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2000年的電子商務像「穿著西裝改西裝」並不為過,因為沒有模式、沒有成功案例可以參考、複製。當時經濟部技術處卻積極推動資訊業電子化A、B計畫,希望造就20~30個供應鏈體系,讓2500家企業導入B2B。

2000年6月,通過審查的A計畫廠商共有IBM、康柏與惠普三家,資格是對臺年採購金額超過15億美元。B計畫的參與資格為年營業額達100億元的廠商,共有宏碁、神達、仁寶、華通、微星、誠洲、華宇、致伸、大同、新寶、英業達、大眾、臺達電、華碩、倫飛等15家臺灣廠商。

技術處的目的,是希望結合電子化採購與SCM(供應鏈管理),藉由外商經驗帶動臺商建置B2B體系。因此,20家臺商加入IBM的A計畫體系,10家供應商參與康柏臺威計畫的運作,而惠普則有12家臺商加入。「打帶跑」隨時修改最適性

在推行A、B計畫期間,不時傳出延宕的消息。參與的廠商幾乎一致認為,導入A、B計畫是「又貴又累」的工程,雖然政府也同意A、B計畫沒有前例可循,可以「最適性」修改計畫。但是,動輒牽涉數十家廠商的計畫,要一次修改並不是容易的事,因此常有廠商延宕的消息傳出。

另一方面,政府對於「圖利外商」一事相當在意,同時希望建置的供應鏈屬於公開(public)、市集型的體系,再加上許多措施在初始階段並不完整,尤其配套措施跟不上民間速度時,推動起來自然有不少難言之隱。「粽子頭效應」逐漸顯現

不少A、B計畫主持人都稱這種「以大帶小」的模式是「粽子頭效應」,由主導的廠商帶動中、下游夥伴電子化。慎選廠商自然是成功的關鍵,而政府也擬定關鍵績效指標協助企業時時評估建置的進度。除了拉抬外商的採購金額、改善企業流程,政府還希望藉由標準的推動更新營運模式。

建置完成後,由於臺灣供應商與國際原廠的電子採購體系更加緊密,加速臺灣供應商的電子化接單能力,比鄰近國家領先6~12個月,同時也帶動外商對臺採購比重增加,從導入前的150億美元增加到180億美元。

B計畫所帶動的成果更可觀,扣除重複加入的廠商,總計有3995家供應商因B計畫帶動而導入B2B。其中採用瀏覽器建置的廠商有3374家,佔86%,以中介轉換方式建置的有446家,約佔11%,而直接與國際原廠系統相連的有135家,佔3%,上下游共體營運的關係因此更加緊密。C、D、E計畫整軍待發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2001年5月所做的統計,臺灣因為導入A、B計畫,讓臺灣的國際競爭力從全球第27名上升到16名,與澳洲同列全球競爭力成長最快的國家。推動資訊流告一段落後,政府也準備推出金流與物流計畫,並進行協同運作,這些建置都有賴後續的C、D、E計畫。

目前已有9家臺灣金融業者申請加入C(cash,金流)計畫,11家公司加入D(distribution,物流)計畫,而E計畫也將在近期內啟動。臺灣IBM總經理許朱勝認為,B計畫廠商比A計畫更適合導入C、D、E,不過目前IBM已在C計畫與華南銀行簽約,而惠普也與臺新銀行達成協議。

A、B計畫為臺灣電子產業敲開了更廣的全球大門,第一棒開跑後,C、D、E計畫即將接棒,預計2年內將可吸引9億元的投資。臺灣電子業者靠著A、B、C、D、E計畫,電子業明日帝國的輪廓也越來越清晰。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