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安侯建業近日發布一份《臺灣金融科技發展100個關鍵問題》報告書,集結了去年蒐集而來的臺灣產、官、學界金融科技發展問題,更從中提出3大金融科技發展的觀察,可作為Fintech發展或金融界數位轉型的參考。
KPMG安侯建業數位創新服務營運長賴偉晏觀察,受疫情影響,加快了企業發展數位轉型的腳步,也帶動FinTech的發展,比如行動支付的使用率大幅提升;而消費者對於金融科技的接受度也提高。他進一步提到,臺灣的金融機構,特別是近年民營大型金控,比如中信、國泰、富邦、台新等都有成立類似數位的單位,這兩年發展更是越來越精煉,技術層次也逐漸提升,另一個現象是,公股行庫也在金融科技議題上急起直追。
這份報告聚焦9大面向問題,包括KYC身分驗證、支付、資本市場與財富管理、財經素養與一般性議題、客戶參與、監管科技、保險科技、普惠金融,以及在各面向多次被提出的共同討論議題。
舉例來說,在KYC身分驗證,共歸類出3類問題。第一類問題是個資保護、處理議題,是否有專屬主管機關負責管理。第二類問題是,身分驗證流程如何在便利性與風險管理取得平衡。第三類問題則是,是否要有資料流向查詢。
賴偉晏解釋,消費者在乎的是,自身是否有權利知道數據被誰所使用,平臺在蒐集資料後,是否有用在消費者並不允許的用途。另外是,目前個人資料保護,跨業別的資料有各自所屬的主管機關,他提到,未來要發展成更大型場域的KYC,跨業資料整合系統是需要討論的方向。
或像在監理科技面向的問題上,產學界都關心的議題是如何改善監理沙盒的機制與效率,以及徵信與風險資料庫的建置與串接使用。
賴偉晏表示,臺灣最大的風險資料庫就是聯徵中心,可是聯徵中心的資料有其限制,因為其資料是來自金融交易所衍生的數據,可是,開放銀行、普惠金融最常談的是信用小白,就沒有所謂的信用評分,所以,如果能與其他場域的消費數據串接,如電商、電信,其實對於整體風險的辨識與因應會更好。不過,他坦言,這一樣會面臨數據與數據間涉及到的串接,是否會抵觸個資法,這些都是可以聚焦的議題。
KPMG也從這100個問題中,觀察到3項金融科技發展重點趨勢,可作為金融科技產業發展時參考,一是要加強個人資料的權利義務的落實,賴偉晏表示,在歐盟GDPR及臺灣個資法修正過後,消費者對於個資保護意識提升,也特別考量金融服務牽涉的個資管理與保護議題。但業者對於個資法規的模糊地帶仍有疑慮,進而影響業務及技術的發展。因此,是否有金融科技及個資保護的專責主管機關,來管理各項權利義務,更是消費者及業者共同關心的議題。
第二項觀察,則是改善客戶體驗方法的提升。KPMG強調,良好的客戶體驗已成為企業必備的基本能力,過多的資訊、繁瑣的步驟、太長的等待時間,皆是消費者希望能夠被改善的問題。消費者也期待,政府及業者透過政策與技術,如Open API的資訊串接與數位身分證整合,提供更簡便的資訊服務平臺及身分驗證方式。
第三項觀察,則是業者對主管機關管理與開放間的共同期待的方向。KPMG觀察到,業者期待相關業務內容的規範制定,可以透過風險高低、規模大小、涉及內容進行分級管理規範,給予創新業務開放更好的發展環境與彈性空間。同時,建立平臺讓雙方進行政策建言與政令宣導,讓主管機關在風險控管及鼓勵創新之間取得平衡。文⊙李靜宜
熱門新聞
2024-09-06
2024-09-10
2024-09-09
2024-09-09
2024-09-09
2024-09-10
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