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資訊局長趙式隆希望未來推動臺北市的資訊成果,包括台北通、臺北大數據中心、Taipeion開放架構,與外界共享。

「相較於從學術單位而來的兩位前局長,在商業上的靈活性沒我來得高」,臺北市政府資訊局長趙式隆自信地說。

去年12月25日,臺北市長當選人蔣萬安率領新的市府團隊上任,至今還不到2個月,臺北市資訊局長趙式隆面對媒體,充滿熱情暢談上任後,今後帶領資訊局的想法。自臺大電機系碩士畢業的他,專長在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裡的自然語言處理及電腦視覺處理,他形容自己的第一志業是教學,故曾在臺大電機系教授工程數學、微分方程等課程,2010年開設網路與多媒體實驗,教授App開發與網頁程式設計,為學生選課的熱門課程,上過其課程的學生,為後來臺灣本土App發展奠定基礎。即使去年底接任北市資訊局長,仍在陽明交大兼任助理教授,以非資訊背景學生為對象,教授以Python開發深度學習專案。

早在學生時代他就開始創業,後來又連續兩次創業,一次創立數位學習公司,利用App改進老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另一次創業則是成立金融科技公司,提供AI保險方案,他也以年輕創業家身分,擔任中央部會新創計畫的顧問或諮詢委員,並曾主持教育廣播電臺創青宅急便節目。

不只要讓服務可用,還要好用

對於上任後的願景,這位不到40歲的年輕局長熱切說出8個字:科技普惠、無限臺北。

他解釋,無限臺北是將每位市民連結起來,創造無限可能性,連結則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是資訊局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時也呼應科技普惠的重要性。「科技的進步,不是賦能讓厲害的人往前走100步,而是讓每個人包含技術的弱勢者,都能往前走1步,沒有人掉隊,這樣才是進步」。

不只是要讓每個人都能使用基本服務,做到可用,民眾不使用的服務,覺得不好用的服務,也要改進服務,做到讓民眾覺得好用。

趙式隆指出,儘管過去市政服務以數位化為目標,但數位化有層次上的差別,目前的數位化只是剛開始的e化。以前民眾要到實體機關,在櫃檯交付文件資料,先前市府將這個過程線上化,但線上化距離數位化仍有一段距離,儘管線上化後,民眾不再需要到櫃檯辦理,但需要的文件資料卻沒有減少,例如線上使用自然人憑證,但仍要繳交身分證、健保卡等資料,為此民眾還要使用掃描器準備資料,未必比走一趟機關來得方便,既已使用自然人憑證,過去依行政慣性需要檢附的資料,有些資料已可勾稽,為什麼還需要這些資料?

「從線上化到數位化的重點是,應該重新盤點流程,哪些流程能夠進一步簡化,而不受過往的行政慣性影響」。他認為,服務從可用到好用的層次,可用關乎數位平權,好用則是政府施政的成果,大家真的覺得比原來更好。科技普惠的關鍵是,讓弱勢的人能使用服務,讓原本就能使用的人,真的感到這些服務是有幫助的。

然而,對公務機關而言,過去基於防弊需要,要求民眾檢附資料供審查,如果不用繳交這些資料,可能引起公務人員的擔心,趙式隆認為,除了從民眾角度,改進服務讓其變得好用之外,也要讓公務人員體認到從線上化到數位化後,工作變得比較輕鬆,負的責任也比較少,才能發自內心去盤點、思考現有的流程是否有精進的空間。

趙式隆表示,服務從可用到好用,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讓弱勢者能使用的服務,對數位平權有幫助的服務,另方面從大家常用的服務,具代表性、影響最大的服務著手,精進服務讓民眾、公務人員都有感覺。先建立成功範例來推動,形成正向循環,慢慢引導進步。資訊局已開始規畫,和研考會討論研商有哪些流程可以優化,資訊局身為市政府的技術幕僚機關,協助解決技術上的挑戰。

推動臺北市成為新創實驗場域

過去在柯市府期間,資訊局設有TPMO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促成各局處與民間廠商合作,以臺北市作為實驗場域,讓廠商進行服務的POC概念驗證,作為推動城市創新的作法,而在蔣萬安在當選之前,提出要讓臺北市成為新創試驗場域,是趙式隆上任後可以施力之處,同時也呼應市長就任後,擴大公私協力、打造服務型政府的目標。

