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MIT Media Lab

微軟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與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媒體實驗室準備在今年9月舉行的穿戴式運算裝置國際學術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earable Computers,ISWC)發表一項以刺青作為人機介面的研究報告,此一名為DuoSkin的電子刺青將能用來作為觸控輸入介面或資訊輸出介面,也能進行無線通訊。

DuoSkin使用可導電的金箔材質,它既不昂貴,也適合用在肌膚上,還能夠配合個人喜好做出不同造型。科學家先以繪圖軟體建立了電路,然後裁出有設計感的暫時性刺青,這些刺青可能鑲有NFC晶片、遇熱會變色的塗層,或是LED燈,以與行動裝置互動。

現階段的DuoSkin有3種類型(如下圖,翻攝自MIT Media Lab),一是作為輸入(input)介面,例如作為按鍵、滑動或是觸控面板功能,其次是作為輸出(output)介面,可變換刺青的顏色,可用來展現使用者的心情,最後則是允許刺青藉由NFC進行無線通訊(communication)。

科學家指出,金箔不但夠薄,可以服貼地安置在皮膚上,同時很容易取得,也不昂貴,市面上15公分見方的金箔約只需0.5美元,還是個導電且適合皮膚的材質,且可創造不同的美感,都是他們選用金箔作為電子刺青主要材料的原因。

迄今已有多個專利或技術與電子刺青有關,包括Nokia曾申請利用刺青貼紙感應手機來電的技術專利, Google亦曾申請可貼於頸部的電子刺青麥克風專利,Google與VivaLnk在2014年曾共同發表可用來解鎖行動裝置的數位刺青,威斯康辛大學的科學家則發明像是刺青的可延展晶片以遠端監控病患的身體狀況。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