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 RMN是即時競價廣告商業模式。近月,Momo電商網站的搜尋頁面開始可以看到因應顧客輸入內容而即時呈現的廣告。

不分實體或數位,臺灣大型零售業者近一年都相繼將廣告業務,視為下一波重要成長動能。舉凡電商、百貨、超市、量販、超商等零售領域,不少指標企業開始發展零售媒體聯播網(RMN,Retail Media Network),少數先行者更開張了RMN廣告服務。

RMN是零售業者利用數據及通路兩大優勢打造而成的廣告服務。零售業者持有的第一方顧客數據,不僅完整記錄消費細節與顧客身分,且通常獲得顧客授權,可用於精準行銷,投放廣告到自家零售通路。零售通路本身就是消費場景,從廣告曝光到實際消費中間阻力少,且身處零售通路的廣告受眾,多為具備消費意願,正在購買決策最後階段的消費者。這些優勢,使行銷經費容易轉換為實際消費行為,廣告投資報酬率(ROAS,Return On Advertisement Spending)高。

不過,零售業者一直以來都手握第一方數據和消費通路優勢。他們為何在這個時間點,打算從已然成熟的數位廣告市場中打下一片天地?這波「不務正業」的浪潮,是從何而來?

疫後零售環境加上第三方Cookie退場,推動RMN崛起

早在7、8年前,臺灣就有電商利用強大數據力,於自家通路開啟個人化廣告版位,提供平臺賣家對自家顧客進行個人化行銷。但是,直到2023年,才是RMN在臺蓬勃崛起的一年。

這一年,Google終於宣布第三方Cookie退場時程,數位廣告行銷精準度與行銷成效追蹤受到衝擊,零售業者手上所擁有的龐大使用者資料,成了精準行銷新的數據石油,受到越來越多數位行銷業者青睞。

許多實體零售業者因疫情而展開數位轉型,數位化程度及數據利用功力大增,成為促成RMN崛起的一大因素。超市和百貨界龍頭全聯和新光三越,都在疫情間加速了數位轉型,打造了現代化數據基礎建設及運用方法。這兩家龍頭企業也不約而同的在相近時期看中了RMN商機,前者正在規畫相關業務,後者則已經開始試營運。

另一方面,對電商來說,後疫情時代,消費者習慣從純線上走到線上線下流動,導致電商疫情紅利消失,營收成長幅度大幅減少,必須尋找新的成長動能。本已高度數位化,且會利用數據來進行精準行銷的電商,自然也將眼光放在RMN這個國外已經證明可行的商業模式上。

手上數據的價值更大,數位能力更強了,急需尋找新成長動力的大型零售商,紛紛跨界,加入數位行銷的戰場,仿效國外零售龍頭Amazon的作法,開始發展臺灣本土的RMN。超市一哥全聯福利中心開始籌備、百貨龍頭新光三越開始試營運、電商龍頭Momo及超商雙雄之一的全家更正式推出了RMN服務。他們都是看中了零售業者得天獨厚的數位行銷優勢,可以結合科技,打造成具有高競爭力的廣告業務。

利用零售媒體優勢搶占數位行銷市場,新增可靠收入來源

臺灣電商龍頭Momo也感受到了疫情紅利消失。Momo也受環境因素影響,去年營收成長幅度只有7%,相較於前兩年疫情期間高達23.6%和17%的成長幅度,明顯下滑許多。

RMN是Momo今年用來注入新成長能量的重要做法,希望希望將自家1,400萬會員數據及每月3,200萬網站人流量轉換為廣告收入。為了發展RMN,Momo成立了專屬部門,更投入大量資金,使IT預算成為他們去年少數有明顯增長的營業費用項目。

Momo總經理谷元宏曾在今年媒體春酒上表示,在設計廣告主操作RMN系統的UI/UX設計,以及強化廣告匹配演算法來提升廣告預期ROAS時,都是以不輸Google等廣告巨頭為目標。目標是,從這些巨頭手中,搶占自家品牌商的行銷預算大餅。

用RMN開啟更多精準行銷形式與機會,以衝刺零售營業額

長年耕耘會員數據的超商雙雄之一全家便利商店,同樣看上RMN可以帶來的新成長力道,在去年正式推出了RMN業務。

全家數位戰略核心是要促成更多交易完成。過往,他們利用會員數據等第一手零售數據做輔助,對自家會員祭出許多不同行銷做法,來嘗試提升會員交易頻率和客單價。但是到了2023年初,全家於自家法說會中提到,當訂閱模式疲乏、零售毛利緊縮時,跨界廣告業務做RMN,是填補此成長動能缺口的做法。

「我們做RMN主要目的不是賺取廣告財,而是促成顧客完成交易。」掌舵全家RMN的商品本部副本部長兼整合行銷部部長陳菀揚說明,全家目前經營廣告業務的態度是,用不同型態的行銷方法,來促成顧客在線上或實體零售場域完成更多交易。

