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微軟信誓旦旦的說不會再推出新版Windows,沒想到現在發表了Windows 11。「疫情讓微軟重新聚焦Windows」微軟首席產品長 Panos Panay在產品發表會上,點出了微軟產品策略轉向的關鍵。(圖片來源/微軟)

2年前,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才信誓旦旦的對媒體說,Windows 10將是最後一個版本,因為Windows不再是微軟最重要的核心產品。沒想到,就在臺灣時間2021年6月25日,微軟正式發表了新一代的作業系統Windows 11。改版幅度之大,不亞於當年從Windows 3.1到Windows 95的徹底大顛覆。

微軟強調這是一個全新的Windows版本。不只是極簡化設計的全新介面,或是把眾人習慣多年的啟動視窗,從左下角,移到了螢幕置中而已。通知中心、控制設定、檔案管理員、設計主題,音效都有全新的設計。

另外,針對多工工作模式,增加了新的桌面機制功能,例如視窗布局(Snap Layouts)、視窗群組(Snap Groups)等,可以把多個App的視窗畫面,快速指定用特定版面組合的方式來呈現,方便支援多任務的工作模式,瀏覽不同App的介面,也更強調桌面Widget小工具的能力,更方便整合到桌面。

在硬體上,新版作業系統可以支援的處理器,也不偏重支援x86處理器,更擴大支援了7款高通Arm處理器,而且不論是個人電腦、筆電、平板、多合一筆電、可轉換式筆電、精簡型電腦上,現在都是同一套Windows 11,來支援x86和Arm架構處理器。

全新設計的新一代Windows,把桌面PC變成了觸控式PC

不只如此,微軟更根本地,不再區分桌面模式和平板模式,現在都合而為一,讓所有的應用程式都變成具備觸控能力的App。例如拉大了任務列上每個圖示的間距來避免手指誤觸,也增加了更多觸控引導的設計機制,或是方便手指放大或縮小視窗的觸控設計。文字輸入機制多了不少觸控操作的設計,不只可以個人化調整觸控鍵盤,也多了新可以快速開啟的新語音輸入機制(Voice typing launcher),觸控操作更增加了不少三指或四指姿勢的操作方式。

不像Windows 10必需切換成平板模式,才能使用觸控介面友善的設計,在Windows 11中,直接將觸控設計原則,視為整體預設的操作方式,這讓桌面型PC都變成了一臺觸控PC,只要螢幕硬體支援,所有OS操作都能觸控。換句話說,這是第一款預設全觸控設計的Windows。

內建的App商店微軟商店(Microsoft Store)趁機重新改版,可以支援更多種格式的應用程式型態,除了微軟先前力推的PWA應用程式格式,還有原有的UWP格式,也新增對Win32應用程式型態的支援。換句話說,傳統的Windows桌面應用程式現在也可以上架到微軟商店來提供和銷售,使用者可以直接從這裡下載和安裝傳統應用程式。

甚至,新版Windows還可以執行Android App,微軟和Amazon合作,將Amazon Appstore上的Android App和遊戲目錄整合到Windows上,使用者可以在PC上下載來自Amazon Appstore的Android App到桌面環境來執行。

其他微軟力推的新特色,包括在Windows 11中內建了視訊協作平臺 Microsoft Teams的用戶端聊天程式,在工作列上就能一鍵開啟視訊通話視窗。另外在遊戲支援上,新版除了增加DirectX 12 Ultimate的支援,搭配特定硬體,也可以提供直接儲存機制來加快遊戲載入速度,並推出了Auto HDR圖片高動態範圍成像功能,來提高遊戲畫質。

微軟繼續採取免費升級策略,今年底出貨的PC裝置,會開始搭載新版,而符合升級要求的Windows 10裝置,也會從今年底開始到2022年之間,可以免費升級新版。而Windows 10則將預定在2025年10月14日退役。

目前,微軟已經釋出了第一個開發者預覽版,包括內建在Windows 11中的Teams Chat和Android App都可以試用。微軟也釋出了一款PC Health Checker工具,可以讓使用者測試自己的裝置能否支援新版。

