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
科技部今召開年終媒體會,部長陳良基表示,去年創新低的科技部預算在今年提高到了388億元,計畫9月提前一年召開第11屆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來完成下一階段2021~2024的臺灣科技藍圖。
陳良基強調,基礎研究是科技發展的基石,各國對基礎研究十分重視,根據2018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發布的科學技術指標報告,2015年全球研發支出近2兆美元,較2000年成長1.6倍,反觀臺灣,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相比,2015年投入的研發經費遠低於OECD平均水準(21.1%比26.7%),像是臺灣去年的科技部科技預算,甚至來到10年新低,只有365億元,今年則提高到了388億元,成長了6.3%。
就是要留住人才!科技部計畫給博士生加薪
「提升臺灣對人才的吸引力,也很重要,」陳良基說,博士生是執行基礎研究的重要人物,「但這10年來,光是資通訊的博士班新生就減了45%⋯⋯對國家來說非常危險。」陳良基也提到,國外博士生每月津貼大多為國家平均月薪的8成,但臺灣往年給予博士生的津貼,也才1萬元,「連養活自己都很困難。」
因此,科技部計畫,最快今年開始,每年要擇優600位博士生,給予每月3至5萬元津貼。不過,由於今年編列預算已來不及,陳良基解釋,已找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討論,利用教育部和科技部盈餘,以獎學金方式提供平均每月4萬元的博士生津貼,最快今年4、5月定案,讓今年9、10月入學的博士生可以適用。如果來不及,科技部將於今年底提出預算編列需求,明年開始實施。
他也提到,給予津貼只是留住人才的一種方式,除此之外,科技部還要參與全球性研究來提升國際學術聲望、建立國際級研究中心、參與如歐盟量子旗艦計畫等,來提升臺灣對人才的吸引力,打破牛津經濟研究院報告看壞臺灣,將是2021年人才外流最嚴重國家的預言。
將提前在9月召開全國科學技術會議,訂定2021~2024臺灣科技藍圖
政府每4年會召開一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針對科技發展目標,來聽取各方建言,依此擬訂策略和措施,形成「國家科學發展計畫」。去年底,科技部已經先提出一份「科技發展策略藍圖」(適用於2019年至2022年)草案,涵蓋了健康與社會安全、產業經濟、能資源與環境、教育文化和基礎設施等層面,可細分為精準醫療、智慧製造、智慧農業、智慧運輸、AI、量子運算和綠能科技等。陳良基也提到,發展AI除了靠大數據,各方目前也在研究「厚數據」,也就是利用質高但量不多的數據,來發展AI應用。
而今年,陳良基表示,要「科技發展策略藍圖」為方向,原訂在2020年才要召開的全國科學技術會議2.0,將提前到今年9月召開,來制定2021年至2024年的「國家科學發展計畫」。有別於以往,他強調,這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不再只是政府部門間的閉門會議,而是要整合虛實平臺、廣納民間產業意見,而且中長期科技施政和資源分配,也要緊扣小國大戰略理念(也就是師法國際、強調科技立國原則),來提升台灣科技競爭力。文◎王若樸
熱門新聞
2024-09-16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6
2024-09-13
2024-09-16
2024-09-17
202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