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6/19)行政院會後記者會中,衛福部長照司揭露長照3.0計畫,延續2.0實施成果,提出8大目標,包括健康促進、醫療照顧整合、積極復能、提升機構量能、強化家庭支持、導入智慧照顧、落實安寧善終、人力專業發展,同時提出8大特色,如導入智慧照護科技、新增居家智慧科技輔具租賃制度,以及建立在宅責任醫療網絡等。

提出3.0計畫3大願景、8大目標與特色

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表示,長照3.0願景與長照2.0是一致的,要以社區為基礎、以人為本,來提供連續照顧。推動策略則瞄準普及照護資源、強化家庭支持、完善專業銜接,來達到健康老化、在地安老安寧善終的願景。

長照3.0計畫還瞄準8大目標,包括健康促進、醫療照顧整合、積極復能、提升機構量能、強化家庭支持、導入智慧照顧、落實安寧善終、人力專業發展,是根據2.0計畫不足之處,提出的加強方向。

也因此,長照司歸納出3.0計畫8大特色。首先是將現行社區內的各種據點,發展為社區共融照護圈,來打破既有對象的限制,尤其是原本聘僱外籍看護的家庭,需自費使用社區照顧資源,如日照中心、家庭式託顧服務,長照司為了讓長輩也有社區參與感,因此在3.0計畫中,將原核定額度放寬,來使用社區照顧資源。

第二個特色是醫療長照無縫接軌。祝健芳表示,原本在居家醫療照顧和大家醫計畫併行時,未有專責醫師開立長照醫師意見書,住院PAC個案也沒有出院準備銜接長照服務,因此3.0計畫要串接這些流程,建立在宅責任醫療網絡、持續推動健保署的在宅急症照顧,並強化銜接住院PAC個案復能服務,讓醫療照護與長照更密切。

第三是擴大服務對象,要將原本照護對象鎖定的65歲以上失能老人、失能身心障礙者、55歲以上失能原住民、50歲以上失智症者,但現在,要擴大為不分年齡的急性後期照護(PAC)失能者,盼其早日康復、回到社區;同時,照護對象也會擴大納入年輕型失智者,也就是49歲以下確診的個案,就在照護範圍內,可以使用共照中心或失智據點資源,來接受延緩失智的課程或資源。

第四個特色是強化中重度照顧,將原本只針對部分個案提供晚間和夜間緊急服務、透過獎助加強資源不足區發展住宿資源,在3.0計畫中,會改擴增晚間照顧和夜間緊急服務量能,以及在缺乏長照資源地區,結合社宅或公私資源來加強。

下一個特色是「住院照顧鬥跤手」,也就是由政府與民眾,共同分擔聘請住院看護的費用,來改善原本民眾住院時,家人需請假自行陪病或自聘看護的沉重經濟負擔。祝健芳表示,目前已在特定區域試辦,未來會擴大到更多醫院。

第六個特色是以人為本智慧照顧,也就是要新增居家智慧科技輔具租賃的制度,並獎勵日照及住宿機構導入智慧照顧科技,來減輕人員負荷、提升照顧品質。

再來是落實安寧善終,也就是針對特定疾病且一定年齡以上的民眾,由政府支付一生一次的免費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過去的計畫,只針對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使用日間照顧服務者、病主法第14條公告疾病者,才提供免費ACP。

最後一個特色是充實照顧人力,因為,在長照2.0計畫中,只有住宿機構可聘僱中階人力、照顧服務均需由照服員提供,造成勞力負擔過大。於是,政府要在3.0計畫優化照服員的勞動條件、擴大外籍中階技術人力進用(尤其是夜間照護),以及推動照顧分級派工,來讓非長照核心的照顧項目,讓非長照人員執行。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