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業眾信結合區塊鏈與碳交易,打造出臺灣第一款區塊鏈碳交易平臺

臺灣區塊鏈發展,開始從技術引進,跨入更多元的應用範圍,交易多元複雜的碳交易就成了臺灣最新的區塊鏈應用領域。勤業眾信在今天(10月2日)將碳交易與區塊鏈技術結合的成果公開,他們建造一個碳交易區塊鏈平臺,成功試驗了買方、賣方在鏈上,即時地交易碳權。

在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訂出碳排放目標後,全球已有數十國建立碳交易制度,來控管二氧化碳排放量,而臺灣儘管已經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但遲遲未進一步具體執行。碳交易市場其中一個難題是,交易歷程的複雜性和參與對象的異質性,直到現在。「這是臺灣第一個將碳交易跟區塊鏈結合的實作案例。」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副總經理曾韵表示,目前該平臺目前在勤業眾信的區塊鏈實驗室中試驗,已經成功讓A、Y兩公司成功交易碳權。她透露,平臺底層目前是採用以太坊(Ethereum)的公有鏈開源程式碼來打造,除了它是全球最夯的區塊鏈技術之一外,也借重其在智能合約上的專長。同時,勤業眾信也會評估超級帳本(Hyperledger)等各家技術,並且進行試驗。

碳交易概念的出現來自於巴黎協定減排承諾(INDCs),為了落實這個承諾,各國主管機關紛紛開始限制國內企業的碳排放上限(排碳額度/碳權)。而透過碳市場的交易機制,企業就可以賣出或購買碳排放額度,來達成減碳目標,而且在減碳上更有效率。

 

用區塊鏈取得互信,並用智能合約解決複雜的碳權管理

負責永續經營業務、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的執行副總經理張益紳表示,企業之間需要一個透明、公開的平臺來進行碳權的交易,因此區塊鏈的特性,包含了不可竄改、透明公開、可追蹤等,非常適合應用在碳交易上。

而且在碳交易機制上,勤業眾信也參考歐盟在這方面耕耘多年的成熟經驗,指出,碳交易有4大注意要點,首要注意犯罪預防,有許多碳交易詐騙,廠商在交易後取得款項後並未履行碳權交易,或是發生駭客入侵,詐財事件。再則,是公開透明,原本的買賣雙方都是自己尋商、議價,這個原本不透明的空間,應用區塊鏈後,可以在公開的交易看板上呈現。

除此之外,碳權來源之一有國際碳權,是否可以讓國內的企業跟國外介接,來提高企業碳權管理的有效性。最後,則是交易監理上,區塊鏈可以整多方的資訊並且利用權限驗證的方式,來限制不同身分者來取用資訊,也讓監管單位可以輕鬆的檢視企業的碳交易狀況。

勤業眾信指出,區塊鏈的五大特性:近乎即時、多中心系統、分散式帳本、不可逆、不可竄改,都是它可以替碳交易帶來的好處。

 

不僅如此,臺灣目前的碳權來源與交易規則非常的複雜,目前有5種不同的碳權來源(如:免費核配額度、國際碳權、申請抵換專案、先期專案等),也各自有不同的用途限制、抵換標準等。而區塊鏈可以依據法規需求,設計複雜的條件,來符合每一種碳權額度、用途等。

 

量身打造臺灣專屬區塊鏈碳交易平臺,數秒間就可完成碳權的轉換

曾韵表示,他們依據目前現行的系統狀況去搭建一個區塊鏈碳交易平臺,並進行試驗。

A公司與Y公司是受碳排放管制的企業,要在次年度上繳排放額度。不論如何,在上繳足額額度之前,企業都不可以進行交易。

兩種狀況分別是A公司持有超過應上繳額度,上繳完成後,要出售剩餘的額度。Y公司則是持有額度不足,要購買額度後才能進行足額的上繳。

而A公司只要依據每一種碳權來源的規定,在勤業眾信設計的介面中,輸入上繳額度後,幾秒之間就可以完成上繳。全部上繳完成後,剩餘的碳權額度就可以在「新交易」的欄位上出售,並且公告在交易看板上。

另一方面,Y公司同樣的也依據每一種碳權來源的規定,進行上繳,結果仍不足1,080的碳權,需要再購入。因此,在交易看板上,看到A公司出售碳權,此時只要透過點選,並輸入要購入的碳權,就可完成交易。

此時,A公司的碳權餘額才會被轉換到Y公司去。整個過程只需要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就可以完成。

利用區塊鏈作為碳交易系統的基礎架構,買賣雙方只要開設碳權額度帳戶,就可以簡易的上繳、交易,而不需要走自行尋商的方式,既不透明公開,也非常耗費時間與人力成本。在平臺上,所有交易資訊、價格一目了然。

目前,勤業眾信僅完成A、Y雙方的碳權轉換、額度轉移,仍未實驗到自動撮合、後續的金流串接與匯款等,但是他們強調,區塊鏈是一個彈性的架構,可以快速地介接多種平臺系統與資料庫。

只不過,臺灣現有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並沒有詳細的碳權管理與規劃,在排放額度核配、境外額度的認可,或是整個交易平臺系統也未有更進一步的細節。估計平臺要等碳交易相關法規有進一步發展後,才有可能對外商轉。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