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很多人都看到自己的經濟前景蒙上了陰影,年輕人就業市場的問題──在很多國家都看得到──其實是未來職場的前兆。缺乏適當的訓練,就等於吃了閉門羹,與機會絕緣。

在此同時,收入最高的層級(他們通常都有高學位)則是年收入大幅增加。「兩極化」是我們這個世代的代表辭,用來形容未來可能更加貼切。

這句話將適用於你的工作內容、你的收入、你的住所、你和你子女的教育,甚至連你最親密的關係可能也適用。婚姻、家庭、企業、國家、城市和地區,都會看到兩極化的發展:亦即一端的品質大幅攀升,另一端只求勉強圖存。

這樣的趨勢是由許多基本又難以逆轉的力量所促成的,包括:智慧型電腦的生產力提高、經濟全球化,以及現代經濟分裂成「陷入停滯」和「生意盎然」兩種命運。以iPhone為例,它是以全球規模製造,集電腦、網路、通訊、人工智慧於一體的劃時代創新,並集當代最頂尖科技之大成,可說是一九八五年以來最強大的電腦。但相較於這個進步如此神速的產業,有些產業卻是幾乎零進展的。例如目前的航空業,飛行的速度並沒有比一九七○年快,另外,我們的中小學教育也看不出有什麼進步。

科技的極速成長,將會帶來一些驚人的影響。例如,勞工將逐漸分為兩種命運,日後就業的關鍵問題是:你擅長使用智慧型電腦嗎?你所擁有的技能,和電腦的功能互補嗎?還是說,電腦可以比你做得更好?最糟的情況是,你是在跟電腦競爭工作嗎?電腦幫中國人和印度人跟你競爭嗎?

如果你和你的技術,是跟電腦互補的,那麼你的薪資和就業前景可能比較樂觀。如果你的技能和電腦並不互補,你可能需要先解決無法配合的問題。未來將會有愈來愈多人面臨技能不足的考驗,換言之,平庸世代再見了。

這個論點,將能幫助我們釐清當前許多關鍵的議題。例如,我們該如何改革教育?新的工作將來自何處?為什麼有些工作的薪資長期停滯,有些工作卻開始上揚了?將來什麼樣的地方房地產價格會飆漲,什麼樣的地方將會沒落?為什麼有些公司愈來愈聰明,有些公司連要賣出東西都很勉強?哪些上班族將會賺更多錢,哪些勞工將被迫搬到租金低廉的地方勉強度日?還有,我們的購物、約會、會議方式,又將會出現什麼改變?

該怕的不是科技創新,而是我們懶得學習

身為經濟學專欄作家,目前為止我最常收到的讀者提問是:「未來中低技能的工作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其實要遠溯至十九世紀的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和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李嘉圖是他那個年代探討「機械化問題」的頂尖經濟學家,巴貝奇是現代電腦之父,他也寫作探討了徹底的機械化將如何重新塑造工作。

如今,這些問題再度成為焦點,因為我們又走到了技術革命的十字路口了。電腦的智能可以解決迅速增加的問題,這個趨勢看來是愈來愈明顯了。而未來會長什麼樣子的輪廓,也已開始浮現。一九九七年,IBM電腦深藍(Deep Blue)擊敗了當時的世界西洋棋王蓋瑞.卡斯帕洛夫(Garry Kasparov)。二○一○年,電腦程式「華生」(Watson)在益智節目《危險境地》(Jeopardy!)擊敗了人類冠軍肯.詹寧斯(Ken Jennings),這一天,來得比大家預期的還要早。

再過沒多久,我們即將擁有一種能完全了解人類「自然語言」的電腦。幾年前,那還是大家覺得非常困難的大問題,才不過幾年光景,如今已不可同日而語了。你只要跟iPhone的Siri聊聊就知道,她可能了解你的聲音,提供你正確的答案,還會幫你安排行程。Siri偶爾會因為犯錯或反應遲鈍而令人失望,但是它(或其他類似軟體)在資料日益擴充及使用者推薦資訊的協助下,將會迅速改進。今天,只要是可以清楚提出的問題,每個人手邊可用來解答的軟體──無論是透過Siri、Google或維基百科──裡頭所涵蓋的知識,已離全世界擁有的知識不遠了。

