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達悟族人與DTCO數金科技攜手,運用區塊鏈技術發行達悟族人數位身分、蘭嶼觀光護照,未來還會發行觀光用的達悟幣,回饋在蘭嶼生態環保與文化延續。(攝影/李靜宜)

【區塊鏈50】1. 蘭嶼達悟族發行臺灣第一個區塊鏈數位身分

「觀光客是新時代的飛魚。」蘭恩基金會執行長瑪拉歐斯點出大批觀光客為蘭嶼帶來商機,但卻在短暫駐足後留下了大量垃圾,打壞了他們原有的生活品質。除此之外,蘭嶼也因為位處離島地區,長期面臨文化、教育、醫療資源的不足。

為了建立達悟族人自主的決策機制和經濟模式,以及發展友善生態觀光。蘭嶼達悟族人與DTCO數金科技攜手,在4月26日正式於蘭嶼島咖希部灣發表自主數位身分計畫,要用區塊鏈技術建立達悟族人數位身分,並同時發行蘭嶼島民卡、蘭嶼觀光護照。蘭嶼達悟族人成為了臺灣第一個使用區塊鏈技術發行數位身分的示範場域,這個數位身分也是臺灣第一個區塊鏈數位身分。

DTCO執行長李亞鑫表示,相較於由政府發行的傳統式身分證明,可能會隨著政府的消失,人民就失去了身分,而且個人資料的掌握權也在政府手中;自主式身分認證強調,藉由數位認證個人的存在以及自我控管個資。DTCO率先在蘭嶼提供區塊鏈技術,協助達悟族人建立數位身分,基本上由達悟族人個人自主申請,再透過蘭恩基金會或是臺灣說蘭嶼環境教育協會等原住民自治組織認證後,即可擁有數位身分,自主控管個人資料,此認證程序也是強化原住民族自主權以及族人認同。

一般的觀光客也可申請蘭嶼觀光護照,認證單位也是蘭恩基金會或是臺灣說蘭嶼環境教育協會,選擇其一獲得認證即可。不管是達悟族人的數位身分,還是觀光客的蘭嶼觀光護照,都會被記錄在以太坊(Ethereum)區塊鏈上,被永久保存且不能被竄改與偽造。除了區塊鏈上的記錄,DTCO也協助核發蘭嶼島民卡以及蘭嶼觀光護照的實體卡片,現階段已開放卡片的申請,達悟族人無需支付任何費用即可擁有蘭嶼島民卡。

達悟族人數位身分同時發行了實體卡片,這是全球少數利用區塊鏈來實現的數位身分證。圖片來源/DTCO數金科技

蘭嶼觀光護照收益將回饋生態環保與文化延續

民眾未來可以在蘭嶼的推廣駐點申請蘭嶼觀光護照,也可線上填寫申請表後,再到蘭嶼本地進行觀光護照的身分認證,以及取得實體卡片,申請時需先支付新臺幣1,000元。不過,這些收益最後都會回饋在蘭嶼生態環保與文化延續,民眾在申辦觀光護照後,也能享有當地商店與觀光體驗的消費優惠。李亞鑫說,預計可以趕在今年第三季推出使用者介面,提供給觀光客與達悟族人使用,主要會以App形式呈現,並在App內結合觀光生態資訊,讓相關服務在線上、線下都能交互應用。

發行達悟幣發展蘭嶼深度生態旅遊,也促進環境保護

李亞鑫預告,未來數位身分將連結蘭嶼專用的社區貨幣TAO Coins(達悟幣),達悟幣是基於以太幣發行的加密貨幣,預計發售價格是1ETH=1000TAO。他表示,會先進行首次代幣發行(ICO)籌措資源,即便ICO不成功還是會以公司與部落的力量發行達悟幣。