雲端當道,讓Windows一度退出微軟核心產品圈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一度淡出核心的Windows,又再度重回微軟產品發展戰略的核心,這正是微軟預告要發表新版Windows之後,眾人最好奇的問題之一。

2013年時,雲端大行其道,AWS是獨占企業雲端市場的龍頭,苦守桌面Windows的微軟逐漸落後,所以,當Satya Nadella在2014年出任微軟執行長時,就重新定調微軟當時的新戰略是「行動至上、雲端優先」,全力發展雲端事業。

隔年,也就是2015年,Windows 10問世,Satya Nadella在發表時就宣布,儘管當時Windows在全球已高達15億名使用者,但這個Windows 10平臺依然以行動和雲端為優先,Windows即服務的時代來臨了。Windows 10轉而採取免費升級策略,就像是當年的IE瀏覽器一樣免費提供。這也意味著,Windows 10在微軟產品布局中,開始轉而成為支援行動和雲端的角色。

後續幾年,Azure雲端服務和上了雲的辦公室軟體Office 365服務更成了微軟最重要的發展焦點。微軟在後來爆紅的AI技術上的研發,也大多實作到Azure和Office 365的服務或產品上。

即使2017年,邊緣運算崛起,焦點從純雲端轉向混合雲。聰明邊緣裝置成了連續幾年微軟年度開發者大會的發表重點,但Windows大多是局部性、延續性的功能擴充,大多扮演邊緣裝置的執行OS。但是,微軟主力產品仍是Azure和Office 365,這兩大產品線,也是微軟近年來主要的營收來源。

微軟後來更是放棄了過去每3年作業系統大改版也更名的作法,改為一年進行多次功能更新和安全更新的方式。所以也難怪,在2019年時,Satya Nadella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正式預告不再推出新版Windows,10將是最後一個版號,Windows走出了微軟產品核心圈。即使Windows 10在2020年3月初,達到了10億使用者的規模,微軟仍舊沒有透露出想要改版的意圖,直到了今年。

「疫情讓微軟重新聚焦Windows」微軟首席產品長 Panos Panay在Windows 11產品發表會上,點出了微軟產品策略轉向的關鍵。Satya Nadella也同樣強調疫情讓微軟重新定位Windows。

Windows 11不只是採取了極簡化設計的全新介面,也把眾人習慣多年的啟動視窗,從左下角,移到了螢幕置中。通知中心、控制設定、檔案管理員、設計主題,音效都有全新的設計。(圖片來源/微軟)

疫情帶來混合工作模式,讓微軟重新聚焦Windows產品

疫情讓所有人都不得不居家辦公、遠端工作,這個局勢帶來的影響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有一臺自己獨立的 PC,」Satya Nadella在發表會後的一場媒體採訪上,進一步補充說明疫情對Windows產品戰略的意義。

Satya Nadella強調,沒有PC,就沒辦法進行遠距學習、遠端工作、視訊診療,「這成為關鍵任務(mission critical),而且,生活中的每一個螢幕都很重要」。這正是讓他重新開始認真看待Windows產品翻新的原因。

從這疫情帶來的影響,遠端協同工作型態和多工個人化運算裝置需求切入,就能更加了解微軟這次Windows重新改版背後的戰略思維。

早在Windows 11發表之前,微軟就開始瞄準這樣的新生活樣貌和工作形式,微軟稱之為「混合工作模式」(hybrid work),也發表了一份企業混合工作模式指南《Hybrid work:a guide for business leaders》。

「混合工作模式下,所有事情都會複雜化,而不是簡化。」Satya Nadella在這份指南中點出這種工作型態最重要的特質。除此之外,混合工作模式有三大挑戰,要跨人員(跨組織),跨場所和跨流程,都要能規模化。

微軟也針對這三大挑戰來思考對應產品的發展策略,例如在跨組織面向上,要能建立清楚又有彈性的企業政策,來支援居家或到公司上班混搭的工時新模式。或像是在「跨場所」面向上,要能夠支援多種實體環境上雲,還要考慮不在場者的設計。而在「跨流程」上,靠多團隊合作來改變業務,所有事務盡快上雲,從維運到銷售的商業流程也要全程數位化,更要從雲到端都要結合零信任機制。