這個出發點,也使全家和Momo的RMN經營模式大有不同。相較於後者容易規模化、規格化的自助式即時競價模式,全家採取人工接案的商業模式,由行銷部門深度思考、規畫,如何結合通路與專案特性,來最大化行銷效果。這也使他們採用了許多有別於常規RMN的行銷模式,以及追蹤和優化這些模式的方法。例如,於實體門市中進行LBS行銷,再利用A/B測試來測量行銷成效等。他們還期望能透過廣告業務,與更多原本沒有在全家通路販售商品的品牌進行異業合作,以創造更多商機。

全家開始利用於實體門市通路投放廣告,包括自家門市電子看板,以及利用LBS行銷技術在入店時推播廣告到顧客通訊軟體。(圖片來源/全家便利商店)

數據基礎建設是加入RMN戰局的關鍵能力

搶先於其他大型零售商推出RMN服務的全家和Momo,都不是從零開始。

自2016年,全家就開始為了經營數位會員而佈局,陸續導入顧客數據管理做法及技術,並建立了一種用數據滾數據的模式──依據數據開發出新服務,再從新服務中蒐集更多顧客數據。舉例來說,他們從跨店咖啡寄杯功能的數據中,鎖定了周期回購商機,再從顧客回購習慣出發,陸續推出家庭訂閱制、多人訂閱制等熱門功能。這些利用顧客數據來進行個人化行銷的做法與經驗,都沿用到了RMN業務流程。

Momo也早已慣於用數據來支援日常營運。用零售數據支援RMN業務前,他們就會用CDP、SCM,以及其他數據處理科技來輔助商品管理、數位行銷、物流規畫、行銷策略等營業面向。高數據可用性及豐富數據應用經驗,成為他們半年內完成RMN系統建置的助力。

不只全家和Momo,Pinkoi、露天、第一網站都是臺灣率先跨入RMN的先行者。這些先行者的共通點是,都具備了良好數據處理流程及底層技術架構,這正是建置和維運RMN的技術關鍵。最少,需要能在近乎即時的效率下處理巨量數據,隨時維持服務穩定性,並確保數據容易追蹤、分析。

不少RMN先行者也都挖掘出各自獨特的數據競爭優勢──Pinkoi以特殊領域電商數據自行訓練出多模態多功能的AI模型;露天以上百萬間賣家數據打造了賣家分級模型;第一網站則建立了一系列快速梳理、整合、分類及應用上百間電商商品數據的處理流程。這些做法,都是為了充分發揮自己手中零售數據特性,來取得獨門行銷競爭力。

跨界數位業務需面臨技術與組織面挑戰

利用數據來進行數位行銷,是有助於零售業者跨界數位廣告業務的重要能力。不過,要打造完善的RMN系統及業務不是光靠既有技術就夠,零售業者還會遭遇更多技術挑戰,甚至組織面挑戰。全家、Momo,以及其他行之有年的電商,都不例外。

第一個是技術面挑戰。當精準行銷技術從自用走到商用,零售業者必須要能用客觀指標證明自家RMN行銷成效高到能與其他廣告通路競爭──這意味著,廣告系統要有能力處理大量請求、迅速清洗數據雜訊、避免廣告作弊與詐騙,且商品推薦演算法的精準度要能與專業Martech廠商匹敵。Momo電商事業資深副總經理洪偉釗坦言,直至今日,他們RMN的商品推薦演算法仍有不少加強空間,且強化演算法到ROAS足以吸引廣告主,是他們最大挑戰。

再來是組織面轉變。零售業者既有行銷及IT等部門必須學習數位行銷領域的業務邏輯和相關知識,甚至為了經營RMN業務而徵招專職人才。Momo就開了至少7種職缺,來完善RMN系統和業務流程。全家則是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將原本行銷部門轉化為RMN廣告業務、廣告投手及行銷專案負責人,快速累積跨通路數位行銷經驗及廣告版位供給方的業務邏輯。

最後還要整合這些技術與組織。零售業者還須在內部調度IT、行銷甚至業務等部門,以及和外部Martech技術供應廠商密切合作。陳菀揚說,如何跨部門溝通數位行銷業務邏輯及需求,以確保數位行銷每一個環節都順暢,是他們經營RMN的最大挑戰。

這幾年來,零售業不斷發展「斜槓」業務,從品項的多元化,到通路型態的多元化,一路走出了零售本業,進入了業務多元化時期,賣起廣告板位。就如超市超商化,和超商超市化兩種斜槓做法,看似同歸,實則殊途,不同型態的零售業者開發RMN業務時,也會面臨各自挑戰。接下來,我們將分別探討實體及虛擬的大型零售商如何進入廣告市場,並從先行者案例中,了解RMN背後應備有的技術實力。

 相關報導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