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資策會MIC在2014年底,針對1,041位、位於臺灣北部、中部和南部的智慧型手機用戶進行行動支付需求調查,聽過行動支付的手機用戶為64.2%,其中,有聽過行動支付且手機可以使用行動支付功能的用戶,則只有4.8%,主要採用的行動支付技術為QR Code(74%),其次為NFC(50%)。臺灣資策會MIC電子商務產業分析師胡自立表示,有過半的智慧型手機用戶聽過行動支付,但真正可以使用的卻不到5%,從整體產業情勢推測,2015年將會是行動支付從萌芽期邁入發展期的階段。

聽過行動支付用戶比例超過6成,但實際採用率則受限裝置功能

由於行動支付是一項還在發展中的支付工具,胡自立表示,資策會MIC綜合各個調研單位對於行動支付的定義,所謂的行動支付是指:以智慧型行動裝置為載具,採用特殊的傳輸技術或裝置,以非現金的金融工具搭配認證制度,與實體商店完成交易。

臺灣智慧型行動裝置用戶聽過行動支付的比例頗高,超過6成;但這些聽過行動支付的手機用戶中,有將近4成(39.5%)用戶所使用的行動裝置,並沒有辦法提供行動支付功能,也有37.5%的用戶無法判斷手機是否已經提供行動支付功能。雖然,聽過行動支付且裝置提供相關功能的用戶有25.8%,但這些用戶中,已經習慣使用行動支付工具的用戶比例只有29.1%,占整體智慧型用戶比例只有4.8%。

若分析這些已經習慣使用行動支付的使用者,在性別比例上,男生聽過、能用和已經使用行動支付的比例,雖然略高於女性,但整體而言,男女比例差異不大,反倒是分析區域別中,中部地區聽過行動支付的比例最低,低於6成(57.4%),但能夠使用(裝置支援)和已經使用行動支付的比例,卻是北中南三區中,用戶比例最高的區域。

胡自立表示,因為要能夠使用行動支付,必須手機支援相關功能,根據統計,使用Sony手機的用戶,有將近一成(9.2%)已經使用行動支付功能;使用HTC手機用戶,則有6.1%的用戶,已經在使用行動支付功能;而使用微軟手機的用戶,雖然有將近2成(16.7%)用戶的裝置支援行動支付功能,但沒有人真正使用行動支付功能。

行動支付主要付款技術為QR Code,其次為NFC

在4.8%已經使用行動支付的用戶中,最主要使用的付款技術,超過7成(74%)是使用QR Code,另外也有50%的用戶是使用NFC技術。胡自立解釋,這裡所謂的QR Code付款是指線下透過App產生QR Code,由實體店家掃描後,扣除儲值款項。他說,若分析行動支付用戶的消費習慣,單次消費最高金額超過1千元的比例只有12%,將近3成(28%)的消費金額介於401~600元。顯見,多數行動支付的用戶,仍多用於小額支付的消費習性。

臺灣在2015年將從行動支付萌芽期發展到發展期,胡自立認為,目前行動支付難以大力推動的原因,則與有將近7成(69.1%)的使用者擔心行動支付的安全性,其次為缺少使用行動支付的場合(34.1%)和行動裝置尚未支援行動支付功能(28.4%)有關係。

胡自立表示,就行動支付的發展而言,安全是必備條件,卻不應該是用戶擔憂的問題點或是長期發展的競爭優勢,如何打造一個載具和環境都有利行動支付的環境,是首要改善的目標,但緊接著,則應該透過異業合作方式,增加行動支付的使用人數,隨之普及,才是真正提升行動支付使用率的目標。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