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馬偕醫院在今年年中時,費時4個月將臺北總院的HIS系統和資料倉儲,高達30億筆的線上資料轉移至甲骨文第五代Exadata資料庫軟硬體整合設備(Oracle Exadata Database Machine X4),並於9月,臺北總院的HIS系統全面正式上線。
馬偕醫院行政副院長張文信表示,馬偕醫院是臺灣甚至是亞洲第一間醫院導入Exadata資料庫設備,且醫院眾多複雜的醫療資訊系統(HIS)要從多臺機器匯入一臺機器中,導入的過程中都要非常仔細慎重,避免中斷或影響員工進行醫療作業、病人照顧等工作。
馬偕醫院原本也是採用甲骨文的Sun Sparc Enterprise M4000伺服器共3臺,其中1臺供資料倉儲使用,2臺則做為HIS資料庫伺服器,資料庫版本則是採用甲骨文9i資料庫。
而原本的IT架構也穩定地使用了5年,但在5年後發現,醫院的資料逐漸增加,伺服器的效能和儲存空間逐漸不足,所以馬偕醫院資訊人員在考量過後決定汰換機器。
馬偕醫院在2013年8月開始執行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POC),2013年年底決定採購。
在2014年4月中旬取得機器後,馬偕醫院就開始進行HIS系統及資料倉儲的資料庫轉換作業與系統測試,並於9月,馬偕臺北總院的HIS系統全面轉移至新伺服器環境運作。
馬偕醫院資訊室主任湯進聖表示,採用Exadata資料庫設備和原本使用的Sun Sparc Enterprise M4000伺服器環境差異非常大,原本的伺服器作業系統是Unix環境的Sun Solaris,新機器的環境則是Linux系統。因此,在異質作業系統的資料同步轉移花費最多時間,約4個月,也花費了近1個月的時間測試HIS系統的應用程式。
除了異質環境的挑戰外,馬偕醫院的資料庫也從9i升級至11g,而未升級至12c資料庫的考量,湯進聖解釋:「因為12c才剛上市不久,以資料庫的穩定性而論,會以11g為優先考量。」
醫院24小時運作,停機轉換資料的時間會造成急診作業停擺,湯進聖表示,所以馬偕醫院選擇在凌晨時段患者最少時停機,來進行資料庫系統遷移的作業,30億筆資料的轉移僅花費了1.5個小時。
而在遷移中採用資料庫複寫工具GoldenGate,執行HIS系統和資料倉儲的異質平臺同步轉換。馬偕醫院有99%的資料都是透過GoldenGate工具將資料自動遷移至新環境,僅有1%的資料採用人工匯出再匯入的方式。
而馬偕醫院臺北總院只用了一套Exadata資料庫設備X4的八分之一機櫃,共有2臺採RAC(Real Application Cluster)架構的伺服器,每臺伺服器搭載了2顆12核心的Intel Xeon E5-2697處理器、256GB的RAM、4.8TB的快閃硬碟,以及內含30TB的儲存空間,湯進聖說:「這就足夠應付至少5年以上的資料成長量,不需要再擴充。」
另外,馬偕醫院也準備了一臺規格稍低的備援機,內建E5-2650處理器和256GB的RAM,利用Data Guard資料庫備援工具來做備援。
湯進聖進一步解釋,新機器在經過測試後發現,平常批次處理量大的健保請款作業,以前需要20至28小時才能完成,使用新機器後,作業處理時間縮短為7至8小時,效能增加了約3倍。
在批價作業方面,馬偕醫院資訊室也做過實際測試,批價作業處理一筆資料的時間從40秒縮短至20秒,平均一位病人等候時間縮短了5分鐘。另外,因為醫院的資料庫龐大,有些規模較大的程式需要執行15分鐘,在經過測試後,能夠縮短至3秒完成,進而提升醫生平均看診速度,相較於以往,可以提早20分鐘結束看診。
馬偕醫院預計在2015年完成淡水院區的資料庫轉換作業,也會在淡水分院建置一套備援機,並且利用2條300MB的網路直接連至臺北總院。湯進聖表示,甲骨文設備貴在授權,以前各院區共要12臺機器,未來多家院區集中化管理後,可降低授權費用。
馬偕醫院資訊室主任湯進聖表示,甲骨文設備貴在授權,以前各院區共要12臺機器,未來多家院區集中化管理後,可降低授權費用。
熱門新聞
2024-09-10
2024-09-09
2024-09-09
2024-09-13
2024-09-12
2024-09-10
2024-09-11
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