為什麼要發行達悟幣?臺東觀光局統計,近幾年蘭嶼旅客高速成長,人數達到將近14萬人,所帶來的垃圾量也爆增,最高每月須清運120噸垃圾,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甚至無法清運回臺灣本島,只能就地掩埋,影響當地生態環境。蘭恩基金會執行長瑪拉歐斯認為,達悟族人應發展深度生態旅遊,而不是不停地接待觀光客,消耗島嶼生態。

透過蘭嶼觀光護照與個人數位錢包,觀光客除了可使用購買的達悟幣,在蘭嶼的友善商店與觀光體驗享有消費優惠,進而引導他們深入探訪達悟族豐富人文、藝術和生態旅遊。最重要的是,觀光客若在蘭嶼島上協助資源回收,也可獲得達悟幣作為獎勵,讓觀光客與在地島民產生連結,意識到環境是需要共同維護的,促進環境生態的保護。另外,民眾也可透過自主捐獻來維護蘭嶼的生態環境。

然而,DTCO不僅聚焦於蘭嶼達悟族,李亞鑫表示,數位身份在蘭嶼的示範若成功,未來將以同一模式快速複製到其他原住民族,甚至是整個南島語系民族,擴及人數達3.7億人。藉由運用區塊鏈技術,協助原住民族建立數位身分、觀光護照以及發行原住民部落的數位貨幣,讓觀光與金融活動等收益,能回到部落本身自主管理,用於環保、教育及文化延續上。他也提到,未來所有的原住民族所發行的數位貨幣,都能互通有無,只要在數位錢包進行不同幣種的轉換即可使用。

最後,李亞鑫也提到,DTCO的區塊鏈底層架構皆是公司內部IT人員自主開發,而達悟幣的發行是使用側鏈的技術,讓公有鏈上的以太幣以1:1000的比例來綁定達悟幣,讓代幣可互相轉換,他們以側鏈的技術結合以太坊企業版側鏈,再加上以太坊的公有鏈技術。所以,未來社區貨幣交易都會在側鏈進行,而且能夠非常高速且不用支付任何手續費。

蘭嶼將如何靠達悟幣改善生態?透過觀光護照,遊客在蘭嶼友善商店消費時可以得到優惠,若協助資源回收,遊客還能進一步獲得達悟幣作為獎勵。(攝影/李靜宜)

國外早就有數位身分,但蘭嶼進一步結合區塊鏈

數位身分認證在國外早已有成功案例,波羅的海三小國中的愛沙尼亞在2002年就推出數位身分認證,並核發實體的晶片身分證,雖然全國只有130萬的人口數,但在政府法令大力推動下,晶片身分證普及率高達97%。愛沙尼亞公民可以透過數位身份證,存取2,500項政府提供的數位服務,其中500項是公部門的數位服務。愛沙尼亞的晶片身分證,除了可以在歐盟內境內作為旅行文件外,還可以用它履行部分公民義務,例如繳稅、投票,都可以在網上進行。

愛沙尼亞更在2014年核發網路居留證(e-Residency),讓全世界的人都能成為愛沙尼亞的數位公民。對科技公司創業者來說,成為數位公民可以在短短20分鐘內成立一家愛沙尼亞的公司,可在網路上簽署官方文件,並使用愛沙尼亞政府提供的各種數位化服務,由於愛沙尼亞是歐盟成員,所以等於直接成為歐盟承認的公司。

德國也在2010年時,換發成晶片身分證,但初期使用成效不如預期,直到去年6月,德國立法強制德國國民必須啟動晶片身分證功能,當時德國的數位服務發展也較為多元,從經商、居住遷徙到繳稅無所不包。另外,德國晶片身分證,相容國際民航組織(ICAO)、國際標準組織的標準,讓德國國民可將晶片身分證作為在歐盟境內旅行的文件,全歐通行無阻。

不論是愛沙尼亞或德國,因為發行得早,反而沒有採用區塊鏈技術,而各自有其加密驗證機制,反倒是臺灣達悟族人,成了全球少數搶先試用區塊鏈數位身分的一群。

 相關報導  區塊鏈50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