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白光LED會隨著手機彩色化普及度,漸漸取代藍光LED的市場,不過這並不代表藍光LED會被淘汰。最主要原因是,現在的白光LED都是從藍光LED「加工」而來的。日亞化所開發出來的白光LED,簡單地說,是在藍光晶粒上加一層黃色螢光粉,使之產生白光的效果。

如果不具備生產藍光LED技術,更別提白光LED了。就算不想爭奪彩色手機市場,未來白光LED所涉及的各種層面,還是得從藍光LED出發。因此臺灣LED業者,想要永續經營,都得先導入藍光技術,先行練兵。

為了避開專利問題,目前有些臺灣業者會透過紅、藍、綠三種顏色的晶粒,去做出白光的效果,不過,這種方式不僅成色、亮度的控制不易,而且要用到3顆晶粒,成本自然也高,因此,作為替代性產品尚可,但真正要求白光LED時,還是日亞化那種技術做出來的成本效益最高。有鑑於此,臺灣業者還是積極投入主流的白光LED技術。

撇開白光LED不談,事實上臺灣LED產業在世界上已經是數一數二。其中,每年的出貨量已經是全球第一,產值也已經達到全球第二。只是不過大多侷限在紅光、黃藍光等低階的產品上。這些產品單價較低,目前大約在1元上下。應用範圍則在電腦及周邊、工業儀表顯示、消費性電子等領域。

不過,業者指出,近幾年來,臺灣許多電子廠都移往中國,臺灣市場已大幅萎縮。LED下游封裝廠為了生存,也只能跟著到中國生產,除了降低生產成本,更為了就近維繫業務。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