管理制度。

E化是只有階段性但沒有終點的工程。今日中小企業靠進銷存、財會系統來取代以往的人工作業,節省企業內部成本,提升效率,並有統一的處理流程;另一方面,上游的中大型企業也為了精簡成本,朝供應鏈電子化發展,因而下游中小企業未來也將面臨電子商務及電子企業的問題。

田中企業普遍沒有專屬資訊人員,通常是老闆來兼任,企業E化的進程規畫,就端視老闆的眼光。對許多中小企業主而言,琳瑯滿目的E化方案令人分不清其中差異。以中小企業必備的三大軟體──進銷存、財會、人事薪資來說,現階段產品發展成熟,但產品類型落差極大;有在書店販售的盒裝產品,也有廠商提供專案開發,價格從數千元到百萬元都有。因此,本期的企業採購特輯,我們就深入報導中小企業必備的進銷存、財會、人事薪資等軟體,涵蓋13家廠牌,希望協助中小企業主找到正確的選擇。

政府近來也積極推動中小企業E化,找了一些IT廠商,提供相對應的解決方案。不過,或許這有助於中小企業採納E化措施,例如可以收發電子郵件、架設企業網站等等,但有助於藉助E化而促成產業轉型嗎?本期專題報導──「有IT,漁業自信迎接WTO」,相信是個不錯的範例。

「創新資訊應用研究中心」在臺南安平漁港的「安平活魚儲運中心」,正在試行將IT運用到活魚供應鏈,讓臺灣頂尖的魚類養殖技術能夠結合IT,建立全球運籌,把活魚賣到全世界,讓漁民正面迎接WTO。他們不是給漁民電腦與寬頻網路來建立網站而已,而是建立有助於傳統產業轉型的營運模式。這樣的E化就是產業轉型的新契機。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