例如因為居家辦公或上學,家人需要人手一臺,而且每一個螢幕都重要,不論是手機、平板或筆電。所以,簡化操作,預設觸控,更容易操作多螢幕上的多個視窗方式來打造新的介面,就是新一代Windows介面設計的出發點。

微軟不是唯一看到這股後疫情混合工作模式的科技大廠。今年稍早的蘋果年度開發者大會上產品發表上,新一代macOS Monterey最受到矚目的新特色就是通用控制(Universal Control),只用一組滑鼠和鍵盤,就能同時操作多種蘋果的裝置,從iMac、MacBook到iPad,而且只要把裝置擺在一起,就能支援這個功能,完全不需要設定。

蘋果更大幅改進自家過去專用的視訊軟體FaceTime,強化對多人共處的設計,例如輪流講話的焦點切換,空間音訊功能設計,影音邊聊天邊同步共同觀賞機制,甚至可以產生視訊分享連結,讓非蘋果平臺,Android或Windows的使用者也能透過瀏覽器加入視訊對話。而蘋果在iOS 15中也強化Message App的分享功能。

而新版iPadOS也推出更多新的多工操作方式,不只更容易在iPad上同時安排多個App畫面的呈現,也方便在多個App視窗之間切換。Widget功能更有不少強化,還增加了App Library功能,更方便管理大量App。

的確,蘋果也看到了同樣的需求,一個不約而同的產品設計例子,新版Windows 11的視窗布局(Snap Layouts)功能,跟新版iPadOS的多工視窗分布功能,相當的類似,只是兩者實作設計形式不同。

就在Widows逐漸淡出微軟核心產品圈的幾年,iPad已經成了平板電腦,觸控應用的主流裝置,根據Statista網站今年第一季數據,iPad以市占31.7%繼續穩坐平板市場龍頭的地位。

Windows強化多裝置多工設計和全觸控,正面挑戰iPad觸控龍頭

Windows 11不再像前一代,採取平板模式的方式來提供觸控機制,而是全面的要將所有Windows上的App,都變成具備觸控能力的App,或像啟動畫面置中來強化對多螢幕管理和支援多任務工作的設計,都透露出微軟下定決心要正面來挑戰iPad觸控龍頭。而且不只是操作介面上的改變,甚至也影響到了所有Windows App的設計上,微軟要將自己開發生態圈,都帶進觸控應用的世界,來挑戰iPad的地位。

微軟正式發表了Windows App SDK,前身是Reunion專案。這套SDK整合了Wind32應用和UWP App的API,也將各種Windows 11的新介面、新功能,甚至像是各種觸控機制、App功能,整合到這個單一App開發框架中。

例如新一代Windows採用的WinUI 3全新UI層,可以支援Win32和UWP應用所用,也增加了新的App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傳統桌面Win32應用軟體也能直接使用行動App慣用的推播通知機制,甚至連沒有採用MSIX封裝的桌面應用程式,也可以支援。Windows App SDK目前仍舊0.8版,預計年底正式釋出1.0。

換句話說,到了Windows 11,微軟開始整合原本各自發展的桌面應用框架和行動App開發框架,甚至也重新打造了內建的微軟商店Microsoft Store,終於可以支援傳統的應用程式,新版微軟商店可以支援更多種格式的應用程式型態,除了微軟先前力推的PWA應用程式格式,還有原有的UWP格式,也新增對Win32應用程式型態的支援,換句話說,就連原有的傳統Windows桌面應用程式,現在都可以上架到微軟商店來提供或銷售。

微軟甚至還調整了微軟商店的收費方式,從7月28日開始,不只開放App開發者使用第三方或自建的金流平臺,對這類App也不抽成,開發者可以保留所有的營收,包括遊戲或App都支援免抽成模式。只有使用微軟金流平臺的App仍會有抽成費用,應用程式抽成15%而遊戲抽成12%。

微軟找來Amazon合作,將Amazon Appstore上的Android App和遊戲目錄,整合到Windows的微軟商店中,使用者直接下載後就能在桌面環境執行Android App。(圖片來源/微軟)