紡織廠裡只需要一個人與一條狗……

這裡必須強調一點,每次你使用Google搜尋,其實都是在依賴電腦的智能。每次臉書(Facebook)推薦一個朋友給你,或是讓你看到一則廣告,每次你使用衛星導航系統(GPS)找出前往派對地點的路線,其實都得感謝電腦的智能。

另外,也別忽略了機器人,即使它們可能永遠不會向上帝禱告,也無法變成人類。台灣的富士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代工電子製造商,二○一一年富士康宣布一項計畫,要讓工廠內的機器人數量增加一百倍,使總數達到一百萬台。最近中國的薪資上漲後(當然還是低於西方標準),富士康已經不覺得中國的勞力很便宜了。美國也是如此,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正大幅增加,北美未來的前景可能是: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聯合組成一個經濟體,大舉投資生產訂製機器人,再運用這些投資來主導全球的製造業。

今天,機器人引導的機械手臂在手術室裡很常見,而電腦駕駛飛機的時間比飛行員操作時間還長。南韓正在實驗機器人獄警,在囚犯出狀況時,馬上巡查並通報任何惡行。無人駕駛車已在柏林和內華達州的街道上行駛,佛羅里達州和加州也通過法案,讓電腦操控的無人駕駛車上路。Google團隊已經試駕這種汽車數十萬英里了,目前為止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故或重大車禍。

如今有個笑話是這麼說的:現代的紡織廠只需雇用一個人和一條狗,人負責餵狗,狗則負責阻止人接近機器。

人類好單純,行為好容易預測

無論我們喜不喜歡,未來當有人跟我們洽談生意時,對方很可能會仰賴機器智能的協助。在談判大型計畫或是會見潛在的商業夥伴時,我們和對方的互動都會被記錄下來,進行即時處理與分析,就像超級電腦華生剖析益智節目《危險境地》的問題一樣。雙方可能都會收到一份即時報告,顯示對方何時可能在說謊、壓力指數多高、敘述的詳細程度,以及誰講話更有威信、使用幾次第一人稱代名詞等等,這些都是從分析聲音資料得出來的結果。程式將會根據這些資料和其他可衡量的因素,拿來建構及傳輸那個對話的「解讀報告」。電腦不需要達到完美,甚至不需要接近完美,只要比你自己的判斷更優一點就行了。

使用軟體來分析人類的聲音,藉此辨識對方是否在說謊,這類研究正在進行中。史丹佛大學教授任韶堂(Dan Jurafsky)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茱莉亞.赫施伯格(Julia Hirschberg)是這個領域的頂尖專家,他們宣稱他們的程式比觀察家的肉眼觀察更能偵測出欺騙。總之,未來經過進一步的改良與精進後,電腦很有可能真的能測謊。

想像一下,當你在跟別人談判的時候,iPhone在你的口袋裡震動,根據電算分析結果傳輸訊號給你──每一次的小小震動,表示對方說了一次謊。又或者,訊息可能出現在我們的隱形眼鏡上。但這再也不是個普通小配件而已,最後每個人都會知道,對方正在即時進行這樣的分析。所以,談判者必須接受訓練,以愚弄或混淆對方的聲音來誤導程式。因此,程式也需要精益求精,才能跟上人類伎倆的演進。如此一來,就啟動了欺騙和測謊技術之間永無止境的「軍備競賽」,並衍生出一套複雜的社交互動——這可是比任何新玩意都還要重大的新聞。(摘錄整理自第一章)

 

再見,平庸世代:你在未來經濟裡的位子(Average Is Over)

泰勒.柯文(Tyler Cowen)/著

洪慧芳/譯

早安財經文化出版

售價:350元

 

作者簡介

泰勒.柯文(Tyler Cowen)

當代最重要的經濟學大師之一。《彭博商業週刊》稱他「最炙手可熱的經濟學家」。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大停滯》、《中午吃什麼?》。

15歲時贏得紐澤西西洋棋大賽冠軍;16歲時的棋力,已經相當於今天全美一百大棋手。19歲開始發表經濟學論文,後來取得哈佛大學學位,於1989年開始任教於喬治梅森大學,長期關心社會運動與文化經濟學。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