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mberland
「品牌不只要出現在廣告中,更要出現在生活體驗中!」戶外休閒品牌Timberland臺灣暨香港品牌總監洪嘉陽揭露,貫穿自家OMO行銷策略背後的重要精神。
現今消費環境中,品牌要經營線上線下銷售及行銷通路(OMO),已經是老生常談。不過,如何根據自家品牌和商品特性決定執行方向,再結合科技來提升效果,仍是複雜但重要的課題。近日一場活動中,洪嘉陽分享自家OMO行銷的策略和具體做法,如何半年內提升180萬元再行銷業績、增加6成電商搜尋流量,更讓最經典款的老商品,年銷售量提升高達3成。
行銷與顧客生活結合,不是販賣商品,而是「生活情境解決方案」
洪嘉陽表示,Timberland行銷不追求傳統的曝光效果,而是要達到「場景佔領」,也就是進入顧客生活場景中。他進一步說明,他們看待商品時,不只著眼商品功能,更聚焦如何讓顧客應用於生活中;看待通路時,則不只將其視為銷售和溝通的管道,而是「出現在顧客生活中的場域」。
他坦言,這個思路的核心概念並不新穎,只是把眼光從自身販售商品的需求,轉移到顧客使用商品的需求。「消費者不是找商品,⽽是找場景解決⽅案。」Timberland以此概念,延伸出自家行銷心法,進而決定他們OMO通路經營、個人化行銷,以及SEO(搜尋引擎優化)的具體做法。
高度仰賴實體體驗的Timberland如何經營OMO零售
Timberland主力商品為鞋類和服飾類,傳統上非常仰賴實體通路,總貢獻度仍是實體通路會員最高。數位通路沒有真人服務、無法觸碰和感受鞋子服飾、無法即時擁有商品,如何經營,才能讓顧客買單?
洪嘉陽指出,實體門市仍受到交通時間、營業時間限制等缺點。相較之下,電商網站有更多接觸點,如Line、App、社群網站,營業時間也全年無休。Timberland設計OMO零售做法時,目標是希望發揮線上及線下通路各自優點,而非取代彼此功能。
Timberland OMO經營架構是,以CRM會員系統為核心,紀錄會員在電商及門市的銷售資料。社群媒體和通訊軟體,則作為溝通管道,用來宣傳、一對一行銷和再行銷、問卷調查,以及導流到門市或電商。
洪嘉陽分享自家操作再行銷、問卷調查及導購活動的做法。首先是購物車未結帳再行銷。當他們發現顧客在電商通路有購物車尚未結帳,會透過CRM找出顧客常去的特定實體門市,通知店員透過Line聯繫顧客,進行一對一再行銷,以及提供視訊丈量尺寸等服務。常見購物車未結帳再行銷做法,只會由電商系統送出推播,提醒會員購物車未結帳。Timberland則更進一步,增加真人服務感,更讓實體通路一同參與再行銷。這種做法,在半年內創造出180萬元業績,成交率高達46%。
他們還利用Line投放問卷,作為大量快速與會員溝通的管道,不只蒐集會員意見和偏好,更用來宣傳新品,以及導購。曾經,他們嘗試性以會員點數為填寫誘因,於特定年齡層投放數萬份問卷,一個晚上就回收高達6,000份有效問卷。自此,他們開始積極利用問卷來作為市場調查利器,還在新品發售時,以調查為名,行商品介紹之實。後續新品上市時,都發揮出介紹及導購的效果。
另一個做法則是透過CRM資料分析會員喜好,來選擇在社群媒體上代言的KOL,達成精準行銷效果同時,也不須砸大錢追求流量和知名度最大的代言人。洪嘉陽舉例,他們有一次主題活動,主打「客製化黃靴」商品,透過分析會員喜好,找來6位不同分眾領域的KOL代言,結果不只帶來巨大流量,且幾乎所有商品都一夜售罄。
從生活化行銷角度切入AI技術應用及SEO做法
不只經營舊客(會員)時強調從顧客生活情境與需求切入,Timberland獲取新客時也是如此。洪嘉陽強調,把商品視為生活情境解決方案的認知,深深影響他們SEO及電商通路經營做法。
他們將商品關鍵字分為「品牌字」、「功能字」、「情境字」,分別用來形容品牌及商品名稱、商品功能及特性,以及商品相關情境。例如,「Timberland鞋子」、「健走鞋」、「馬祖繞境」。他們利用AI找出具有相關性的3大類關鍵字,並在電商中,自動為每個主題關鍵字產生專門主題頁面,而不只依照傳統商品分類模式來呈現商品。
他們希望用這種做法,使顧客對商品相關功能或情境有需求時,就算不搜尋品牌名稱,也有機會在搜尋引擎中找到自家商品。洪嘉陽補充,這些主題商品頁面必須確實符合顧客需求,且介面友善美觀。當顧客點進這些頁面後,較長停留時間和做出互動行為,都對SEO排名有幫助。
Timberland開始製作主題分類頁面後,電商的有機搜尋流量更是增加了64%、新顧客增加15%、分類商品頁面點擊數增加20%,從商品分類頁面進入自家電商網站的流量,更成長近3倍。其中特別成功的案例,包括「媽祖遶境」主題,使健走鞋在行銷檔期間銷量提升82%、主題頁面跳出率只有6.1%,遠低於他們平時的77%跳出率。另一個案例則是將經典款黃靴結合K-Pop偶像New Jeans、韓風穿搭等情境主題,讓這款1972年就問世的老商品,銷量達到驚人的年對年成長30%。
洪嘉陽坦言,自家數位行銷和OMO經營模式,有許多做法乍看之下已是老生常談,技術也不算特別新穎。他認為自家特色在於,從數據分析出顧客需求來設計線上線下體驗,使商品和通路容易進入顧客生活中。「借用科技的力量,為顧客創造參與和體驗的機會。」他總結。
熱門新聞
2025-07-07
2025-07-07
2025-07-08
2025-07-03
2025-07-07
2025-07-04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