趙式隆以過去的創業經驗指出,政府與民間企業合作,政府不是很好的甲方,民間企業沒有獲得合理的利潤之下,可能會偷工減料,需要來自民間產業,從乙方角度觀點,合理思考政府與民間的合作關係,公私協力才會發生,基於過去創業的經驗、技術專業背景,資訊局能夠促成公私協力合作,這些對市民的服務,達成服務型政府。

對新創業者來說,創業的第一張訂單相當重要,趙式隆表示,市府與新創業者合作,以城市作為新創業者的服務驗證場域,市府可以作為新創業者的第0.5張訂單,新創在場域的成功試驗,與市府的合作經驗,可以讓產品更容易銷售到民間或國外市場,市府能成為新創業者的第一個客戶或合作夥伴。

推動台北通、臺北大數據中心走向開放架構

過去在市長柯文哲任內,北市資訊局推出台北通、臺北大數據中心、Taipeion公務雲,內部稱為資訊局3寶,儘管立意良好,但也曾遭外界批評,例如在疫情期間,議員質疑台北通透過實聯制蒐集個資,先前市府成立臺北大數據中心,被質疑販賣民眾個資等等。新的蔣市府團隊上任後,外界也關心台北通、臺北大數據中心的下一步。

趙式隆對資訊局3寶感到驚豔,以台北通為例,他認為台北通是一個很好的Super App代表作,過去不同局處推出自己的App,民眾常需要安裝各種App才能使用各種服務,台北通匯整各局處服務,成為單一市政服務入口,台北通的價值在於已建立擁有300萬使用者的基礎,甚至超過臺北市人口,是政府對民眾服務的很好範例。

過去臺北市的資訊發展成果,被市府視為重要的資產,但趙式隆上任後希望扭轉這一觀念,將臺北市的市政資訊成果進一步和外界分享,未來引導台北通、臺北大數據中心、Taipeion走向開放架構,在技術觀念上帶到新高度,透過成果的分享,不只是臺灣的政府機關、開發者、廠商,也讓國際看到臺北市的成果,在國際化上帶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至於如何推動開放架構,他以知名瀏覽器的做法為例,在官方版本瀏覽器之外,提供開源版本供外界使用,利用群策群力共同維護開源版本,從開源版本反向回饋,帶動官方版本不斷精進。如果台北通將來開放架構,其他縣市也能打造自己的城市通,官方的台北通也能受益於開放版本獲得改善,回歸到對市民服務的提升。

不過,趙式隆直言,現階段要推動開放架構仍有挑戰需克服,其中之一是解決智財問題,由於背後可能不只有單一合作廠商協助開發,未來資訊局3寶要走向開放架構,必須能說服廠商願意配合,開放多大的程度,也會影響外界使用的意願,但他認為仍有機會說服業者配合,以台北通為例,如果其他縣市希望採用台北通的開放架構,臺北市的協力廠商就有機會與其他縣市合作。目前開放架構為他上任後的施政大方向,實際如何執行還有待討論,或許未來資訊局可設立維護GitHub專案,就開放架構和工程界說相同的語言。未來可透過先導研究案,研究如何最大化實現此一理想。

臺北大數據中心導入機器學習技術,提升市政預警、決策能力

至於臺北大數據中心,他推崇柯市長團隊的執行力,匯整各個數據,經過處理活動市府資料的使用,為臺北大數據中心打下很好的基礎,大數據中心除了支援平時市政決策,臺北市舉行的大型活動,例如跨年或燈會,大數據中心也支援活動數據的蒐集,透過視覺化的儀表板呈現,讓監控活動進行指揮中心參考。

然而,他以資料科學家身分來看,指揮中心觀看監測數據後,再以電話向活動現場指示如何疏散過於擁擠的人流,如果發生韓國梨泰院的踩踏事件,反應時間可能不夠快,需要導入機器決策。目前的臺北大數據中心的架構,使用傳統的資料科學,資料匯整、視覺化,並沒納進來機器決策,未來引進機器決策,系統直接指示現場人員如何處理,反應時間能從幾分鐘縮短至幾秒,更早的防範應變。

未來資訊局會增加大數據中心使用的GPU伺服器,並引進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的專家進來,採用現代化的資料科學技術,由於今年資訊局預算已定,明年編列新預算支持下,資訊局才能大舉推動。但趙式隆表示,今年仍可先和學術研究合作,在現行大數據中心的資料架構下,如何運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模型作出成果。未來臺北大數據中心導入機器學習,不只是預警、決策,還包括對各種可能發生情境的預測。

由於此次選舉,北市友好的縣市增加,資訊局也準備和其他友好縣市,在異地備援資料中心、資安聯防等議題上討論如何合作,強化資訊韌性、資安訊息交換。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