微軟找Amazon助陣引進Android生態圈,力抗Chromebook爆紅

微軟在Windows內建App商店的戰略轉向不只如此,最引人關注就是支援Android App的執行。

因為這一波疫情不只改變了蘋果的產品戰略,也帶動了Chromebook的爆紅。主打低價策略起家的Chromebook裝置原本只在教育市場流行,但是從2017年開始支援Android App的執行,將龐大的Android開發生態圈,帶進了Chromebook,數百萬支App,甚至各種主流應用的Android版本都可以登陸Chromebook,讓這個低價筆電有了可以挑戰Windows和Mac環境的軟體可用,成為個人電腦裝置的第三個選擇。

而到了這波全球疫情大流行,國外紛紛祭出封城令,居家上課、工作成了唯一的選項之際,個人電腦設備的需求大爆發,以低價又有豐富App生態圈的Chromebook也趁勢快速流行起來,出貨量連2年都呈現爆發式的成長,甚是在美國一度還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缺貨情況。

看到Chromebook的爆紅,微軟找來Amazon合作,將Amazon Appstore上的Android App和遊戲目錄,整合到Windows的微軟商店中,讓使用者直接在PC上下載來自Amazon Appstore的App到桌面環境來執行。目前在Amazon Appstore上約有68萬個App,微軟沒有透露是否全部都能在Windows 11上執行,但從微軟發表會的展示來看,一些影音類或遊戲類App都可以執行。

換句話說,微軟等於正式在Windows作業系統上支援Android App的執行。怎麼做到?微軟還沒有揭露太多細節,只透露了兩個關鍵機制,一個是Windows原本就有設計了子系統(subsystem)架構,例如在Windows 10中可以安裝一套Windows子系統Linux 版(目前是WSL 2版),來執行Linux應用。Satya Nadella透露,也會採取同樣的子系統架構設計,在新版Windows中提供一個Android的子系統來執行Android App。

微軟還沒有揭露更多細節,但若參考WSL 2的作法來看,子系統並不是建立一個虛擬機器來執行非Windows的應用,而是建立一個相容於Linux的檔案系統,讓原有的Linux程式可以正確取得想要的檔案資料,另外再搭配Runtime機制,將Linux程式的指令轉換到Windows對應功能的系統呼叫上來實現相容性的支援,讓Linux程式不用修改,就能直接在Windows環境中執行。

若用相同的邏輯來推論Android App的執行。微軟得先在Windows上內建一套Android的檔案系統,接著Android App執行時,將App的系統呼叫程式,轉換成對應的Windows系統呼叫指令。後者,微軟預告,使用了Intel Bridge技術,讓行動程式能在x86裝置上以原生方式運作,因此可以讓Android App在Windows 11上執行。

Android App目前是採取混合編譯的方式,在安裝App時用預先編譯器(AOT)先進行一次編譯,到了執行階段,又會搭配JIT即時編譯器來提高App實行的效能。

微軟還沒有進一步解釋Windows 11如何執行Android App的細節,但英特爾臺灣分公司發言人盧進忠補充,Intel Bridge技術可以提供一種執行階段後編譯器(Run time post-compiler)的能力,比較像是直譯器(interpreter)的角色,這是在高階腳本程式語言常見的執行方式。正因為是靠軟體形式來實現,因此,不限英特爾處理器,也可以支援AMD處理器的緣故。不過,更多細節要等到正式發表才會揭露。

微軟在Windows 11引進Android之舉,頗有效法Chromebook的意味,這可說是另一個微軟沒有明講的對抗戰略,看到Chromebook因疫情而大受歡迎,越來越站穩腳跟擴大影響力。微軟也打算採取同樣的策略來對抗,彌補自家App的不足。

除上述兩大戰略,挑戰iPad觸控龍頭地位,還要向Android生態圈靠攏來力抗同陣營的Chromebook。

新一代Windows 11還有一招關鍵戰略,就是內建Teams,將發展了3年的Teams生態圈,也整合到Windows生態圈中,來打造一個10億人用戶規模的即時通訊協同平臺生態系,這將成為微軟打造新殺手級應用的關鍵另一步。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